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綠色金融
綠色金融
2016/10/18 | 從綠色金融到碳會計中國碳市場真正該關注的基礎制度

隨著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綠色金融也被提上金融創新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議題。作為能源及環境市場與金融市場相互滲透與融合的產物,綠色金融本質上是基於發展新能源和保護環境目的的創新性金融形態。綠色金融是有效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支點,已成為新常態下綠色發展的內在要求。

綠色金融和碳交易是什麼關係

低碳經濟的發展與綠色金融緊密相關,確切的說低碳經濟為綠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大的環境和土壤,而低碳經濟的發展又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因為低碳領域兩個“不對稱”的特徵,使它的融資能力受到嚴重製約:一是成本、風險與收益不對稱,往往是規模小、成本高;風險大、收益少,類似於風險投資項目,前景難測;二是信息不對稱明顯,合格擔保品少,並且由於金融機構環保行業專業人才相對缺乏,造成在進入該行業時保持著謹慎態度。因此,在發展低碳經濟時,必須設計外部性的內部化機制,合理處理成本和收益的分攤問題,並且需要兩個重要參與者——政府和金融機構的特別關注。對於政府來說,其主要工作是製定減排標準,協調減排進度和額度,以及在財稅、產業等政策上有所作為。而對於金融機構來說,由於其主要功能在於降低信息成本,管理和分散風險,發現未來價值以及促進資金融通,積極發展“綠色金融”,來協助低碳經濟發展。

本質上來說,碳市場是一種創新融資機制。近年來國際碳市場的發展為促進低碳經濟發展提供了一些經濟激勵。據世界銀行發布的《2011年全球碳市場現狀與趨勢》報告稱,2010年全球碳排放權交易成交額1419億美元,與2009年略有下降。2010年全球碳市場的擴張速度有所減緩,但是整體發展的趨勢沒有改變,隨著越來越多國家及一些重要的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相繼承諾其減排目標,碳交易機制將日益完善,與其相關的碳金融產品將不斷得以創新。

碳交易本身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市場化融資手段之一。為了避免發達國家工業化、城市化走過的先污染後治理的道路,為推動中國的綠色低碳發展,我們在人均GDP4000美元的時候就開始積極採取多種措施,應當看到,國際多邊資金機制的作用不可代替,資金和技術仍是掣肘,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任重道遠,融資缺口巨大;另一方面,我們也將自主實施減緩,開展國內碳交易試點積累經驗,利用市場手段,為中國的經濟社會低碳化發展融資。

碳金融市場至少超千億

隨著綠色金融體系構建加速,碳金融市場亦將迎來多重利好。前述《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指出,要發展各類碳金融產品,促進建立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有國際影響力的碳定價中心。有序發展碳遠期、碳掉期、碳期權、碳租賃、碳債券、碳資產證券化和碳基金等碳金融產品和衍生工具,探索研究碳排放權期貨交易。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分析稱,我國已經宣佈在2017年啟動全國碳交易市場,在此基礎上的碳金融業務將有助於大幅提高市場的流動性和碳交易價格的有效性,並可為綠色企業提供一系列的融資工具。

事實上,七省市碳交易試點正式開市以來,為了推進企業碳資產管理、活躍碳市場交易,各個試點碳市場分別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碳金融創新,推出了近20種碳金融產品,涵蓋了除碳期貨之外的交易工具、融資工具與支持工具等主要領域。而從帶動力、需求度、風險度和發育度四個核心指標來看,推出碳期貨、碳遠期、碳債券及碳基金等碳金融產品的條件基本成熟。2017年後如果能夠推出相關的碳金融交易工具,保守情景下交易規模能達到600-800億元,中值4170-5560億元;2020年後,保守情景下交易規模能達到1000-1200億元,樂觀情景下為37500-45000億元。

碳會計政策勢不可擋

日前,財政部發布《關於徵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有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針對排放權交易試點會計處理徵求意見,反饋意見2016年11月18日截止。

公告稱,為了配合我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開展,規範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地區參與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的企業以及參與碳排放權交易的其他企業有關業務的會計核算,財政部於近期草擬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有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

碳會計的產生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需求。我國大力倡導發展低碳經濟,因此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不但要考慮經濟效益,還應該考慮其治理成本及社會責任。會計特有的職能決定了其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碳會計製度是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展的基礎制度。”南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張彩平說,通過碳會計提供碳排放量、碳排放權及其交易相關的會計信息,碳交易市場參與者可以了解自身碳排放和減排行動所產生的成本與獲得的收益,從而為碳減排戰略的製定、碳排放成本的控制、碳減排收益的核算等提供決策支持。

此外,碳會計的職能是運用會計理論和方法反映碳排放權分配、交易、交付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影響,不僅可以為會計信息使用者評價企業碳減排績效提供支持,還為我國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法規制定提供借鑒,也為我國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國際會計準則的製定,爭取該領域的國際話語權提供了基礎。

因此,碳會計的產生和發展非常有必要。

我國碳會計體系建設的概況以及建議

目前,我國碳會計體系建設還處於摸索階段。在我國有關於碳會計的研究只是近兩年才在刊物上出現,並且大部分是對國外碳會計現狀的介紹,自我研發的東西很少。相對於發達國家而言,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

第一,盡快的製定健全碳會計規範和準則目前低碳經濟的發展理念在我國還處於僅僅是理念的階段,沒有具體的統一的標準和依據去實施和進行,國家和相關機構應當結合國外的成功先例盡快的在我國建立起統一的碳會計規範和準則。為企業碳會計發展建立一個統一的標杆。國家和政府要發揮監督機制,引領企業發展碳會計體系。

第二,加快“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設參照國外的成功經驗,在我國建立一個具有權威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利用市場機製配合國家和政府的干預,對企業的碳會計體系建設起到引領的作用。領導低碳經濟的發展。

第三,國家製定相關的宏觀政策和財政政策激勵碳會計發展市場是看不見的手,但其自我調節功能有其固有的缺陷,需要國家出台相關法律法規,約束企業的溫室氣體的排放,鼓勵節能減排企業的發展。出台優惠政策刺激企業向低碳經濟轉型。國家可以從稅收方面入手,一方面,對高排放企業徵收高額的環節稅以遏制高能耗,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對那些注重節能減排的企業、環境保護措施比較到位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和減免。

來源:綠色金融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