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中國動態
中國動態
2016/10/08 | 中國有望建設出最成功的碳交易市場

中國有望建設出最成功的碳交易市場

10月5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宣布,《巴黎協定》將於今年11月4日正式生效。

“巴黎協定只是個起點。”近日受邀來到中國的英國外交大臣氣候變化特別代表大衛·金爵士(Sir David King)接受了記者專訪。

他稱,中國政府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開放,是解決氣候問題的正確姿態。中國未來有望建設出全世界最成功的碳交易市場,並引領其他國家加入這一關鍵的市場化進程。

 

升溫控制在2℃內有挑戰 

聯合國5日宣布,包括中國、美國等在內的72個締約方批准了《巴黎協定》,它們的碳排放量在全球碳排量中的比例超過56%,跨過了《巴黎協定》生效所規定的兩個門檻。

時鐘撥回2015年12月12日,在延期超過24小時的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最後一次全會上,大會主席、法國外長法比尤斯舉起帶有大會標誌的綠色小錘並重重敲下,宣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巴黎協定》誕生。這份覆蓋近200個國家的全球減排協議,要求各國製定計劃,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遠低於前工業化水平之上2攝氏度”,並努力把升溫限制在1.5攝氏度。

但落實《巴黎協定》之路並非坦途。金爵士表示,《巴黎協定》僅是個起點。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極具挑戰性,除非世界各國加大減排力度,否則很可能出現3-4攝氏度的升溫情景。“即使將升溫幅度控制在3-4攝氏度,也可能給全人類帶來滅頂之災。”

大衛·金爵士是英國傑出的化學物理學家,曾長期在劍橋大學化學系任教;在布萊爾和布朗政府期間,出任首席科學顧問一職,並於2013年被任命為英國外交大臣氣候變化特使。

他對氣候問題的關注,始於2003年夏天。那年7月,歐洲遭遇前所未有的熱浪襲擊,上萬人被奪取了生命。這令其認識到,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嚴峻威脅。


部分國家將跟隨中國腳步

低碳經濟的培育,是市場機制與非市場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過去十年,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應用促使成本快速下降,在一些國家,這些能源的價格甚至已經比傳統化石能源更具競爭力。“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似乎不需要為碳排放定價了。然而,市場是有慣性的。人們習慣建煤電廠、開採煤礦、進口煤炭,因此我們需要額外的刺激,加速向低碳經濟的轉變。在這個環節,碳價是重要的市場工具。”

所謂碳交易,是把二氧化碳排放權商品化,從而控制碳排放的一種市場機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家,2017年即將啟動的全國碳交易市場,將令中國取代歐盟成為全球最大的碳市場

金爵士認為,中國建設全國性碳市場不僅是可行的,也是必需的。由於高碳排的企業會從有碳交易的國家和地區向沒有碳交易或者碳價較低的國家和地區轉移,以逃避碳稅,因此只有當所有國家都啟動碳交易機制時,上述“碳洩漏”的現象才會消失。

他表示,在推行全國碳交易體系過程中,中國必然會遇到一些特殊問題,“但我相信中國完全能應對。甚至,我相信中國未來會建設出全世界最成功的碳交易市場。其他一些國家也會跟隨中國加入這個市場化進程。”
 

環境與經濟增長不矛盾

同時,金爵士則強調,面對氣候變化問題,每個國家都當仁不讓。發展中國家在氣候問題上沒有特殊待遇。

以非洲最貧窮的地區之一——盧旺達為例,金爵士認為,“我窮我燒煤”的邏輯是站不住腳的,事實上在貧窮國家建設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成本很低。

盧旺達原先的經濟模式是種植咖啡和茶葉,出口收益用來買石油,通過燃油發電。但由其帶領的8人團隊曾為盧旺達政府制定了“綠色發展和氣候適應”戰略。“我當時對盧旺達總統說,我保證這個計劃一點都不會降低你們的GDP增長率,甚至還有可能提升。”金爵士介紹,通過在盧旺達建造太陽能發電站,不僅增加了清潔能源、提升了當地的發電能力,還創造了大量工作機會。節約下來的原油進口資金,現在被用來建造學校、醫院和道路等公共設施。“這種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成本比化石燃料便宜很多。”

事實上,這種“應對氣候變化與經濟增長並非兩難選擇”的結論,已得到大量科研和實例的支撐。清華大學曾發布《中國與新氣候經濟》報告提出,中國可以在不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的前提下同時實現減排和減少大氣污染。

來源:東方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