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國際動態
國際動態
2018/03/21 | 日本环保教育:唤起关心,养成行动

日本环保教育:唤起关心,养成行动

北九州市立大学学生和居民一起参加社区清洁活动(林家怡/摄)
 

“那么多垃圾,我们两个小时捡的垃圾约500公斤,拖拉机来回两趟才运走。” 在参加马岛清洁活动之前,北九州市立大学女学生波多野冴紀无法想象这个画面,“就像是一个垃圾岛”。

马岛位于北九州市北侧,是日本福冈县一个只有40人的小岛,居民以渔业和农业为生。2015年9月份,北九州市立大学学生团体Green Bird 参与了马岛清洁活动,波多野冴紀是Green Bird的成员,尽管生长在北九州市,但参加马岛清洁活动之前,她对这个小岛知之甚少。活动期间,波多野冴紀体验了当地生活,她希望在还马岛一个干净的环境的同时,传达当地的生活方式,让更多人认识马岛的魅力。

不过,波多野冴紀对环境的认识并不始于马岛清洁活动,自小学起,她除了在教材上学习环境保护的内容以外,还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实地考察活动。2006年2月,日本提出“可持续发展教育”实施计划,包括教育的内容、学习和教授方法两方面内容,其中提到:要通过“唤起关心——深化理解——培育参与的热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促使形成“具体的行动”。

北九州市立大学副教授石川敬之说,教育不能一蹴而就,教育的效果通常不那么明显,但每一件小事情都留在孩子们的记忆中,慢慢地,就形成了环保意识。

 

家庭里用于分类的垃圾桶
 
 

“唤起关心”:日常养成环保习惯

 

同是北九州大学学生的田中音織来自宫崎县的一个不很发达的小城市——小林市,由于当地的垃圾处理技术有限,家庭垃圾分类要求更加严格和细化。与北九州市的垃圾分为可燃、不可燃、塑料瓶罐三大类不同,小林市还需将塑料瓶罐再分类,因此来到北九州市之后,田中音織认为自己的环保意识反倒变弱了,“扔垃圾的时候有种罪恶感,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给环境造成了负担”,田中音織挠了挠头,说道。

太久保宇倫也是Green bird 的成员,他坦言自己曾经干过随地扔垃圾的“坏事”,认为保护环境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在身边一件件小事的影响下,逐渐树立了起环保意识。尽管现在一个人住,他依旧会认真地将垃圾分类,也常常参加街道清洁活动。

一般家庭不会刻意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但经常在生活小事中提醒他们:家里洗衣服的水必须用泡澡后的水,离开房间记得关灯等。76岁的山口登代子平时负责打理家务,她说,以前妈妈告诉她,在别人家喝饮料留下的垃圾要带回家,不能随便扔掉,她也这样教育她的孩子们。孩子小的时候,她会让孩子们帮忙将垃圾分类,每天倒垃圾,或者将废报纸放在门口让回收公司回收等。和孩子们一起逛超市时,她随手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来,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向妈妈学习,养成这些小习惯。如今,山口登代子的小儿子在上海工作,邻居们都十分关心他的健康,因为日本民众对中国的雾霾问题很敏感,但山口登代子认为:“空气没有国家的区别”,“这不是别人的事情,是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事情”。

参观环境博物馆的学生正在玩有关环保的游戏(陈嘉雯/摄)
 
 
 

“深化理解”:实地体验自然与环保

 

2017年3月29日,一群身穿橙色马夹,戴着小帽子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排队走进北九州市环境博物馆。他们按兴趣分成不同的小组,有的小朋友在志愿者的引导下玩游戏,有的利用废弃的塑料纸做手工,有的趴在报纸上画画,博物馆内四处都是红马甲的身影。

小朋友们由当地的Ayamegaoka学童俱乐部组织到环境博物馆参观,这种活动在博物馆并不罕见。北九州市内的几所小学都与博物馆合作,规定小学期间至少组织学生参观一次环境博物馆,通常作为四年级学生的实践课。馆内通过图片、模型以及被污染的海底污泥等实物展示公害时期的场景和北九州市治理污染的历史。

 

