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中國動態
中國動態
2016/08/17 | 碳排放權交易,浙江準備好了

種一棵樹,建一個沼氣池,這些日常行為可能給你帶來收益。收益從何而來?就從碳排放權交易中來。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明年我國將統一啟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除了現貨市場,若還能發展期貨市場,全國碳市場規模最高或將達4000億元。

我省近日出台《浙江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提出到2017年我省完成碳排放權交易的基礎準備工作,啟動碳交易,到2020年建立比較成熟的碳交易市場體系。《實施方案》明確了我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為什麼要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怎麼建?對浙江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為此,本報記者專訪了省發改委副主任周華富。

低成本實現溫控目標

碳排放權交易是以碳排放權為商品,通過發揮市場作用,較低成本實現溫控目標的減排機制。眾多節能減排的政策工具中,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作為一種制度創新,近年來備受關注。

碳交易並非新鮮事。早在1997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首次將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允許進行交易。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歐盟2005年制定排放交易體系,建立總量交易機制,2008年正式運行碳市場,目前已經處於第三個交易期,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場。美國加州2013年動態發展碳交易體系運行,加拿大魁北克省2014年正式將其總量控制和交易計劃與加州的碳市場相連接,成為北美第一個跨國連接的碳交易體系,是當今世界第二大碳市場。

碳排放權交易是生態文明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我省“十三五”規劃綱要也明確提出要建立區域性要素交易綜合平台,推動碳排放權自由交易和市場化配置,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1年,我國選擇7個省(市)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和奧巴馬總統一起發表的《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向全世界宣布中國將於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

首批納入約400 家企業

按照國家發改委的統一部署,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實施碳排放權交易制度。目前,省發改委已經開展重點企業溫室氣體歷史碳排放數據核查,提前算好碳交易“買賣賬單”,為參與全國碳交易鋪好“奠基石”。

分步推進企業碳報告工作。2014年,我省在電力、鋼鐵、化工等10個行業中選取96家重點企業開展碳報告工作,2015年擴大到電力、鋼鐵、化工、水泥、平板玻璃等14個行業590家重點企業。

2016年,我省碳排放數據核查將實現全面覆蓋,開展所有符合國家要求的1900家左右重點企業的碳報告工作,重點做好碳交易納入企業的名單確認、碳報告編報、數據核算、核查複查、匯總上報等各項工作。

按照我國統一碳市場建設的工作部署,結合省情和工作實際,我省碳市場建設工作分為兩大階段性目標。

準備啟動階段(2016年至2017年),主要目標是完成碳排放權交易的基礎準備工作,啟動碳交易。首批碳交易納入企業約400家,涵蓋電力、化工、石化、建材、鋼鐵、有色、造紙、航空八大行業。建立重點企(事)業單位碳排放監測、報告和核查制度,完善工作體系。

運行完善階段(2018年至2020年),主要目標是完善體制機制,建立比較成熟的碳交易市場體系。完善碳排放監測、報告和核查體系,健全配額分配、管理和履約機制,建立碳排放抵消機制,鼓勵自願減排項目開發和交易。

根據碳市場運行情況,適時擴大交易主體,逐步擴大到其他行業。重點排放行業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碳金融、諮詢等相關服務業蓬勃發展,我省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能源結構持續改善,碳彙能力顯著增強。

完成五大重點任務

推進我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主要任務包括:建立健全配額管理機制,建立健全交易監管體系,建立健全監測、報告和核查體系,加強支撐體系建設,積極培育碳產業等五方面內容。

碳排放權配額分配和管理是碳市場運行的核心環節,具體工作包括確定配額分配方案、加強配額管理、設定配額抵消機制。

交易監管體係是確保碳市場平穩運行的有效手段。研究制定有關罰則制度,對參與碳交易的納入企業、投資機構、核查機構、交易機構等責任主體進行有效監管。同時,加強信用體系建設,把碳排放報告報送、核查復查、配額交易、履約等碳排放權交易相關領域的失信行為納入“信用浙江”平台。

健全的監測、報告和核查體係是開展碳交易的前提條件。要建立重點企(事)業單位碳排放的事前有計劃、事中有監測、事後有報告和第三方核查的工作體系,確保企(事)業碳排放數據真實準確。

加強支撐體系建設方面,我省將依托浙江省氣候變化研究交流平台,實施應對氣候變化低碳大數據示範工程,建立覆蓋全省的省、市、縣三級溫室氣體清單管理系統、重點企(事)業單位碳排放在線監測和年度報告系統、碳排放權交易管理系統等應用系統,建成省、市、縣三級溫室氣體清單數據庫和重點企(事)業單位碳排放數據庫。

此外,我省還將積極培育碳產業,碳產業與碳市場相依相存。運行碳市場,能帶動發展碳產業,對我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倒逼企業主動減排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已經進入了倒計時。建設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對我省經濟影響幾何?首先體現在能耗較大、排放較大的行業。

根據2014年我省溫室氣體清單,電力、熱力供應業是我省化石能源使用的最大行業,也是化石能源消費碳排放的第一行業,該行業的化石能源消費碳排放佔全省化石能源消費碳排放比重高達58%。

鋼鐵、造紙、化工、建材、有色等行業除了直接消耗化石能源產生碳排放,還消耗大量的電力、熱力,相應產生間接碳排放,此外在工業生產過程中還存在碳排放,這些行業的排放之和占全省碳排放的比重在30%以上。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部署,我省有1900家左右工業企業達到國家重點企(事)業碳報告工作要求。其中,納入2017年啟動的首批碳交易企業約400家,碳排放量佔全社會碳排放總量的50%以上。

而通過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把高能耗、高排放的企業納入碳交易,利用市場機制,將促進處於行業先進水平的企業獲得更多收益,倒逼落後企業加快轉型、削減規模或退出經營,從而實現經濟低碳化和轉型升級的雙贏。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