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國際動態
國際動態
2019/04/03 | NRDC:零售銀行支持低碳發展潛力巨大

為了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綠色金融的概念應運而生,正逐步成為國際金融業的主旋律。綠色金融是指在金融活動中應用能夠產生環境保護效益的各種金融工具,如為生態環境保護和清潔能源項目貸款、發行用於污染治理的債券、構建支持綠色產業的基金等。這裡所說的“環境保護效益”通常也包括對生態和全球氣候系統的保護,而且必須是實在的、可驗證的、額外於常規金融業務的環境效益。作為綠色金融的一部分,專門聚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化的金融工具和產品在國際上稱為氣候金融。氣候金融是當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一個重要抓手,也是綠色金融發展面臨的最緊迫任務。 

IPCC的最新報告《全球升溫1.5℃ 特別報告》①(2018年10月)對加大氣候融資的緊迫性做了最強的詮釋。這份由全球近百位頂級專家合作、近500位科學家審評的研究報告指出,自工業化革命以來,地球平均氣溫已經升高了1℃;要避免氣候變化對人類生存與發展造成災難性後果,就必需在本世紀末將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1.5℃-2℃之內; 這意味著到本世紀中葉,全球二氧化碳的淨排放需要接近零,其它溫室氣體的排放(如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等)也需要比現在的水平減少一半或更多,如圖1所示。 

圖1 IPCC 1.5度特別報導溫室氣體排放情景分析

為實現這一保障人類生存的目標,IPCC用模型推算了多種控制升溫1.5°C的路徑,及其所需成本。報告得出結論:在2016至2035年間,需要平均每年投資約2.4萬億美元,用於清潔能源發展和其它低碳活動。這不是一個天文數字,但也不是小數目,相當於全球年GDP的2.5%。

到目前為止,全球每年在應對氣候變化上的投資額離2.4萬億美元還差得很遠,只有3,300億左右,僅為理想目標的14%。但是,過去十幾年來對清潔能源投資的快速增長仍讓我們有理由保持信心。圖2顯示自2004年以來,全球對清潔能源的投資呈現了高速增長的態勢,2017年投資總額達到3,335億美元;十四年裡投資額增長了5,400%,主要集中在太陽能、風能和低碳技術服務領域。  

圖2 歷年全球清潔能源投資額

另一項對氣候金融的研究顯示,2016年全球用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加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的投資為3,830億美元,其中60%以上來自於私營部門②。可見,應對氣候變化的迫切需求僅靠公共資本無法實現,主力是私營資本,也就是民營資本。通過更明確更積極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工具可以激勵和引導私有資本更多流向綠色低碳的各個領域。 

零售銀行可以成為私營資本支持氣候金融的一支生力軍。零售銀行指商業銀行中面向個人及小微企業的金融業務,也包括新興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的相關業務,如儲蓄、財富管理、信用卡、各種小微貸款等。當前全球銀行零售業務的儲蓄規模約111萬億美元③,相比於每年2.4萬億美元的氣候金融需求,顯然值得加以引導,更多地向綠色低碳項目流動。 

同時,由於零售銀行業務與個人、家庭以及小微企業息息相關,綠色低碳的金融工具和產品可以直接影響和引導大眾的行為轉變。如果能通過積極的政策引導和合理的金融機制設計,將提升氣候和環境效益的目標嵌入到金融機構零售業務中,對引導社會經濟增長方式向低碳模式轉型定將產生巨大成效。  

中國的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全球領先。全世界資產規模最大的五家銀行中,前四家都是中國的銀行,為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④。自2009年以來,中國商業銀行的零售業務,其營業收入以每年23%的速度遞增,預計在2020年將達到3.2萬億人民幣(約0.47萬億美金),貸款資產規模將達到32 萬億元人民幣,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零售銀行市場⑤。目前,這塊資金池中僅有非常小的部分明確投向應對氣候變化。 

自2016年國家七部委聯合下發《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來,中國綠色金融相關要求和政策頻出,推動建立綠色金融體系,包括信貸、股票指數、債券、發展基金、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擔保、環境強制責任保險、環境影響評估等多方面⑥。中國對綠色金融的探索和實踐在許多方面領先於世界其他國家, 特別是綠色信貸方面,規模增長迅速。2017年中國境內外發行貼標綠色債券共計2483.14億元人民幣(約370億美元),相比2016年增長了7.3%,約佔全球發行金額的24.59%⑦。人民銀行研究局的一份報告估計,中國綠色投資需求約為每年3萬億-4萬億人民幣,這其中85%以上需要通過市場解決⑧。 

然而,我國綠色金融的覆蓋範圍還不全面,特別是在個人消費領域。在2019年1月7日由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和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合作召開的綠色金融促進綠色消費研討會上,有專家指出,從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對象來看,我國的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主要針對大企業或大項目的需求,而很少直接針對個人消費者。銀行等金融機構幾乎沒有提供針對個人客戶的消費需求去挖掘和創新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與會專家認為,需要將綠色金融的覆蓋範圍擴大至個人與中小微企業,從三方面充分調動全社會的力量應對環境和氣候挑戰,推動中國經濟的低碳轉型。

1)助力綠色消費主流化。當前我國選擇貸款和信用消費人群的比重增加。購房、購車、裝修和家用電器方面是個人貸款的主要部分,如通過信貸傾斜政策和差別化利率引導,鼓勵消費者購買或租用綠色建築、新能源或低排量車和節能型電器。 

2)引導綠色投資儲蓄成為新選擇。隨著公眾環保意識增強,我國已有一批關注環境和氣候變化的公民,希望將資本運用於對環境有正面影響的領域,避免支持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產業。我們希望通過銀行儲蓄和理財產品的創新,開發多樣化的綠色低碳型理財產品,滿足並鼓勵顧客這一理財需求。 

3)促使綠色金融普惠小微企業。當前銀行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信用貸款,難以將環境風險和環境影響納入貸款審核過程。我們希望加強中小微企業環境信息的可得性,識別綠色企業和綠色項目,鼓勵和支持銀行和金融機構優先支持綠色小微企業,從而引導小微企業節能降耗、低碳經營。 

NRDC的零售銀行氣候金融項目,正在與金融學術機構和各類商業銀行合作,共同完善和強化綠色金融激勵和扶持政策,研究克服綠色金融工具應用中的障礙,促進綠色金融向零售領域的挺進,為改善生態環境、提高公民環保意識、擴大全球氣候治理行動、加速經濟的綠色低碳轉型做出貢獻。

尾註:

① IPCC中文名稱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② “Global Landscape of Climate Finance”, Climate Policy Initiative (2017) 

③ “A Year in Review and What's Ahead for Our Climate FinanceStrategy”, Marilyn Waite (2018) 

④ 《2018年全球市場情報》,標準普爾 

⑤ 《集約化智能化跨越式:發展零售銀行之路》麥肯錫(2017) 

⑥ 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2015年4月25日),《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2015年9月);《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 2016年8月31日)等 

⑦ 《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發展報告(2018)》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 

⑧ 《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報告2017》人民銀行研究局(2018) 

來源:綠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