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國際動態
國際動態
2018/02/26 | 國外零碳城市探索與反思

位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8 字住宅”是典型的環境友好型建築吳波攝/本刊

 

  在2℃溫控目標下,本世紀中葉全球要實現深度減排,到本世紀末要實現淨零排放。這是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的基本結論。城市聚集大量人口和經濟活動,城市碳排放佔全球碳排放總量的70%以上,因此城市在全球經濟低碳轉型中肩負著特殊重要的責任,零碳城市建設的探索對全球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零碳城市並非遙不可及

  

  所謂“零碳城市”,顧名思義,就是碳排放為零的城市。實現零碳城市的途徑,通常有兩種不同理解:一種是碳中和,通過植樹造林或購買碳信用等形式抵消城市碳排放來實現零碳;另一種更為嚴格的定義,要求城市運行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通過“零碳交通”、“零碳建築”、“零碳能源”、“零碳家庭”等城市功能係統的“零碳”,獨立、真正實現零碳排放。

  

  很多人認為零碳城市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實際上,隨著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成本逐步降低,城市大規模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已逐步變成現實,100%可再生能源城市也不再是願景。眾多零碳新技術、新方法、新理念的不斷出現,例如,英國的西格馬零碳排放住宅與“自維持”住宅、德國巴斯夫“三升房”等各種類型的零碳建築,以及新能源汽車技術的普及,使得零碳城市建設的條件越來越成熟。當眾多城市的能源消費以可再生能源為主,並積極採取其他碳中和舉措時,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接近或實現零碳城市目標。

  

  近年來,在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和技術變革的大背景下,一些國家、城市及組織積極進行了零碳城市的探索及實踐,並取得了一些進展。

  

  一些城市積極提出零碳城市的建設目標及規劃,例如,丹麥的哥本哈根市提出2025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零碳排放城市目標,丹麥的森訥堡市則提出2029年之前要成為零碳城市;芬蘭的赫爾辛基市也雄心勃勃地計劃要率先成為全球第一個零碳城市;阿聯酋的馬斯達城是一座新規劃的城市,其目標是建設“沙漠裡的零碳城市”。

  

  在去年聯合國波恩氣候大會期間,全球25個城市市長承諾,2050年之前將使各自城市碳排放量淨值降為“零”。這些城市分佈於各大洲,共覆蓋1.5億人口。

  

  此外,很多城市也提出並積極探索建設100%可再生能源城市、碳中和城市,一些帶有典型示範意義的百分百可再生能源城市(鎮)開始出現。

  

  例如,西班牙耶羅島是全球首個100%可再生能源島嶼;瑞典馬爾默市、丹麥提斯特德市、德國小鎮達爾德斯海姆均已實現100%可再生能源熱力及電力;瑞典耶姆特蘭省可再生能源實現100%電力、90%熱力的供應;丹麥洛蘭島和薩姆索島的可再生能源能滿足100%電力、70%熱能的需求;德國阿爾蔡市2010年實現100%可再生能源發電;冰島的雷克雅未克全部利用地熱取暖;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是第一個向居民提供100%綠色電力的美國主要城市;美國密蘇里州岩石港是第一個100%風力發電的美國城市;加拿大卡爾加里到2012年1月實現100%使用綠色電力。如果從碳中和的角度來看,在上述這些多種類型的100%可再生能源城市中,有一部分已經可以被看作為零碳城市。

 

  零碳城市建設的四個特點

  

  目前,國外在零碳城市建設方面主要有四個特點:一是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建設零碳城市的主要路徑,在建築、交通、工業等領域積極應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最大限度減少碳排放。

  

  二是以多種角度切入零碳城市建設,一些城市明確提出了建設零碳城市的目標及規劃,更多城市儘管沒有明確提出建設零碳城市目標,但通過建設100%可再生能源城市、碳中和城市等其他類型的城市也同樣達到了建設零碳城市的目的。

  

