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國際動態
國際動態
2017/01/19 | 碳約束時代,企業如何勝出

2015年底巴黎氣候大會,全球195個締約方國家通過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協議——《巴黎協定》。該協定於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具有法律約束力,成為繼《京都議定書》之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合作行動的新起點。

《巴黎協定》確立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長期目標:控制全球溫升不超過2℃並努力控制在1.5℃以下[i],本世紀下半葉要實現淨零排放,即意味著化石能源時代的終結。各締約方以全球控制溫升和溫室氣體長期減排目標為導向,以各國提出國家自主決定貢獻(NDC)為基礎,在公平公正原則下開展自覺和自願的合作行動。我國政府也於2016年6月底提交了自主貢獻(INDC)文件,明確提出到2030年,單位GDP的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比重提升到20%左右、化石能源消費的CO2排放達到峰值、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

在此背景下,全球將加快能源體系的革命性變革和經濟發展方式的低碳轉型,實現“發展”與“降碳”雙贏,走上氣候適宜型的低碳發展道路,其中“碳市場”機制也越來越成為更多國家重要的製度建設舉措。

全國碳市場蓄勢待發

我國自“十二五”時期以來,一系列政策文件都明確提出要發展碳交易市場——

發展碳交易市場是實現碳排放總量控制,完成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我國經濟低碳轉型,建設低碳發展制度的重要內容。

2013年正式啟動的“五市二省”碳排放交易試點到目前為止取得積極成效,試點期間共納入2000多家企業,年發放配額約12億噸,累計成交量8000多萬,成交金額約20億元人民幣。2017年我國全國統一碳市場將正式啟動,納入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等八大重點排放行業共計8000餘家企業[ii]

碳交易機制把碳排放空間作為緊缺資源進行管理,其核心是促進節能減排。在碳交易制度下,企業被納入碳排放配額總量管制,勢必催生了其實現低碳轉型和綠色發展的內生需求。

由此,企業將逐漸步入碳約束時代。

碳約束條件下的企業發展情景

低碳轉型發展模式是企業面對碳約束的必然選擇。低碳轉型發展是一條綜合的解決路徑,它倡導的是一種與環境和諧共生的經濟增長路徑和發展模式,它以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能效為基本特徵;以生態產業鍊為發展載體;以清潔生產為重要手段,達到物質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經濟與生態的可持續發展。通過發展低碳經濟和構建低碳發展模式,實現資源、技術和資金等要素的重新聚合,為企業通過協同共享方式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新的機遇。

碳約束條件下的企業尤其是高耗能工業企業,將面臨:

  • 戰略升級:追求碳生產率的提高

  • 編制兩份表:財務報表+ 碳報表(碳資產負債表、碳排放流量表、碳生產率表)

  • 參與兩個市場:資本市場+碳交易市場

碳戰略思維

碳戰略即低碳轉型發展戰略。企業發展過程中對如何“有效利用自身的資源能源資產,在碳配額總量約束條件下滿足生產的需求,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環境價值”的考量,被稱為碳戰略思維。制定碳戰略,企業需把其所消耗的水|電|油|氣|煤等資源介質,以及消耗行為所產生的副|廢|污|碳等作為資源能源基本面去統籌規劃,這也直接決定了企業的業務佈局、增長方式、消耗行為與發展空間的規模、功能及物流鏈協同效率。

碳戰略規劃,要評估分析影響企業發展的無形因素如政策、經濟態勢、行業廣度與深度、環境價值觀、以及生產習慣等;還要有明確的、可量化的目標指引;以及考慮如何充分調動全體員工參與的積極性。











 

c30碳戰略思維CARE模型

低碳轉型發展模式將把企業全面帶入“低碳+”時代

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的出現,將把綠色發展和低碳轉型帶入消費大時代,我們稱之為“低碳+”。隨著全國統一碳市場的推出, “總量控制的碳配額交易”勢必在市場上形成倒逼機制,從而推動、強化了企業實現低碳轉型和綠色發展的動機,也激發了企業多層次的需求,市場將在綠色低碳新技術、綠色金融創新產品乃至整個產業轉型升級層面,呼喚更多的、有效的供給,從而推動供給側的重組和優化,促進新的供需平衡。

面對低碳轉型和新的供需平衡發展機遇,企業與外部的協同交互方式急需改變,供應端和消費端之間的價值鏈尚待重構,綠色發展產業的生態社群也亟待構建。企業需主動迎合產業互聯網的趨勢,依托“互聯網+”拓寬其技術產品和市場資源的創新對接通道,參與產業資源開放共享平台,加入“低碳+”生態社群,鼓勵企業員工參與線上生產流通分工,為經濟的下一輪綠色增長貢獻能量。
來源 : 低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