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國際動態
國際動態
2020/06/04 | 疫情致全球碳排放顯著下降,COP26緊盯全球刺激計劃

原定於今年11月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COP26)此前因新冠肺炎疫情宣布延期,而最新消息顯示,現已定於2021年11月1~12日舉行。

 

COP26推遲一年舉行,意味著原本今年底舉行會議時最大的懸念“美國大選結果”將不復存在。在2021年舉行COP26時,各國在製定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經濟復甦計劃時對綠色經濟的量化考量,將成為新的焦點。

 

根據目前國際機構的檢測結果,新冠肺炎疫情讓2020年全球碳排顯著下降,但這是暫時的。

 

國際能源署預測,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碳排會下降8%,但伴隨全球各地的封閉狀態結束,碳排將反彈,且有可能快速升高,這將取決於各國經濟刺激的推行速度和政策選擇。

 

“努力解決氣候變化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這兩個問題並不相互排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秘書處執行秘書埃斯皮諾薩指出,“如果處理得當,在新冠肺炎疫情後的複蘇,可以引導我們走上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的氣候道路。”

 

歐洲氣候基金會(European Climate Foundation)首席執行官土布安娜(Laurence Tubiana)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有一個清晰的新日期,以及一個英國主辦方制定的路線圖是一件好事。今年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需要用額外的時間來確保氣候計劃成為更清潔、更健康的全球復甦的基礎。”

 

同樣重要的是,“我們要從'氣候外交'轉向建立在綠色和可持續復甦基礎上的外交。”她指出,“歐盟委員會關於綠色復甦的提議,就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疫情中全球碳排顯著下降

 

4月1日,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COP26宣布延後舉行。這一決定是由英國政府和聯合國氣候機構在5月28日的一次線上會議後達成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要求各國政府確保,在後新冠肺炎疫情時期的刺激計劃中應支持減少污染、保護健康和幫助清潔部門等方面的工作,而不是鎖定一些非清潔(能源)類的計劃。

 

發展中國家的兩個關鍵集團,即小島國聯盟和最不發達國家的官員也呼籲各國政府在製定重啟經濟的計劃時不忽視氣候變化議題。最不發達國家集團主席、來自不丹的旺迪(Sonam P. Wangdi)說:“延期的締約方大會絕不能拖延氣候行動。”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數據,如果想要將2020~2030年這10年間的溫升控制在1.5攝氏度,全球每年的溫室氣體排放必須以年均7.6%的速率下降。

 

如前所述,由於新冠肺炎疫情中全球出台了一系列封鎖和停工政策,這導致2020年全球碳排放顯著下降。

 

根據《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各國應對疫情的措施讓全球碳排放在短期內大幅下降。這篇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封鎖期間暫時減少的每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文章中,研究團隊的分析覆蓋了全球69個國家,這些國家產生了全球97%的碳排放。

 

研究選取了2020年4月7日進行研究,展示各國應對措施最嚴格時的碳排放水平,結果顯示4月7日的全球碳排放較去年的日均排放減少了17%。

 

研究指出,在減少的碳排放中,有43%是因為地面交通的減少,25%來自工業生產的下降,19%來自電力需求的減少,另有近10%是由於空中交通的減少。

 

上圖顯示了電力、工業、地面交通、公共及商業建築、民用住宅及航空業日均碳排放的減少幅度(單位:百分比,與2019年日平均水平相比較)

 

在線教學等應對措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庭用電,但這對碳排放水平沒有顯著影響。

 

論文研究者還按照不同的疫情解除時間對2020年全年的碳排放趨勢進行了預測。測算結果顯示,如果全球的經濟活動和交通能在6月中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那麼今年的碳排放將減少4%左右;如果到7月中旬恢復常態,那麼全年碳排放將減少5% ;如果到年底前應對措施都不會完全解除,那麼全球碳排放將下降7%左右。

 

