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綠色金融
綠色金融
2016/09/05 | 商業銀行應重點佈局碳金融和綠色債券兩大“高地

lvsejinrongtixi
綠色金融已經成為全球金融發展的新風口。本週末,杭州G20峰會就將召開,在我國的倡議下,綠色金融首次被納入了G20議程,並成立了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形成了G20綠色金融綜合報告,提出了發展綠色金融的七項措施。

曾有專家直言,要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有兩個主體的觀念必須改變:一是銀行,一是民眾。在綠色金融中,銀行的作用至關重要,它不僅能使新上項目“綠色化”,更能撬動民間資本運行綠色金融項目。

近日,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及旗下北方新金融研究院(NFI)聯合主辦的首屆“天津綠色金融論壇”上,CF40理事、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道出了銀行在綠色金融實踐中的困惑,也提出了頗有建樹的提議。

一、發展綠色金融是商業銀行的戰略選擇

商業銀行是我國金融體系的主體,建立綠色金融體系必然要以商業銀行為主。商業銀行、特別是國有大型銀行支持國家戰略、發展綠色金融義不容辭。環顧世界,全球主要大型銀行均採用“赤道原則”,標準普爾也提出要將環境發展指標納入公司評級。通過打造良好的綠色金融品牌、樹立積極支持綠色發展的良好國際形象,對我國商業銀行拓展國際市場、邁向國際舞台將大有裨益。

從銀行自身的角度看,發展綠色金融也是我國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綠色金融是為數不多的、尚未成熟卻具有戰略意義的國際金融高地,佈局綠色金融市場是商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有利於其拓展盈利渠道。

比如,嚴格執行綠色標準和規則,通過環境壓力測試,將推動銀行加快信貸結構調整,加快退出“兩高一剩”行業,擴大在新興綠色環保領域的佈局;銀行發行綠色債券不僅可以獲得長期穩定資金,運用該資金發放的貸款也有一定的優惠風險權重,商業銀行投資其他企業和金融機構發行的綠色債券也有優惠風險權重,這有利於緩解資本壓力;碳金融涉及貸款、信息諮詢、代客與自營交易、資金託管等多項業務,積極參與碳金融有望成為推動商業銀行開展綜合化金融服務創新的有力抓手。

發展綠色金融同時也是商業銀行落實供給側改革的重要途徑。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本身就有著重要的推動供給側改革的內涵。去產能與綠色金融關係密切,很多產能過剩行業同時是高能耗、高污染行業,不符合綠色發展的標準。通過貫徹落實日趨嚴格的環境保護政策,加快退出高污染、高能耗行業企業,這本身就是加快去產能的過程。通過加大對綠色環保行業的資金投入,支持和促進相關綠色行業快速發展壯大,也即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推動我國經濟向更加低碳、綠色的可持續發展方式轉變。

二、重點佈局碳金融和綠色債券兩大高地

當前,國際銀行業正積極開展綠色金融創新,特別是在碳金融和綠色債券兩大新興領域的發展尤為引人注目。

在碳金​​融領域,圍繞碳減排權,渣打銀行、美洲銀行、匯豐銀行等歐美金融機構在直接投融資、銀行貸款、碳指標交易、碳期權期貨、碳基金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創新試驗。韓國光州銀行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推出了“碳銀行”計劃,嘗試將居民節約下來的能源折合成積分,用積分可進行日常消費。

在綠色債券領域,2015年,全球綠色債券的發行規模達500億美元左右。其中,開發性銀行為綠色債券最大的發行主體,企業部門、政府和銀行的份額也在持續擴大,70%左右的綠色債券投向了可再生能源、節能環保領域的項目。粗略估計,僅僅綠色債券市場或將撬動涉及全球環保領域千億美元市場,全球資本對其加大投資將是必然趨勢。

在國內市場上,國內銀行的綠色金融實踐主要以傳統綠色信貸為主,更多地通過總量控制、行業限貸等手段來限制污染型企業貸款,創新實踐不多。放眼中長期,國內銀行通過佈局碳金融和綠色債券來創新發展綠色金融將大有可為。碳金融和綠色債券相關政策很可能將率先發力。

“十三五”時期,國內綠色金融體系除了已有的綠色信貸體係將得到進一步梳理和完善外,未來兩大新興細分領域將得到快速發展。一是依托全國統一碳排放交易市場成立而建立的碳金融體系,二是目前已逐步開啟的綠色債券市場。央行曾明確提出,“創新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投融資機制,發展交易市場。支持和鼓勵銀行和企業發行綠色債券”。發改委曾明確提出要確保2017年啟動運行全國碳市場;上交所也提出將在近期發布綠色債券相關規則。

