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綠色金融
綠色金融
2017/12/25 | 碳市場與碳金融研究合輯

 

魯政委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歷經6年的探索,全國碳市場終於在12月19日宣布啟動,這為我國進一步推動深化節能減排工作打開了新的局面。排放權交易機制起於美國,興於歐洲,而我國自2013年起陸續在9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近日啟動的全國碳市場已確定為全球最大碳市場,但相關體制機制依舊需要繼續深化探索、逐步完善。興業研究持續關注碳市場發展,圍繞相關理論、政策、市場開展了系統性的研究。值此全國碳市場啟動之際,回顧過往研究,有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碳交易、明確市場建設的重點,把握未來發展趨勢。

 

全國碳市場建設吹響衝鋒號——評全國碳市場啟動20171219

 

12月19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電力行業)》,標誌著全國碳市場建設正式啟動落實。但距真正啟動交易,尚有很多製度體系和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需完成。全國碳市場首批僅納入電力行業,覆蓋企業1700多家,總排放規模35億噸,佔全國碳排放總量的39%,超過EU-ETS成為全球最大碳市場。其他高耗能行業將逐步納入。全國的碳市場建設的重點任務,包括碳排放MRV、控排企業配額管理、市場交易等三方面製度建設,以及碳排放數據報送、排放權註冊登記、碳排放權交易、結算等四大系統。湖北和上海將分別牽頭碳配額管理和交易系統的建設。加快非電高耗能行業的納入、協調碳交易與其他低碳發展政策機制之間的關係,以及建立適度的碳金融體系,是推動全國碳市場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電力行業儘管面臨可觀的短期履約成本,但長期將促進結構調整,推動深化節能減排。電力行業作為試點交易的淨買入方,其納入全國市場將會導致地方碳市場配額出現過剩,可能引起價格下跌。

 

歐盟碳交易機制(EU-ETS )評述及其對中國碳市場的啟示20160518

 

EU-ETS成立於2005年1月1日,目前已經進入第三階段。覆蓋的國家、行業與企業範圍逐漸擴大,配額分配過程中拍賣的比例逐漸提高,免費配額的分配方式也從“歷史排放法”過渡到“基線法”,體現出EU-ETS管理體制的不斷成熟。自主分配方案在EU-ETS初期降低了政治阻力,但導致配額過剩、分配機制複雜不透明、標準不統一等問題。第三階段由歐洲委員會統一分配,要求各國增加拍賣佔比,且用基線法分配免費配額。允許配額跨期借貸和儲存激勵企業製定長遠減排規劃、促進儘早開展減排行動。也有利於不同階段間市場價格的平穩。2008年到2009年間歐盟委員會連續回購碳配額、干預碳價,旨在降低碳價波動性、維持碳價,從而穩定和強化企業低碳投資的動力。EU-ETS接受CDM和JI項目實現的減排量,一定程度上導致配額供給超預期。第二階段起,歐盟開始限制外部市場減排指標的使用數量,維持配額供給的可控。中國於2011年底開始啟動“兩省五市”七個碳交易試點,併計劃在2017年起建立全國性的一體化碳市場。從EU-ETS的經驗看,中國碳市場在初期宜採用免費分配為主,逐漸過渡到拍賣為主。在免費分配方式上,應先從“歷史排放法”為主,在部分有條件的行業施行“基線法”,並逐漸擴大“基線法”應用範圍。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要著力完善碳信息系統。配額分配時,應注重構建全國統一的分配方式;交易過程中參照拍賣底價設定碳價最低價格干預機制;同時適當控制抵消機制的使用比例。

 

國內試點碳市場運行縱覽20160610

 

