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中國動態
中國動態
2022/04/27 | 越減排越獲利、全國碳市場提高企業競爭力

——靈活運用碳配額,探索開展增值交易,讓碳資產收益最大化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全國碳市場)運行以來,電力行業作為首批進入的碳交易企業,已逐步完善企業碳排放機制,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共享市場推動帶來的好處。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啟動上線交易,是利用市場機制控排、減排溫室氣體的重大製度創新,也是我國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抓手。碳市場通過碳交易產生的具體碳價,鼓勵生產者和消費者將溫室氣體排放產生的社會成本的一部分實現內部化,相較行政命令而言,效率更高、社會福利損失更少。”受訪的電力企業普遍認為,隨著全國碳市場建設的不斷深化,市場覆蓋範圍擴大,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也將不斷豐富,碳資產的價值屬性也將進一步被市場發掘,碳市場既是企業履行溫室企業控排責任的平台,也為企業實行碳減排提供了經濟激勵,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引導氣候投融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將會更加凸顯。

越減排越獲利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的碳交易主要有三種形式:第一種叫“配額碳交易”,具體指的是各企業按持有國家頒發的排放指標標准進行交易;第二種是“自願碳交易”,買賣雙方從環境發展角度出發,作為義務行為進行的交易;第三種“尋求差價的交易”,它們主要是一些第三方機構,通過“低買高賣”碳排放權謀取更高利潤。但無論哪種形式都說明,企業越節能越可以出售自己剩餘的可用指標來獲利。

2013年6月18日,深圳率先成為我國兩省五市碳交易試點地區中首個正式啟動交易的試點,拉開了我國碳市場的序幕。作為國內最早開發CDM項目的企業之一,直至2011年項目在聯合國成功註冊,深圳某電廠對碳交易已經有充分的認識。作為深圳試點首批重點控排企業之一,電廠在開市當天完成了國內第一筆碳交易,向世界宣布中國的碳市場建設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國家發改委於2012年出台《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這家電廠經過研究發現天然氣發電項目符合辦法規定的第三類CCER項目的開發要求,便立即啟動CCER的開發,並於2015年10月成功獲得國家發改委簽發的CCER,簽發量為50.8萬噸,不僅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也為後續CCER項目的開發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我們認為配額趨緊是一種趨勢,免費配額的比例將會逐年降低,企業的履約成本將會逐年增加,這將迫使企業更加註重節能減排和碳資產管理,通過碳資產的保值增值和有效的碳資產管理降低履約成本,提高企業在同行中的競爭力。”電廠負責人認為。

優化配置碳資產

“區域性的碳市場以及試點地區碳市場為全國碳市場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和紮實基礎。自2013年起,我們積極參與碳排放權試點交易,各試點企業均積極參與市場交易,100%按時完成了履約工作,同時在完成履約的基礎上,也探索實現了碳資產的保值增值。”某央企電力集團相關工作人員認為,碳市場的啟動,既給重點排放單位增加了碳排放的政策約束和減碳成本,也為企業提供了更多樣化的融資工具。

他表示,為進一步降低企業總體履約成本,提升碳資產價值,他們不斷挖掘碳資產及其他環境權益類資產在市場中的價值,探索開展增值交易,靈活運用碳配額,提高配額流動性,使碳資產能帶來的經濟利益最大化。

“全國碳市場作為一種政策工具,可以有效引導稀缺的碳排放權資源優化配置。”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有關負責人表示,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下一步,將持續深化推進市場化機制建設,加快建設完善全國碳市場,通過不斷完善製度設計,引入抵銷機制、碳金融衍生品交易機制等,引導市場預期,逐步豐富交易品種、交易方式和交易主體,形成合理碳價格。通過經濟激勵機制,用“無形之手”促進技術進步、產業升級,以較低成本實現既定減排任務,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願景意義重大。

來源:碳中和專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