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中國動態
中國動態
2023/10/02 | 中國要打好碳市場、CCER和綠電組合拳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產業結構變化,能源也面臨轉型,碳市場由此而生,並以實現「雙碳」為主要目標。但「碳市場」這個概念對許多企業來說還很新鮮,它指的是碳排放權交易,簡單講是將二氧化碳的排放權當成商品一樣來買賣。中國的碳市場建設自2011年從地方試辦起步,以碳排放大戶發電產業為突破口,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工具。

在上海社科院應用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梁朝暉看來,中國的碳市場本質上是政策產物,而非一般買賣交易的商品,它作為約束性政策可以倒逼企業降低碳排放,並與CCER (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綠電交易(指電力用戶透過電力交易平台對接光伏、風電等發電企業,購買在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為零或近趨於零的電力。)等政策手段,共同構成一套組合拳。因此,她認為,碳市場活躍應該是一個結果,而不是一個目標。中國發展碳市場,更重要的是看這個市場對能源結構轉型的作用,在保障經濟發展、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有條不紊地實現碳減排。

記者:碳市場伴隨能源轉型而生,經濟發展如何影響能源轉型?

梁朝暉: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有兩大驅動力,一是都市化,一是工業化,都需要龐大的能源供給支持。在消費品工業占主導的時代,生活水準較低,能源消耗量不大。中國加入WTO後,工業化、都市化進程加快,需要大力發展基礎建設,就必須依賴原料工業。而原料工業的能源強度高,碳排放強度也高,所帶來的環境限制開始加強,因此,國家提出了節能減排和相關限制指標。如今,基礎設施發展已進入「新基建」的階段,工業能耗增速放緩,同時,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升,生活和服務業用能增加,且具有剛性。

以上海為例,2000—2010年原物料工業的佔比快速上升,十年間能源消費量成長近一倍;而2010年過後,上海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發展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裝備製造業的產業比重,最近十年的能源消耗量僅成長10%左右,進入平台期。未來,能源工業既要滿足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也要透過逐步提高再生能源比重,減少能源面的碳排放。

記者:中國發展碳市場是為了達成什麼目標?

梁朝暉:中國的碳市場建設自2011年開始,伴隨能源轉型而生,是以實現「雙碳」為目標的約束政策,與其他激勵政策構成一套政策體系。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國家在核算統計清楚企業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基礎上,針對電力這類高碳排放產業發放配額,如果參照歐盟等國外的碳市場,未來可能進一步擴大產業範圍。

從本質上講,碳市場是一個政策產物,主要為實現「雙碳」目標服務,而非一般買賣交易的商品。碳市場作為約束性政策,可以倒逼電力企業降低碳排放,而激勵性政策則可以鼓勵相關產業在生產端、應用端的發展,例如近年來光伏、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產業政策推動了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加速了新能源在中國的大規模落實。總之,約束性政策和激勵政策共同構成一整套政策體系,在推動企業實現節能減排、能耗雙控的同時,也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

記者:中國企業都是如何參與碳市場交易的?

梁朝暉:目前中國的碳市場交易主要針對的是電力業,交易前,政府將規定期間內的碳排放額度即碳排放權,並分配給重點排放單位。如果A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進行技術創新,實際碳排放低於配額,就可將剩餘的碳排放權在市場中出售;如果B企業碳排放超過配額,就需要以市場價格向其他企業購買碳排放權,以抵消超出的碳排放。

此外,國家核證自願減排(CCER)是碳市場的補充機制,它自2017年暫停後,預計今年重啟。CCER指的是,將溫室氣體減量計畫(再生能源、林業碳匯、甲烷利用等)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進行量化、核證、出售,相當於企業對減量的貢獻可以得到規範認證。例如,企業對風電、光電等相關設備和營運的成本投入,透過CCER交易進行出售,從而鼓勵企業持續增加對再生能源的投資。

記者:除了電力企業,哪些產業也應該重視碳市場?

梁朝暉:首先,對於電力企業,排放額度給了他們從火力發電為主向再生能源轉型的壓力,同時可以透過市場購買或出售,讓這一壓力有了價格彈性,而不同於行政性指令。其次,對於原料工業,如石化、鋼鐵、建材等高排放產業,未來也可能納入碳市場,因此需要提高重視。另外,對於能源設備產業以及能耗大的產業,如運輸類企業也應關注碳市場。

記者:為什麼中國碳市場缺乏活躍度?發展碳市場需要對標國外嗎?

梁朝暉:我認為,碳市場活躍應該是一個結果,而不是一個目標。中國的碳市場不是透過交易實現經濟利益,而是倒逼企業減少碳排放實現「雙碳」目標。如果快速減少碳排放配額,會推高企業成本,最終要麼透過價格傳導到終端,最後由消費者買單,要麼增加企業營運成本、降低利潤,甚至導致虧損。例如,歐洲碳市場免費額度縮小後,企業需要付出更多資金購買碳排放配額。

歐盟現在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場,從試運行到正式運行,也經歷了多年的發展,我們可以藉鏡它在製度上的經驗。但我認為,中國碳市場現在主要考慮的還是如何透過政策組合拳形成優勢,讓碳市場和CCER、綠電交易等政策手段互為補充,協同發展。未來,碳市場很可能會受到CCER、綠電交易的影響,例如有些企業的風電、光電投入可以被認證為CCER或綠電,就不需要再購買過多的碳排放配額。

因此,我們的碳市場無須對標國外發展,也不具可比性。但從發展目標來看,全球的努力方向是一致的,就是調整能源結構,我們在這點上有一定的可比較性。從《世界能源統計》數據來看,中國是全球風電、光電、水電等再生能源應用規模最大的國家。同時,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再生能源裝備生產國,為中國和全球的碳減排事業提供了產業支撐,離開這些產業講碳政策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來源:易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