2013年以來我國七個試點碳市場成交量逐年放大、成交的時間分佈集中度下降、價格波動趨於收斂,履約效果也逐年改善。表明經過近三年的運行,我國碳市場日趨成熟。湖北市場成交最為活躍,廣州和深圳市場增長較快,重慶和天津市場則比較冷清。碳價格出現分層現象,北京、深圳等高價市場配額價格收斂於45元/噸左右;上海、廣東和湖北等低價市場價格低於15元/噸。我國試點碳市場以“企業”為交易單元,目前以傳統高耗能行業為主,上海、北京、深圳等發達地區市場還納入了服務業和建築等部門。隨著數據基礎的完善,部分市場逐漸向以“排放設施”為交易單元的模式轉換。我國碳配額的初始分配採取“免費分配為主、有償分配為輔、預留調節配額”的方式,對無償分配的部分則主要採取歷史排放發,部分行業採用標杆法,並逐漸提高標杆法的使用比例。湖北市場採用滾動基期的歷史排放法,倒逼企業報告真實排放信息,值得借鑒;重慶市場依據企業自主申報分配配額,導致嚴重過剩、交易停滯。湖北市場要求只有交易過的配額才能跨期儲存,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市場交易的活躍度,是導致湖北市場交易量領先的重要原因。自願減排項目產生的核證減排量(CCER)可以在試點碳市場交易,但CCER成本遠低於大部分市場的配額價格,因此各市場對CCER的用量都設定了限制。欠發達地區市場還設定了CCER的本地化要求。上海、北京和深圳等發達地區市場接受CCER較多,市場價格受此影響下跌幅度也較明顯。全國碳市場的建設進程在2014年後加緊推進,密集出台政策明確碳市場製度設計藍圖。目前已明確的要素包括控排目標、覆蓋溫室氣體種類、啟動時間、交易產品、行業範圍、MRV和處罰等,交易平台、參與主體、配額分配方式等核心要件尚待進一步明確具體內容。非試點地區已經基本完成溫室氣體核查和清單,劃定了第三方核查機構,江西、山東、四川、甘肅和黑龍江等省市則探索了交易平台的設計,力求在全過碳市場的交易平台體系中佔據一席之地。

 

國內碳市場:如何從“試點”走向全國統一20160713

 

發改委2016年1月發文部署全國碳市場建設工作,要求確保2017年啟動,《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已經明確部分管理規則;全國碳市場設一個還是多個交易平台尚存爭議,集中交易便於政策調整,但對交易平台能力建設和規則完善程度提出很高要求;分散交易鼓勵優勝劣汰,有利於碳市場自身以及碳金融體系的發展,是目前國際通行的模式,但需保證跨市場的規則統一;全國碳市場配額分配體系遵循“統一行業分配標準”、“差異地區配額總量”、“預留配額柔性調整”三原則,力求兼顧公平與效率,但實際公平性有待觀察;不同試點地區之間、試點地區與非試點地區之間,以及同一試點市場不同企業之間留存配額的價值不一,配額統一結轉難保公平性。由試點市場分別回購剩餘配額較為可行;全國碳市場覆蓋所有地區,CCER地域限制將不復存在,電力部門CCER也將部分納入碳市場,很大程度上降低了CCER對配額市場的衝擊;全國碳市場將為碳金融體系的發展提供重大機遇。碳期貨的束縛將消失,可交易的碳金融衍生品有望迎來井噴;需進一步推廣銀行參與碳金融市場、開發碳金融產品與服務的經驗,引導更多金融機構積極參與,推動碳市場及碳金融體系深化發展。以試點地區為中心建設跨區域碳市場,是對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有益探索,也可能是全國碳市場啟動之前主要的運行模式;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可以適時增加碳市場行業覆蓋範圍,研究可複制、可推廣性的排放核算標準及配額分配方案,引導全國碳市場的長期發展。

 

碳金融衍生品的意義和發展條件20161019

 

9月28日,上海環交所與上清所聯合舉辦了上海碳配額遠期產品的路演,並透露該產品將於年內上線交易。碳遠期的功能在於(1)形成遠期價格曲線,揭示市場預期;(2)大幅提高碳市場流動性,強化價格發現功能、平抑價格波動;(3)提供風險對沖工具,吸引金融機構參與,並為更高層次的衍生品及服務創新創造條件。商業銀行能夠利用碳遠期產品控制所持碳資產的風險,有利於開展碳市場做市商交易、開發涉碳融資產品,以及溫室氣體減排項目開發融資等業務,更深入地參與碳市場。而這些業務反過來會對碳市場總體的流動性帶來積極的影響。在歐美市場,碳金融衍生品市場與現貨同時,甚至先於現貨出現,兩者相輔相成。我國碳金融衍生品受政策監管限制,發展相對滯後。“新國九條”鼓勵碳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並歡迎金融機構參與衍生品交易。這將對我國碳金融體係發展帶來根本性的變革。