不過,該研究團隊並指出,雖然人們為應對疫情而採取的措施導致了全球能源使用和碳排放的下降,但是這種下降趨勢是短期的,因為社會的經濟、交通和能源運作模式並沒有結構性改變。如果沒有政策和公共服務來支持出行、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被動採取的行為改變將不會持續太久。

 

文章指出,疫情之後的經濟復甦措施需要推動可持續的、實質性的轉變,幫助社會在面對未來的風險時更具韌性。

 

研究還顯示,推動交通出行方式的改變對減排的重要作用,因而低碳城市和低碳交通應該成為各國政府的一個關注重點。

 

研究指出,因疫情而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達到10.48億噸,排放量減少較多的有中國(2.42億噸)、美國(2.07億噸)、歐洲(1.23億噸)和印度(9800萬噸)。

 

各國綠色復甦計劃應未雨綢繆

 

面對疫情對經濟的重大衝擊,多數國家都快速出台了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而全球學者則關心這些通常會投向基建的刺激計劃有多少會進入綠色領域。

 

牛津大學史密斯學院聯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英國倫敦政經學院著名經濟學家斯特恩近日發布了一份新研究,這份研究對各國財政部、中央銀行、政策性銀行的231位資深官員和專家進行了訪談,分析了25類、700多項救助和經濟刺激政策對拉動經濟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性,比如臨時性降低利率,為市場、企業、家庭注入流動性,降低稅收、教育投資、衛生保健投資、農村支持政策、傳統交通、公共設施、清潔交通、清潔能源等基礎設施項目的補助或投資,建築升級改造,災難預防和能力建設,研究和開發資金等。

研究顯示,頂層的政策設計十分重要。實際上,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許多國家的經濟刺激方案沒能兼顧經濟發展和氣候、環境保護。

 

這份研究顯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採取的196項財政刺激方案,僅有4%的政策是綠色的,即長期來看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對2008年金融危機後經濟刺激措施的分析還顯示,綠色投資政策會比傳統的財政刺激政策更有優勢。

 

這份研究還選出了5類能同時收穫經濟增長和碳減排目標的政策領域,分別是清潔基礎設施,以可再生能源資產、儲存(包括氫能)、電網現代化和碳捕捉為主要形式;建築能率的提升和改造,包括隔熱升級、供暖、能源儲存系統;投資教育和培訓,解決因疫情和低碳轉型帶來的失業問題;投資自然保護和修復,提升生態系統的韌性和恢復力,包括修復富碳棲息地和對氣候友好的農業以及清潔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對於中低收入國家,這部分可替代為農村支持計劃,尤其是支持與可持續農業、生態系統修復或清潔能源設施相關的領域。

在這一背景下,目前市場對於歐盟提出的7500億歐元經濟刺激計劃中的“綠色”部分格外感興趣。

 

據悉,歐盟計劃將總額中的25%用於環保,在清潔基礎設施、電動汽車方面進行創紀錄投資,並對進入這個世界最大單一市場的進口產品徵收碳邊境稅。

麥肯錫諮詢公司對歐盟一攬子刺激計劃的分析表明,750億~1500億歐元的低碳投資可以產生1800億~3500億歐元的總附加值,並在2030年前將碳排放量減少15%~30% 。

 

紐約梅隆投資管理旗下牛頓投資管理信貸分析師福德滿(Scott Freedman)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驅使歐盟決策者加快對直接有益於環境和健康的領域的投資。我們認為這對公司和政府具有深遠的影響,而且每個人都必須向利益相關者表現出責任。”

 

“最終,歐盟綠色復甦計劃實現了預期的目標。這項提案將清潔交通、建築翻新、加速可再生能源和氫氣以及循環經濟為核心。”福德滿說,如果擬議的計劃得到同意並獲得通過,投資者應做好準備,看到贏家(比如該恢復計劃項目的受益者)和輸家(那些計劃中未涉及或實際上可能被削減補貼以支持其他領域資金的行業)的出現。市場迫切期望了解有關成員如何資助和商定計劃的更多細節。

 

新聞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