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中國動態
中國動態
2016/08/24 | 中國建設全國碳市場,為了什麼?

 

        在全球氣候變暖、各國逐漸向低碳發展模式轉型的大背景下,歐盟等主要經濟體紛紛建立有利於自身利益的碳交易規則和市場。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雖然在《京都議定書》中沒有總量減排義務,但是參與溫室氣體減排不僅有利於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而且有利於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我國雖然碳交易資源巨大,但碳交易市場發展滯後,在國際上缺乏定價權和話語權。

 

        近二十年來,中國在高速發展中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從全球的長遠根本利益出發,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積極貢獻。特別是近幾年,中國更是採取了許多重大措施和行動。但是,中國目前正處於工業化中後期階段,以機械製造、鋼鐵、建材、能源為代表的具有重化工業特徵的行業相繼進入快速增長通道。與此同時,城市化也進入加速發展的中期階段。在這一階段存在著對能源、原材料等巨大需求,而中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結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難以改變,這意味著中國將比其他工業化國家付出更大的代價來實現低碳發展及現代化進程。隨著節能減排工作的深入,中國節能減排指標的下降空間將越來越小,難度將越來越大。

 

        且在全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各國都在採取各種手段來獲得有利的國際競爭地位。由於要承擔更多的歷史責任,掌握著先進能源技術的歐美等發達國家正採取更嚴厲的碳減排措施,並通過各種雙邊和多邊合作機制,逐步建​​立能效標準、碳關稅制度以及碳排放權配額交易體系,試圖在發達國家之間形成相對完整的低碳經濟體系。這類低碳經濟體係有可能將有利於該體系的政策法規和製度框架延伸到其他國家,從而對今後的國際經濟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巨大的減排承諾壓力為中國建立碳交易市場提出了現實的需求,因為只有通過碳交易市場建設,才能實現碳減排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雙贏。中國要想在國際碳交易市場中佔據有利位勢,只有迎難而進,加快建立自己的碳交易市場。

 

        《巴黎協定》簽發以後,我國公佈了2020年和2030年的減排階段性目標,目前,我國對碳交易市場的建立在時間規劃上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預計2017年,我國將啟動全國碳市場,根據測算,未來我國碳市場的年交易量大約將達到30億-40億噸,明顯超過歐盟的20億噸,這意味著全國市場啟動後,我國將形成世界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並且體量還將繼續增加,因此未來全國統一碳市場時,我國將佔有相當大的優勢。

 

        建立全國性的碳交易市場不僅僅是改善了大眾的居住環境,並且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我國可以由此發展出新的經濟增長點。

來源:易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