  三是歐洲城市對參與零碳城市建設活動普遍較為積極,其中,德國城市的參與度更高。從零碳城市發展趨勢來看,在少數國家大範圍出現零碳城市的可能性在增大。目前,很多國家都在積極地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一旦可再生能源成為一個國家的主要能源,零碳城市也將大範圍出現,並成為一種常態。德國作為工業化大國,是可再生能源起步最早、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德國電力部門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份額已從1990年的3.1%增加到2017年的35%,一些城鎮和地區已經實現100%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目標。早在2010年,時任德國環境部長諾貝特·羅特根就向外界宣布:“到2050年德國的能源消耗幾乎可以全部來自可再生能源。”如果德國2050年能夠實現預定目標,零碳城市也將在德國成為一種普遍的存在。

  

  四是初現端倪的零碳城市主要是一些小城鎮,包括孤立的島嶼或偏遠地區的小城鎮。原因在於,孤立的島嶼及偏遠小城鎮由於使用化石能源成本高,且能源需求總量小,遠比大中城市更容易實現較大比例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向“零碳”目標邁進。但從長期趨勢來看,零碳城市將從偏遠小城鎮、孤立島嶼逐步擴展到大中城市。城市規模越大,能源消費總量越多,相應地,建設零碳城市的難度也越大,但未來隨著可再生能源成本降低和大規模地開發利用,將使大中城市加入零碳城市建設成為可能。

 

  零碳城市建設的成敗與反思

  

  在取得進展的同時,國外在建設零碳城市中也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甚至受到挫折。

  

  據報導,阿聯酋馬斯達城於2008年初開始興建,總投資高達220億美元,目標是建成“沙漠裡的零碳城市”。按照計劃,第一階段於2015年完成,整個項目預計2025年完工。建成後的城市將完全依賴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整座城市將實現零廢物、零碳排放,預計將可以容納5萬名居住人口及4萬名就業人口。但目前生活在馬斯達當地的人口只有300名,主要都是馬斯達科技學院的畢業生。馬斯達城的建造者們承認,馬斯達城距其溫室氣體零排放的目標相去很遠,即使完全建成,也不可能達成“零碳”目標,只能實現50%的“零碳”目標。

  

  又如英國的貝丁頓社區。據《紐約時報》前記者瑪莉安·貝德調查,經過10年的居住驗證之後,這個21世紀的“零碳烏托邦”正陷入“崩潰”的困頓和尷尬之中。貝丁頓的核心技術——熱電聯產設施麻煩不斷,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也已經失靈了。目前,貝丁頓的可再生能源比例已經從2003年的80%銳減到目前的11%,與倫敦的其他住宅區一樣也需要依賴國家電網的供電。供水的情況也一樣,在降水稀少季節,貝丁頓幾乎沒有存儲和可再利用的沖廁用水,不得不依靠公共供水。

 

  零碳城市建設過程中成敗兩方面的經驗都值得反思和總結。首先,零碳城市是碳減排目標的極致和榜樣,但並非城市發展的唯一選擇。城市健康可持續的發展需要從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等諸多方面著手,“零碳”只是城市發展的目標之一,不能脫離實際盲目追求零碳目標,也不應過分炒作零碳城市。

  

  其次,零碳城市建設應遵循城市發展及低碳經濟的規律,科學制定零碳城市發展規劃。除了氣候變化問題方面的考量外,零碳城市建設還應考慮當地自然禀賦、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科技發展能力,特別是可再生能源開發和利用成本等諸多因素。

  

  第三,零碳城市可與其他多種類型的城市並存。零碳城市與低碳城市、綠色城市、生態城市、適應型城市等其他類型城市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應相互借鑒和諧並存。

  

  總之,零碳城市理念的普及和實踐探索,體現了人們對氣候變化、環境保護的重視和責任擔當。但更重要的是,每個城市都應該根據自身條件,找到適合自己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遵循規律、循序漸進地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作者單位: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

來源 : 易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