 

迴路形成:碳遠期助力金融機構玩轉碳市場20161013

 

9月28日,上海環交所與上清所聯合舉辦了上海碳配額遠期產品的路演,並透露該產品將於年內上線交易。碳遠期的功能在於(1)大幅提高碳市場流動性,強化價格發現功能、平抑價格波動;(2)形成遠期價格曲線,揭示市場預期;(3)提供風險對沖工具,吸引金融機構參與,並為更高層次的衍生品及服務創新創造條件。在歐美市場,碳金融衍生品市場與現貨同時,甚至先於現貨出現,兩者相輔相成。我國碳金融衍生品受政策監管限制,發展相對滯後。“新國九條”鼓勵碳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並歡迎金融機構參與衍生品交易。這將對我國碳金融體係發展帶來根本性的變革。隨著全國碳市場的啟動,碳期貨、遠期等衍生品也將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要實現健康發展,首先需要夯實現貨市場基礎,同時減少對金融機構參與碳金融衍生品的限制,並加強現貨與衍生品市場風險的協同管控。

 

碳資產管理的意義和發展條件20161109

 

碳資產指碳交易機制下產生的,代表溫室氣體許可排放量的碳配額,以及由減排項目產生並經特定程序核證,可用以抵消控排企業實際排放量的減排證明。碳資產管理的業務模式包括碳資產託管、拆借,以及涉碳融資類業務,如碳資產質押/抵押貸款、碳資產售出回購,以及碳債券和碳資產支持證券等。由專業機構進行碳資產管理,可以使控排企業在保證履約的前提下,降低履約成本、實現碳資產保值增值,並拓寬融資渠道。專業機構則可以籍此獲得充裕的碳資產頭寸,為碳交易或其他碳金融業務提供便利。碳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能夠提升碳資產的市場接受度,增加碳市場在非履約期的交易活躍度與流動性。加快啟動全國統一碳市場、推出碳遠期和期貨等對沖工具、放寬金融機構的二級市場碳交易准入、培育碳資產管理專業機構,以及完善配套管理政策和操作指引,是推進碳資產管理業務的健康、有序發展的必要條件。

 

 

個人碳金融的國際經驗與發展方向20170808

 

鼓勵綠色生活、消費行為,是在工業減排空間壓縮、成本上升的背景下,進一步實現大幅度節能減排的重要途徑。而個人碳金融則是以市場機制引導消費和生活節能的重要手段,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個人碳金融包括多種機制,其中個人碳配額交易受制於民眾接受度、系統複雜性和運行成本等問題,缺乏可行性;而個人碳信用對接產業碳市場同樣存在減排量難以準確計量的障礙。自願性“碳中和”市場將是發展個人碳金融的主要方向。隨著全球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共識逐步凝聚,對碳中和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通過購買個人碳信用進行碳中和,因其在宣傳推廣便利性和理念的先進性等方面存在的優勢,正受到越來越多企業和機構的青睞。螞蟻金服、北京環境交易所等國內企業和機構已經在積極佈局個人碳金融。通過對個人消費及生活、交通大數據的深度挖掘,優化個人碳減排量的核算方法,有望為我國未來節能減排,以及碳金融體系建設提供巨大的推力。

 

 

發展林業碳匯,造就青山綠水 20161212

 

造林和林業經營活動不僅能夠提高森林生態功能,還可以通過出售碳匯獲利,是應對氣候變暖、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逐漸受到政府和市場的重視。林業碳匯指通過造林、再造林,或者優化經營和管理等林業活動,增加森林吸收CO2的能力。增加的CO2吸收量經特定程序認證後,可以在碳市場出售,獲得相應的收益。我國林業碳匯包括碳匯造林、森林經營、竹子造林和竹林經營項目。林業碳匯項目開發週期較長,且碳匯效益在初期較低,但逐年遞增。達到峰值一般需要5~20年,如合理經營,碳匯收益能持續增長。碳匯林與農業、畜牧業、生態旅遊業協同發展,是發掘綜合效應、提升生態服務功能的重要途徑。發展林業碳匯需要培育專業諮詢技術團隊、強化金融和政策扶持,探索農林經營模式的創新。

 

碳排放的趨勢與結構——以及我國“十三五”排放路徑預測2017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