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國際動態
國際動態
2018/04/19 | 韩国碳市必看!韩国碳市场官方运营报告

韩国碳市必看!韩国碳市场官方运营报告

 2018-04-18 汪军 

 

前两天韩国发布了2015年碳市场开市以来第一份官方市场运营总结,我把这个总结分享给大家,以方便大家以后去韩国炒碳。

 

该报告主要是第一履约期前两个履约年(2015-2016)的总结,因为最后一个履约年要到今年6月才完,所以还没法总结到整个第一履约期,算是一个小遗憾,估计今年底或者明年初会出整个第一履约期的总结报告把。

 

篇幅关系,关于碳交易市场的背景我就不再介绍了,不了解的可以看文末关于韩国碳市场其它文章的链接,由于文章内容较多,我不可能全部翻译下来,所以我只挑我认为是重点的进行归纳。好了废话不多说,上菜了。

 

1.   管理体系

说起来中国碳交易的管理部门最近从发改委变到了生态环境部,大家都忧心忡忡,其实我觉得不用担心,因为韩国玩换主管部门的把戏都不止一次了,现在碳市场不一样好好的。看过我之前文章的都知道,韩国最早玩碳交易的是知识经济部(相当于发改委),后来到实施阶段又被当时总统李明博划给了环境部,后来朴槿惠上台又重新回到了计划财政部(原知识经济部),到今年2018年,又换回到了环境部。放中国部门来类比的话,就是发改委à环保部à发改委à生态环保部,这折腾了几圈,人家不是也是活的好好的,所以对于换主管部门的事情不要大惊小怪的。

2.   运营规划

主要从配额分配办法、补充机制、排放MRV、碳交易市场及国际协作几个方面对第一(2015-2017)、第二(2018-2020)、第三(2021-2025)履约期进行了规划。我只提一下配额分配方式的规划,韩国第一履约期配额分配方法除了3个行业为基准线法以外,其它行业均为历史法,到第二履约期再开始慢慢开发其它行业的基准线法,而就目前第二履约期公布的资料来看,还没有开发出新的行业来,所以用基准线法是慎之又慎的。想想我们当初夸下海口全部用基准线法,就注定了最终能落地的行业只有电力行业。

 

3.   碳市场覆盖范围及运营过程

讲控排企业纳入办法及如何实施。此部分以前讲过,略。

 

4.   排放总量(CAP)及配额总量

讲控排放总量及配额总量的计算过程。韩国碳市场的排放总量(CAP)是根据韩国对外承诺的2020年减排目标而计算出来的(到2020年相对于2005年BAU下降16%),配额总量则是根据排放总量得来。然后再依次分配到各行业和个企业。再回个头看看我们碳市场的总量设定,要是按照中国的2020年减排目标来设定的话,我想都不用玩了,因为前两天才看一个新闻说中国已经提前完成了2020年的减排目标了(摊手.jpg),话说这排放年年都变,GDP也年年变,今年完成也不代表2020年当年的排放达标啊,这所谓“提前完成目标”是不是有点标题党……

 

 

5.   控排企业排放量及排放设施情况

之前其它文章写过,略。

 

6.   排放情况分析

此部分与碳市场关系不大,略。

 

7.   配额分配情况

韩国的配额分配也分事先分配然后多退少补,设计配额调整的因素包括早期减排业绩、配额异议申请、配额调整、配额取消、配额新增、排放权收授等。这些怎么个定法都有法律依据及很详细的规定。

从上图可以看出,第一履约期在第一年最终配额分配量低于事先分配量,而第二年最终分配量则大幅高于事先分配量,主要原因就在第二年申请早期减排业绩的企业增多。早期减排业绩是针对碳交易实施前已经实施减排的企业,也是为了防止历史法配额分配“鞭打快牛”的情况出现而制定的一个规则。另外从配额分配和实际排放量来看,其实韩国控排企业总体排放缺口不大,之所以市场供不应求,主要还是因为盈余企业的惜售以及减排项目(韩国叫外部项目,中国叫补充机制)少的原因导致。

 