环境博物馆内的环保小游戏
 

博物馆的后方设计了许多环保小游戏,有关于大气循环的、石油资源的、地质构造的等等。馆长中薗哲先生说,博物馆的参观者以学生为主,这些游戏是为提高小朋友的兴趣而设计的。“孩子们很感兴趣,提了许多有意思的问题,我也很吃惊”,中薗哲分享了令他印象深刻的两个问题:“都已经这么严重了,为什么没人管呢?”看到图片上一片赤橙色的洞海湾海面,小朋友责问中薗哲;当介绍下水道的污水处理时,一个小朋友问他:“花这么多钱,处理后的水是扔掉了吗?不可以再利用吗?”中薗哲很受启发,他说,环境博物馆是环保活动中心,也是向下一代传承环保理念的地方。反之,孩子们学习后也会教父母保护环境,大人很难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但他们愿意听孩子的,整个家庭的生活方式会随之改变。

“我现在每天都会努力在前一天倒垃圾,而且尽量在八点半之前。当我听说在900℃下24小时持续焚烧垃圾时,我感到非常惊讶。我对妈妈说“菜刀属于家庭垃圾,要用报纸包起来再扔掉哦”、“谢谢你们帮忙处理我们所扔掉的垃圾。只要用像螃蟹钳子一样大小的东西就可以收灰烬了,可是在化为灰烬之前,却要用像人手那么大的东西来收垃圾,这太有趣了”,负责垃圾处理的日明工厂墙上贴满了小学生参观后的感想,除博物馆以外,垃圾处理厂、废弃物品回收厂等也都是学生实践课的基地。

“这些活动注重的是孩子们开心”,北九州市小学环保教育还设有体验自然的环节,“到河边看鱼儿,山里看小动物,这都是小朋友开心的事情。有了这些快乐的体验,再回到教室里学习,能加深他们的理解!”中薗哲说道。

 

“培育热情”:身体力行参与环保

 

波多野冴紀、太久保宇倫、田中音織分享了在韩国的经历:“环保不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问题,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共同解决”,2017年夏天,他们和另外3名学生一起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国际交流活动,与韩国大学生一同探讨环保问题。与此同时,北九州市立大学的另外11名学生参加了与越南的交流。

 

图为市立大学学生太久保宇倫
 

2017年3月31日,穿戴着绿色马夹、手套,带上钳子和用以分类的不同颜色塑料袋,九个人“全副武装”朝着北九州市立大学附近的街道进发,当中有北九州市立大学学生、当地居民和赴日本采访的汕头大学学生。大家仔细搜索地上的垃圾,烟头、纸屑、碎玻璃都不放过,按可燃垃圾放蓝色塑料袋,不可燃垃圾放在红色塑料袋的规定分类,类似的小型街道清洁活动会不定期在北九州市举行。

不管是国际交流项目还是社区清洁活动,都在北九州市立大学地域共生教育中心(简称421Lab)的支持下进行,421Lab的任务就是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参与地区活动。“大学不仅是学习的地方,也应为所在区域做贡献,建立与所在地区的联系,这就是共生的含义。” 石川敬之副教授解释道。421Lab每年固定进行的项目有16个,参加人数约400人,不固定项目招募的学生数也达到500多人。其中一个重要项目是“可持续发展教育”,即开设环保相关课程。北九州市立大学学生除了学习本专业知识外,还需修读以环保内容为主的副专业,共22学分,包括社会、自然、环境等。

北九州市立大学联合九州共立大学、九州工业大学等其它九所高校共同推广“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对象不仅有大学生,还包括社区居民,社区学习内容则根据居民情况来设计。“离开市民理解和实践,是谈不上改善环境的。”北九州市长北桥健治说道。中薗哲也认为,市民的主动参与推动了北九州市的环保工作,“垃圾分类”就是市民的智慧成果,正因为政府采纳了这个建议,北九州市的垃圾处理方法才从原始的“直接焚烧”变成了如今的“回收再利用”,“我们要推进市民对环保的认识”。

“教育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典型示例”,石川敬之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九州市发生了严重的公害,是市民站出来拿回了蓝天和大海,从此政府和市民有了强烈的环保意识,教育的目的就是向年轻一代学生传达这段历史。

地域共生教育中心的老师高橋景子说,动员学生参与到具体行动中,一方面是让学生在认真学习的同时不忘面向社会,另一方面也为处于老龄化的日本社会注入新的活力,年轻人的加入不仅带给长辈新的认识,也能给小朋友们做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