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中國動態
中國動態
2023/12/11 | 梅德文:中國碳價格或將在碳達峰之後與國際緩慢趨同

12月9日,北京綠色交易所副董事長、北京綠色金融協會秘書長梅德文在2023滴水湖新興金融年度大會系列活動北京大學全球金融論壇暨「2023北大上海校友會元培論壇」上表示,中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期已完美收官,預計未來中國碳市場價格在中國碳達峰之後或將與國際市場緩慢趨同。

  「當前,採取經濟手段減排成為市場共識,許多國家都採用碳定價機製作為最重要的減排措施。」梅德文介紹,所謂碳定價機制,是透過賦予碳排放一定的價值屬性,使得碳排放空間成為一種稀缺資源,從而推動碳減排並實現低碳發展的機制。我國目前實施的是以碳排放權交易為核心的碳定價機制。

  梅德文表示,碳交易市場得以存在的前提是,不同的國家、區域、產業和企業的減排成本有差異,透過碳交易,能夠從全社會整體層面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的減排。碳交易體系透過一系列的製度設計,確保市場的有效性、流動性和穩定性。

  發展碳交易市場有何益處?梅德文說,最基本的效果就是應對氣候變化,直接或間接促進能源結構調整。某種程度上,這也能促進社會結構調整。因為,從所謂的「碳基社會」過渡到「矽基社會」需要促進能源結構轉型、經濟結構轉型、金融結構轉型甚至社會結構轉型的機制設計,碳交易市場可能從某種程度上扮演這樣的角色。

  據梅德文介紹稱,中國碳市場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5年起,正式進入CDM階段,透過清潔發展機制(CDM)計畫產生的核證減排量(CER)參與國際交易。第二階段是2013年到2021年,區域碳交易試辦階段。第三階段是從2021年起,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階段。

  談到中國碳市場發展現狀,梅德文表示,2021年7月至今,全國碳市場正式運作兩年多來,我國碳市場運作整體平穩有序,交易價格穩中有升,價格發現機制初步顯現,實現了設計的預定目標。客觀地說,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碳市場的表現難能可貴。

  展望未來,梅德文認為,在「碳關稅即CBAM碳邊境調節機制」背景之下,根據「不可能三角」理論,中國碳價必然打破當前的低估狀態,預計中國碳市場價格在中國碳達峰之後可望與國際碳市場價格緩慢趨同。

  梅德文稱,國際金融中經典的「不可能三角」理論在碳市場也許同樣有效。長期來看,由於氣候變遷的全球外部性,碳排放權天然具有國際自由流動的屬性,如果要保持國內的碳中和產業優勢和低碳政策獨立性,則碳價可能會向國際碳市場緩慢趨平。同時,隨著資本市場開放和全方位引進外資,外資也會進入中國碳市場,國內外巨大的碳價差異會產生巨大的套利空間,一旦存在套利,價格差就會消除,這是一價定律與要素產品價格趨同理論在碳市場的使然。

  從國際視野來看,碳市場分為兩類市場,強制碳市場以及自願性碳市場。梅德文認為,未來,在聯合國推動建立基於巴黎協定第六條的SDM永續發展機制、國際民航組織推動建立CORSIA國際民航碳抵銷與交易機制以及CBAM碳關稅背景下,全球自願碳交易市場未來可望大致逐步形成一體化,我國自願碳市場也必將走向市場化、金融化和國際化。在自願性碳市場方面,發改委於2017年暫緩受理新的CCER(中國核證自願減量)計畫申請,何時重啟備受關注。

  「毋庸置疑,中國自願碳市場發展將強力促進低碳專案融資,協助中國穩健成長下的雙碳大發展。」梅德文表示,下階段,我國一方面需要加強培育國內的碳抵銷市場與碳信用交易場,為與全球碳市場的連結做好準備:另一方面,應與國際各相關方一起推動全球自願性碳交易和碳市場的建設,包括碳信用的衡量標準、全球碳價的形成以及碳市場的互聯互通,真正實現「建設更加有效、更具活力、更有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的宏偉目標。

來源:易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