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中國動態
中國動態
2022/03/22 | 銀行業碳金融按下加速鍵國內首例“個人碳賬戶”啟動內測

導言:日前,首個由國內銀行主導推出的個人碳賬戶啟動內測,這將為了解當前民眾對於低碳生活的態度和實踐方式提供重要參考價值。同時,銀行也正在加速落地碳排放權質押相關的專項貸款,這將對企業積日前,首個由國內銀行主導推出的個人碳賬戶啟動內測,這將為了解當前民眾對於低碳生活的態度和實踐方式提供重要參考價值極參與低碳減排、推行碳普惠機制起到正向作用。

個人碳賬戶體係正加快建立

  近日,中信銀行宣布,面向個人用戶推出的“中信碳賬戶”內測版上線,公開邀請千名用戶參與測試體驗。這是中信銀行在深圳市生態環境局、深圳銀保監局的指導下,與深圳排放權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開展合作交流,聯合國內專業機構中匯信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研發,首個由國內銀行主導推出的個人碳賬戶。

  據了解,“中信碳賬戶”內測版將通過用戶授權,自動採集個人在不同生活場景下的低碳行為數據,並通過科學計量方法累計個人碳減排量,以此鼓勵用戶踐行綠色低碳生活理念。中信銀行表示,每年該行的信用卡用戶通過在線金融服務方面的低碳行為,累計可減少約200萬噸以上的碳排放,未來個人用戶碳減排市場潛力巨大。

  對於推出個人碳賬戶的作用,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作為資金交易過程中的重要參與者,要助力碳達峰碳中和,銀行可以在資金准入和交易的過程中,倡導低碳排放。碳賬戶的推出,以“低碳權益、普惠大眾”為核心,具體量化社區、家庭、個人節能減碳行為並賦予一定價值,通過低碳行為構建科學計量方法和核算測量轉化標準,基於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綠色生活等節能減排場景,用戶可實時記錄與查詢個人的碳減排數據,並與碳交易市場平台互聯互通,形成持久、普遍的綠色生活方式,以此鼓勵用戶踐行綠色低碳生活理念,這是具備綠色、可持續意義的。

  記者註意到,其實已有多家銀行在建立個人碳賬戶體系方面做出了嘗試。比如,去年11月份,浦發銀行宣布全面升級綠色金融服務體系,率先推出適用於企業和個人的碳賬戶體系。碳賬戶主要以碳積分的形式,對企業及個人客戶的減碳行動進行倡導和鼓勵。

  還有,今年3月初,建設銀行向北京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實施工作組申報了“基於'碳賬本'的個人金融服務”。據悉,“基於'碳賬本'的個人金融服務”主要服務對象為建設銀行個人客戶。

  業內人士普遍建議應將個人消費者納入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激勵更多人關注和參與“雙碳”目標任務的實現,但目前國內還尚未推出相關機制。中國人民大學環境與資源經濟學系主任許光清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將個人碳減排量納入碳交易體係對於提升全社會應對氣候變化意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個人參與碳市場交易,提升市場流動性促進良性運轉,會進一步激勵公眾踐行低碳生活方式。”

多家銀行落地碳排放配額質押融資業務

  目前,銀行在加快探索針對企業的碳市場佈局。就金融領域而言,除了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工具,在碳交易方面靈活地探索嘗試創新相關融資工具也是銀行關注的重點。

  去年7月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企業以排放總量控制為前提,可將碳排放權作為資產用於碳市場交易,金融機構也可通過生態環境部門核發的碳排放權配額為質押,發放質押貸款。

  記者梳理髮現,已經有多家銀行宣布落地碳排放權質押貸款。僅今年2月份就有交通銀行、紫金農商銀行、貴州銀行等先後落地碳排放配額質押融資業務。此外,今年2月份,河北省能源局分別與國家開發銀行河北省分行、中國銀行河北分行等9家金融機構簽署《金融支持河北省能源低碳轉型發展框架合作意向書》,在“十四五”期間,9家金融機構共設立總規模5100億元的能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專項貸款,給予優惠利率、綠色通道等信貸政策和金融服務,助推全省能源結構快速調整,保障全省能源安全穩定供應。

  “幫助各個行業盤活碳資產,助力碳交易,是當前銀行碳金融領域把握機遇、業務創新的重要著力點之一。”袁帥表示,目前國內銀行業積極梳理碳交易參與主體對碳金融服務的需求,創新推出了碳排放權質押貸款、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質押授信、碳遠期交易履約保函等碳金融產品和服務,幫助企業盤活碳資產、拓展綠色項目資金來源、降低綠色項目融資成本,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碳資產質押貸款是企業或供應鏈以自身現有或未來可獲得的碳資產作為標的物進行質押貸款的融資模式,是碳排放權作為企業權利的具體化表現。

  不過,銀行在碳排放相關貸款的審批和貸後管理過程中也需要加強自身能力。中投協諮詢委綠創辦公室副主任郭海飛認為,碳減排貸款在審批時需要重點判斷項目的綠色低碳屬性、碳減排和預測環境效益,貸後應加強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實際碳減排和環境效益,和項目建成後的實際碳減排和環境效益披露。因此銀行應注意將碳減排貸款的貸款期限延長至覆蓋項目的整個建設過程,並且必須要求企業每年定期披露項目建設過程中的碳減排和實際環境效益,即使項目建完、貸款還清,企業也必須提供項目實際運行1年後的實際碳減排和環境效益,確保碳減排貸款真正用於綠色低碳項目。

  袁帥認為,接下來,要推動碳金融市場健康高效發展,銀行應積極主動作為,推進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標準體系建設,完善激勵約束,發展多樣化金融工具,繼續深化綠色金融地方試點和國際合作,有力、有序、有效支持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

來源:和碳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