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國際動態
國際動態
2016/09/09 | 【評論】或沉或浮-中國需要加強碳排放交易體系的交易實踐

作者:Jeff Huang ,為IETA提供諮詢服務的北京獨立顧問

我們從過去幾年的中國碳排放交易體系試點中得到了很多重要的經驗教訓。大多數觀察者認為,交易流動性是需要改進的一個關鍵領域。在這裡,我想談論與交易相關的五個問題,相信這些會對中國碳排放交易體係有所幫助。

1. 數據需進一步透明化

碳交易試點的基本數據,比如納排企業所分得的配額數量,都沒有對外公開。相比之下,歐盟委員會運行一套統一的製度,覆蓋了31個碳排放交易體系參與國。它適用於固定設施和飛機運營商帳戶,並列出了不同設備的碳排放、配額和許可證,且對外開放。

如果沒有準確又基礎的數據及時公佈,市場參與者就無法分析供需趨勢,同時,交易就如同在黑暗中投擲飛鏢。因此,交易流動性也會迅速枯竭。

2. 合規企業的能力建設有待提高

在過去幾年中,碳交易試點所覆蓋的公司一直聚焦在合規方面,包括配額分配,精確的碳排放量監控,報告和核實,以及拍賣交易模擬。他們並沒有進行交易能力和碳風險管理能力建設。

在這個方面有很多積極的發展。拿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舉例來說,近年它一直反對中國鋼鐵企業進行期貨交易,包括鐵礦石、鋼鐵等等。但現在,基於協會成員多年來的成功經驗和信心增長,該協會已經開始敦促其成員積極進行期貨對沖。這些鋼鐵企業可以將這種交易策略逐步應用於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中,並進行碳風險管理。同時,財政部新出台的中國對沖會計規則也使他們更符合國際標準。此外,該政策也可以鼓勵合規企業以更清晰的會計框架去進行碳交易價格方面的摸索。

3 .極少量的金融機構被納入試點。

中國的交易商和期貨公司已經在期貨交易和協助工業企業發展實施對沖策略方面積累了實踐經驗。碳排放交易體係經過深思熟慮設計的構架清晰、簡單、連貫,且沒有任何武斷和不必要的內容。而對於金融機構來說最迫切的是,在可控和透明的條件下發展簡單合適的模式去滿足客戶的對沖需求。

約一個月前,中國最大的交易商之一——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加入國際排放交易協會。這是中國大陸首個加入國際排放交易協會的實體。這使金融機構能夠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不斷加強意識,並有更多商業機會去幫助納排企業更好地管理產生的碳排放。金融機構在未來的幾年內有望在國際碳排放的背景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4 .金融工具

上週,就在杭州G20峰會召開前夕,中國人民銀行等七個政府部門公佈了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該文件指出,為了促進國際碳排放交易體系,有序發展金融工具及產品,包括遠期期貨、調期交易、期權,債券和碳資產證券化。《指導意見》表明需要深入探索研究碳期貨工具。一些分析師認為,該文件並非意味著北京政策制定部門及金融監管相關部門相對於所列出的碳交易衍生品更偏向於詢價交易的金融工具。

根據歐洲市場的經驗來看,滿足合作企業對沖需求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一個簡單、透明、流動性強的期貨市場。

在國內,商品期貨市場在20年前就開放。相比之下,場外交易的期貨市場更複雜,在初期還不夠成熟。

在湖北省碳交易試點市場的試驗中獲得了三點啟示: 
-需要對具體的金融工具的目的有明確的認識,在任何成果取得之前,需要較準金融工具的設計和企業風險管理。
-針對碳交易和明確的工具的政策規則必須完善到位,要有更多活躍的合規的金融中介的參與。
-簡單來說,碳金融衍生品必須要在規範的大環境內。

5. 交易平台

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有競爭力的、具備良好流動性的規範化交易平台,總量管制與交易就無法實現,正如歐洲碳排放交易體系中顯示的那樣。

在中國,現行的碳排放交易試點的七個交易平台中,任何非國有資本均沒有參股,而各省的配額在各自指定的交易平台上交易,這種交易是排他、沒有競爭者的。這就是為什麼七個交易平台的流動性均很低的原因之一。

在歐洲,交易之間的規範與競爭驅使著市場參與者通過合理的製衡手段去加強公司管理。交易是以商品與服務革新的方式完成的,這種方式最終也將使交易者受益(即遵守規則的公司)。

中國國家碳交易體係將於明年啟動。通過吸引私有資本、提高市場透明度、實行獨立董事會制度,現有碳交易市場的管理結構也會得到提升。

最終,決定交易市場的贏家與輸家應該決定於市場的自身,而不是政府機構。

上周中國簽署了巴黎氣候協定,這將會成為建立中國自己的碳交易體系的巨大推動力。碳交易將不再是中國的一個薄弱環節。

本文根據Jeff Huang於9月6日韓國濟州島亞太碳論壇上發表的演講內容整理。

英文原文來源:carbon pulse

翻譯校核人員:林楨棟何怡雯馬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