從政策實施的難易程度及先後順序來看,未來基礎性機制將在“十三五”期間得到較快的發展和完善。而基礎性政策的落實將集中體現在部分已先行啟動的機制上,如碳排放交易、排污權、以及剛推出的銀行間綠色金融債券,將在未來五年加快推廣。

未來碳金融和綠色債券市場空間不容小覷。截至2015年8月底,中國7個碳排放交易試點累計交易地方配額約4024萬噸,成交額約12億元。2017年可能形成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這意味著中國的碳金融市場將會迎來史無前例的規模擴張。根據我國對外減排承諾,未來5年碳現貨市場規模平均每年20億噸。至2030年,僅二氧化碳現貨市場空間有望達萬億人民幣。

綠色債券方面,央行於2015年12月出台了關於發行綠色金融債券的公告,確立了金融機構發行綠色金融債券並專項支持綠色產業項目的製度框架。中國債券市場的迅速發展增加了綠色債券的發展機遇,各類企業和金融機構都有發行綠色債券的強烈需求。據分析,從2015年到2020年,每年可能有近3000億元的綠色債券融資規模。

碳金融和綠色債券處於價值鏈高地,有助於推動商業銀行轉型創新。商業銀行參與綠色金融將主要通過兩方面,即傳統項目市場和創新型領域,各環節附加價值的高低則與相應的技術含量成正比。相對而言,項目市場上專利型減排技術更具有價值,信貸收益更高;創新領域中中介服務、碳交易、衍生品、理財產品等處於價值鏈逐步上升通道。對交易市場來說,初始碳信用是指配額這樣最原始的交易產品,轉化難度很低,而擴展的碳信用和衍生品是對於基礎產品的逐步深入,相應的附加價值也呈上升趨勢。

三、商業銀行應四方面入手積極開展綠色金融創新

在綠色發展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綠色金融將成為國內外金融熱點的背景下,商業銀行有必要深刻認識發展綠色金融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緊迫感,密切跟踪,加強研究,提前佈局。建議商業銀行從樹立理念、打造品牌、佈局重點和做好配套四個方面入手,積極穩妥開展綠色金融創新。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商業銀行應以推動經濟綠色發展、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為己任,切實樹立起綠色金融的發展理念。商業銀行應將綠色發展提升到戰略高度,制訂相應的發展目標、產品體系、關鍵舉措和機制保障,從而形成完整的綠色金融發展規劃,推動和促進各級經營單位踐行綠色發展,將綠色金融理念貫穿到具體業務經營當中。

在製訂綠色金融發展規劃的基礎上,銀行應將理念、標準、業務、產品整合打包,形成統一、完整的綠色金融品牌。加大對外宣傳力度,讓社會公眾詳細了解和認識銀行的綠色金融理念、發展目標、產品體系、具體舉措,推廣綠色金融品牌,樹立良好的綠色發展公眾形象。

商業銀行應抓住碳金融、綠色債券兩大重點業務,提早佈局價值鏈高地。在碳金​​融方面,銀行應積極參與國際市場,以適度支持自願減排項目為契機,加強產品創新,探索允許低碳企業提供出口退稅質押、碳排放權質押等;加強與國外銀行合作,市場化運作和專家管理相結合,創新各種碳金融衍生品,提高自身開展碳金融業務的能力。擇機介入相關碳交易的自營業務,以及碳基金託管。針對客戶投資需求,可創新“二氧化碳掛鉤型”綠色理財產品。

在綠色債券方面,商業銀行應認真研究並跟踪政策變化,積極在境內銀行間市場發行綠色金融債券;同時探索在境外債券市場、人民幣離岸市場發行外幣和離岸人民幣綠色金融債券。積極為企業發行綠色債券提供承銷服務;適度加大對綠色債券的投資;研究開發以綠色債券為投資標的理財產品。

商業銀行應同時做好架構、機制、人才等配套工作,為發展綠色金融保駕護航。盡快啟動綠色金融人才儲備工作。除了加大對現有員工在綠色金融業務上的專業培訓外,可以考慮市場化選聘熟悉綠色金融國際準則、有一定從業經驗的專業人才,逐步構建既熟悉國際規則又掌握本土情況的綠色金融專業團隊。

逐步加大對各經營單位綠色金融業務的考核力度,以考核引領業務發展。探索建立綠色金融專項行動資源配置機制。通過綠色金融專項行動計劃、加大專項資源投入力度,引導經營單位聚焦重點業務,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推動綠色金融長期可持續發展。

 

來源: 新金融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