8.   配额履约情况

第一履约期除了头一年有一个企业没履约以外,剩下都履约了,报告里面并没有提履约率什么的以及没有提没履约的原因等。配额发放及履约情况的具体数据通过下表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9.   排放权交易

韩国碳市场交易品种有三大类,KAU、KCU和KOC,具体解释请看"扒一扒韩国碳市场2:韩国的“CCER”居然这样玩"这三种产品各自的有效期不同,其中KAU和KCU是分年份的,超过履约期年份就失效了,只有KOC可以一直有效。不过韩国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基本价格上也没啥差距。

10.  减排项目

我在很多文章中都提到过,韩国的减排项目少得可怜,从上上张表可以看出,第1、2履约年总共用了1200万吨的KCU用于履约,基本只占配额总量的1%,而他们实际可用的量为配额总量的10%!不过在此期间,一共有82个减排项目共签发了1770万吨KOC,1200万吨KOC转换成了KCU被用掉了还剩下500万吨左右没用,我想可能是因为KOC可以长期持有而不失效,所以剩下的KOC可能是因为长期看涨所以没有转化成KCU。

 

11.  拆借

由于市场供不应求,所以很多企业在配额不足时选择了拆借,前两个履约年控排企业分别拆借了980万吨和1480万吨配额用于履约,看出拆借的数量有增大的趋势,韩国碳交易市场真的停滞了吗?,因为2018年以后允许使用海外CER,这会大大增加市场流动性,相应的价格也会跌下来,而且政府也鼓励通过拆借来进行履约,毕竟市场上有钱也买不到货,拆借履约总比不履约好看吧。

 

12.  拍卖

为了帮助缺配额的企业履约,韩国在16年6月1日至3日进行了3天的拍卖,参与排放的控排企业入场资格是履约缺口超过10%以上的企业,所以基本都是些中小排放企业(大排放企业不可能超10%)。总共拍出去26.5万吨,远低于发放的90万吨的指标,价格也基本是以底价16200韩币每吨成交,低于当时的市场价18433韩币每吨。看得出来,配额缺口能超10%的企业,基本也没那心思整个倒买倒卖什么的,不然还能小赚一笔。

 

13.  存储

从前面的表可以看出,其实韩国第一第二履约年总体盈亏基本是平衡的,那为什么市场上买不到货啊,就是因为大部分盈余企业都把货存起来了,一来免费配额连年下降,二来配额价格节节攀升,换做是我我也不卖啊。韩国第一履约期前两年配额的存储量分别是1670万吨和3050万吨,总共4720万吨,前两年拆借量也才2460万吨,这一进一出就多了2260万吨的配额缺口,你说这市场能有货吗?不过因为韩国调整了政策,第三年的配额只允许存第一履约期年平均排放的10%和2万吨中的较低值,所以这存货都得在2017年全用了,现在这些配额还在有效期以内,看看到今年6月份能不能把价格打下来。

 

14.  交易

韩国碳市场前两年共交易了31600万吨,其中KAU1550万吨,KCU340万吨,KOC1270万吨。场内总交易额为2833亿韩币(约人民币17亿),因为90%以上的KOC都是场外交易,所以无法统计实际交易额估计也就在30亿人民币左右。

 

关于价格,官方说法是第一笔交易是8400韩币,至第二履约年2017.6月完升至20600韩币,除了韩国政府在2016年6月及2017年7月发文采取措施稳定市场价格后有小幅回落以外,其它时间基本处于单边上涨状态。要把价格打下来还得靠政策?这个挺有意思。

 

最后一部分是关于他们做的一份调查关于碳市场调查问卷的总结,里面也有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比如希望通过引入现货派生品(期货等)来解决市场流动性及价格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希望引入金融机构等其它参与方参与市场,以及海外项目引入机制的一些讨论,这里就不一一赘述,如果朋友们队某个点感兴趣想要详细了解可以留言,我回头再展开讲。

 

好了,关于韩国碳市场运营报告的文章就分享到这里。说来也巧,我发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好在韩国,各位有问题赶紧问,我不知道的话还可以直接杀到这报告编写单位温室气体综合信息中心去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