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中國動態
中國動態
2017/08/30 | 高碳能源產業要在環保方面大作為快作為

能源替代是化石能源特別是高碳化石能源與非化石能源不斷“競爭”的過程,是雙方在綠色低碳競技場上的比拼。高碳化石能源產業必須儘早在綠色低碳方面有所作為,只有打好環保這張牌,並通過技術進步盡可能保持產業運行的經濟性,方有可能在今後的角逐中掌握主動。延伸環保業務產業鏈,加大產業鏈運行過程中的能源集成利用,使環保業務產生經濟性收益,是克服高碳能源產業環保投入導致成本上升的有效途徑。

  目前,全球非化石能源的發展正在以超出預期的速度推進,有關其成本下降、技術突破的重大消息接二連三,特別是在近幾年,國內外表現皆是如此。儘管不久前美國剛剛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一度讓熱衷於創建綠色低碳經濟模式的國家和組織頗為失望甚至憤怒,但一段時間以來,包括不少美國企業和地方政府在內的大量組織和機構並沒有放棄相應的努力,有關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的努力以及相關的重大進步依然被創造著。人類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的變遷與能源結構息息相關。相對於高碳化石能源而言,低碳以及非化石能源的優勢在於利好環境,這一點與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終極目標是一致的,因此註定有強大的生命力。在此形勢下,傳統的高碳化石能源行業有必要提早行動,不斷提升自身的節能環保水平以鞏固市場份額。

  國際能源署(IEA)的技術展望報告曾就到2060年各類能源技術在溫室氣體減排中的貢獻做過測算。其基本觀點是:按照目前的發展模式,到2060年人類的碳排放將達到400億噸,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將提高2.7攝氏度。若人類希望將氣候變暖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那麼到2060年的碳排放不能高於90億噸,這意味著全球的碳排放要在當前模式情景產生的碳排放量之下減少300億噸。該報告還認為如果要將氣候變暖控制在1.75攝氏度之內,人類需要在控制2攝氏度溫升情景基礎上做出更多的努力。IEA就300億噸的碳排放控制路徑給出了自己的分析判斷,其中節能、碳捕獲與封存(CCS)技術的應用貢獻佔50%以上,其餘主要依靠非化石能源的消費不產生或產生極少碳排放來實現。

  BP在其技術展望報告中就北美地區各類電力生產的經濟性進行了比較分析。其結論是若考慮碳交易價格,每噸二氧化碳按照40美元計算,那麼現有煤電及新型煤電的平準成本將大幅度提升,其成本水平競爭力顯著下降;若考慮80美元每噸的價格,則其成本水平已經鶴立雞群,僅低於公用事業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成本。公用事業的成本本來就處於較高水平,一般不作為商業比較對象。換句話說,目前煤電尚有相對於其他途徑電力生產的成本優勢,但考慮較高水平碳價的煤電在不久的將來有可能“高處不勝寒”,這絕非危言聳聽。前些時期彭博財經發布的新能源展望報告對我國的煤電與風電、光伏發電的經濟性也進行了對比分析,得出了類似的結論。其基本觀點是在目前政策環境下新建光伏和陸上風電項目的成本將在2020年前後開始低於新建煤電項目,在2030年前後低於在運營煤電項目。儘管兩份報告的分析角度不同,分析對像也有差異,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在環保意識日益增強,低碳經濟日益被廣泛認可,以及能源發展環境逐漸變革的背景下,高碳化石能源昔日傲視群雄的成本優勢正在一點點喪失。

  政策因素對於綠色低碳經濟的形成和發展至關重要。本世紀以來,發達國家新出台的一系列重大能源政策中有很多涉及能源轉型,分水嶺便是2008年爆發的經濟危機。自這一時刻起,發達國家重視發展低碳或者可再生能源的願望進一步提升。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也開始不遺餘力地推進能源轉型。“十三五”初期我國製定的系列能源規劃中,體現轉型核心思想的內容不在少數。根據相關能源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佔比要達到15%,到2030年達到20%,到2050年達到50%以上且新增能源消費基本上全部來自非化石能源。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出台碳稅政策,發展碳交易市場已經成為我國經濟改革的重要目標走向。目前我國的碳交易工作正在積極推進,有消息稱“十三五”期間將出台碳稅政策。對於當前依然處於統治地位的傳統高碳化石能源產業而言,政策變化力度之大,雖不能說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但至少有警示功能和作用。

  我國二氧化碳減排壓力大,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佔據較高的比例,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是客觀原因之一。煤炭在我國的主要用途之一是發電。今後隨著經濟發展形勢及政策環境的改變,煤炭發電在我國將面臨和在北美一樣的挑戰,首當其衝需要克服CCS技術應用帶來的成本提升。此外,我國是煤炭消費大國,煤炭資源較為豐富,發展煤炭深加工以實現清潔化利用是理論上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徑。但是在油氣價格低位運行,煤炭深加工的競爭力本就較弱的形勢下,若再考慮因煤炭深加工帶來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比如應用CCS技術,其成本競爭力可想而知。BP對北美各類發電的平準成本分析就顯示出了這個跡象,且這個跡象會逐漸普遍化。煤炭的清潔化利用不僅面臨技術挑戰,也面臨經濟性挑戰。除煤電行業之外,石油化工行業也是碳排放大戶,在當前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一些發達國家紛紛宣布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和路線圖的形勢下,燃油在交通領域的市場份額下降已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若未來的交通燃油生產和消費在碳減排方面不能有實質性的改進,且在政策對具有替代效應的非化石能源發展有明顯傾向性的時候,交通燃油行業一定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究其實質而言,能源替代是化石能源特別是高碳化石能源與非化石能源不斷“競爭”的過程,是雙方在綠色低碳競技場上的比拼。儘管目前的高碳化石能源無論是在體量上還是份額比例上都較非化石能源有優勢,但是不可忽視技術進步以及政策導向帶來“超出預期”事件的發生。高碳化石能源產業必須儘早在綠色低碳方面有所作為,只有打好環保這張牌,並通過技術進步盡可能保持產業運行的經濟性,方有可能在今後的角逐中不至於太被動。非化石能源產業發展的主要挑戰是如何降低成本,而高碳化石能源產業的發展面臨環境保護和降本的雙重挑戰。就當前發展形勢看,非化石能源發展的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已經不同程度超出預期,有關新能源生產及應用的各項成本大幅度下降或者已經表現出相應的趨勢。非化石能源本就擁有綠色低碳的天然競爭力,若再實現成本下降,豈不如虎添翼?以煤炭和石油為代表的高碳化石能源產業需要在環保方面快作為、大作為、有效作為。就業界的實踐情況看,延伸環保業務產業鏈,加大產業鏈運行過程中的能源集成利用,使環保業務產生經濟性收益,是克服高碳能源產業環保投入導致成本上升的有效途徑。

來源:天津碳排放權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