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中國動態
中國動態
2017/02/10 | 2017應對氣候變化:你在期待些什麼

2017年,是全國碳市場開啟之年、氣候適應型城市試點第一年、《巴黎協定》得到具體落實的關鍵一年,也是全球氣候投融資開啟新篇章的一年,值得被期待。由此,本期新聞會客廳欄目,我們請到相關領域資深專家,就2017年這些“被期待項”的演進脈絡進行一一展望和研判,以饗讀者。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公欣

 

一問氣候談判:《巴黎協定》進一步待落實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2016年,是可以載入應對氣候變化史冊的一年,《巴黎協定》的生效讓無數“氣候圈人”歡欣鼓舞。然而,革命尚未成功,如何操作和落實協定大概是2017年要解決的“頭等大事”,對此,您有何研判?


創綠中心氣候項目主管郭虹宇:《巴黎協定》迅速生效,再次彰顯了全球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攜手合作的強烈意願,也使得隨後不久於摩洛哥馬拉喀什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二次締約方大會(COP22)成為《巴黎協定》生效後的第一次締約方大會。因此,全球得以提前開展《巴黎協定》落實與執行相關細節的討論。


2017年11月COP23將舉辦。屆時,各國將在COP23期間評估《巴黎協定》的落實進展。2018年,各國將就落實氣候承諾增強氣候雄心展開促進性對話。今年COP22主席與未來COP23主席共同合作,就組織促進性對話與各締約方展開包容與透明的諮商,並共同向COP23大會進行匯報,幫助各國更為有效地準備2018年促進性對話。


2016年COP22決議,適應基金將適用於《巴黎協定》,在氣候變化影響日益嚴峻情況下,適應成本不斷增加。此基金將支持發展中國家開展氣候變化適應工作。各國將於2017年3月底前提交對於適應基金的治理、機構安排、保障框架以及運營模式的意見,用於在2017年COP23的京都議定書締約方大會(CMP)下討論決定。
此外,氣候資金仍將是2017年國際氣候談判中的關鍵議題,各國將繼續圍繞上述要點進行談判。去年,發達國家提供了一份落實1000億美元氣候資金承諾的路線圖,但在資金來源、核算及用於適應和減緩的資金比例等方面,與發展中國家要求差距較大。而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到2030年時,全球用於適應氣候變化的資金或將達到3000億美元。

 

二問碳交易: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碳市場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2017年,全國碳交易市場將開啟,目前萬事具備,只等“一聲令下”,那麼對於這個即將誕生的全國碳市場,您有什麼期許和建議嗎?
北京環境交易所總裁梅德文:2017年的中國碳市場建設已經成為巴黎協定生效後全球最受關注的國家氣候行動之一。預計未來全國碳市場將覆蓋7000~8000個排放主體,配額總量在30億~40億噸,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體系。


從運行經驗上看,中國早期階段的全國碳市場相較於歐盟等運行時間長、相對成熟的市場來講,會是機遇與挑戰並存。試點階段出現了價格波動性大、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發揮受限、流動性不夠充裕、交易規模有限等問題,都需要在未來全國市場中逐步解決。但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經濟總量全球第二,能源消耗較大、排放仍在增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大節能減排力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將是必經之路,而碳交易機制無疑是諸多推動減排手段中最經濟、最有效率的手段之一。碳市場可以和能源政策、經濟政策、環保政策相互配合,最大程度發揮協同效用,引導資金從減排成本較高的領域向較低的領域流動,從而降低社會減排總成本。


未來,全國碳交易系統建設中將力求兼顧公平與效率,引導投資決策更加趨向環境友好型項目,推動經濟向低碳轉型,促進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三問適應氣候變化:試點工作挑戰不少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2016年,大家已經看夠了受暴雨侵襲的一些城市的“海景”,也開始忍受不了城市逐漸明顯的“熱島效應”,光是減緩氣候變化似乎已經無法更改氣候已經發生變化的步伐。我們必須做些什麼來適應,2017年,適應氣候變化會從哪些方面著力,作為氣候適應型城市試點的第一年,有哪些新政策值得期待?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政策法規部副研究員楊秀:“十二五”期間中國加強了適應氣候變化領域的頂層設計,出台了《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13年)和《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2016年),農業、水資源、林業、生態、海洋、氣象、防災減災等領域也陸續出台了相關指導性文件,推動各領域提高氣候變化適應性、促進生態保護、提高基礎能力等工作的開展。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住建部共同組織開展了氣候適應型城市試點的申報與評審工作,將人群集中度高、生命財產暴露度高、受氣候變化影響大的城市作為適應氣候變化新的重點領域,並將通過試點建設,探索創新有效的經驗做法,推動引導相關工作的開展。


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能力的提高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作,需要規劃指引,科學佈局,在城市基礎設施和生命線系統建設初期即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因素,將潛在的不利影響與危害降到最低。目前已有三十餘個城市申報了氣候變化適應型城市試點,也有其他一些城市在規劃、政策中對適應氣候變化工作有所考慮和設計。但總體而言,城市領域的適應氣候變化工作開展時間較短,仍處在探索階段,相關的指標體系、建設規範與指南仍為空白,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層面,適應氣候變化工作的目標不清晰、任務與行動不明確、體制機制不完善、相關的投融資機制設計和資金安排不到位等問題普遍存在,為城市領域的適應氣候變化工作帶來挑戰。

 

四問氣候投融資:南南合作將發揮主導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凝聚著應對氣候變化全球努力的《巴黎協定》生效,必將對2017年全球氣候投融資工作產生重大影響,今年氣候投融資也有望開啟新篇章,對於它的未來發展脈絡您有何預測?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根據《巴黎協定》,在資金支持方面,2020年以後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每年至少動員100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幫助後者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之後,氣候投融資議題將圍繞發達國家如何繼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南南合作氣候資金如何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以及全球金融體系的綠色金融行動而展開。2017年,在資金提供方面,公共資金將繼續發揮其主導作用,並撬動更多的私人資本投入到氣候變化領域。資金的測量、報告和核證體係將得到發展和完善。


在南南合作方面,隨著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多邊氣候融資開始出現更多的南南合作模式,也就是發展中國家主導的新興國際組織,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和新開發銀行(之前被稱為“金磚銀行”)。最受矚目的是中國主導的亞投行。“一帶一路”地區成員國,包括中國本身,容易受到氣候變化帶來的相關風險影響,這一情況促使亞投行在氣候金融領域更加專注與努力。2017年亞投行將繼續發揮其在氣候融資南南合作中的領導作用。


2016年是中國綠色金融發展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2017年,中國可以以綠色金融為切入點推進氣候融資全球合作,發展綠色金融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創造機會,共同研究切實可行的綠色融資模型,共同探討如何創造有利條件吸引全球金融市場上的資金,共同推動世界走向可持續經濟增長的未來。

 

五問中美氣候合作:特朗普的選擇影響不了全球氣候治理的決心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他在應對氣候變化上會作出怎樣的政策選擇?中美氣候合作又會發生哪些新的轉變?


創綠中心氣候項目主管郭虹宇:無論美國未來將採取何種氣候能源政策,全球去碳化的趨勢都不會因單一國家的行為停止。COP22期間高級別聯席會議上,各國展現出極具雄心的姿態,並發布《馬拉喀什行動宣言:為了我們的氣候和可持續發展》,表明將堅定落實氣候承諾的決心。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