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中國動態
中國動態
2019/03/26 | 建立統一碳金融市場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可持續發展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粵港澳大灣區(以下簡稱大灣區)要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更要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典範。這對於大灣區未來的經濟發展方式、環境承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麼統一的碳金融市場對大灣區的發展有何作用?記者採訪了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辦公會成員、金融系教授王蘇生。

要建立一個具備有效性、流動性和穩定性的統一碳市場,擁有規模化的交易主體、市場化的交易產品和透明化的交易規則,這樣才能發現真實的減排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

中國環境報:為什麼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需要建立統一的碳金融市場?

王蘇生:粵港澳大灣區包含 9個城市,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區域人口7000萬,區域經濟規模突破1.5萬億美元。受《巴黎協定》的限制,如此大的經濟體量,謀求區域經濟再上一個台階,必然要求其轉變以往的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大灣區未來產業往高科技、新產業創新中心和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基地的方向發展。這就需要大灣區統籌規劃,引入市場機制來優化配置碳排放空間資源,為排放實體碳減排提供經濟激勵,從而引導優勢低碳產業落戶大灣區,提升大灣區經濟發展的質量。

目前大灣區的碳市場存在市場相互分割、規模相對較小、市場流動性較低、碳市場難以覆蓋全部排放企業等問題,難以滿足大灣區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因此,大灣區需要建立一個具備有效性、流動性和穩定性的統一碳市場,擁有規模化的交易主體、市場化的交易產品和透明化的交易規則,這樣才能發現真實的減排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

隨著大灣區碳市場的啟動,碳市場的規模越來越大,參與的主體越來越多,市場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對碳金融產品的需求也更迫切,碳金融產品的創新步伐也會加快。成熟、穩定、健康的碳金融市場必然能夠引導大灣區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中國環境報:您認為怎樣才能整合大灣區碳市場資源,快速建立統一的碳金融市場?

王蘇生: 2011年11月,國家發改委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市試點碳排放權交易以來,國內碳市場的建設已歷經了8年的積極探索,且當前碳市場的主要運行模式是以碳市場試點地區為中心。

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區域性碳金融市場,首先需要整合深圳和廣東試點碳交易資源,構建統一的交易制度、交易規則、排放配額、分配方式以及違約處理方式等市場規則;其次,大灣區應建設、完善區域排放數據報送的系統、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交易系統和結算系統等交易基礎設施,並健全現有的以排放核算報告和核查制度、排放配額分配製度、碳交易監督管理制度為主的製度體系,並明確碳金融市場交易主體、交易產品和交易平台等;最後,大灣區需要不斷擴大碳市場的行業覆蓋範圍、強化減排政策效果,並利用科學的且可複製、可推廣的排放核算標準及配額分配方案,在更多行業推廣,以達到加速大灣區碳金融市場發展的目的。

中國環境報:大灣區建立統一的碳金融市場後,其金融產品設計與發展方向是怎樣的?

王蘇生:衡量任何金融產品的設計是否符合市場需求,關鍵點在於其在市場交易中是否具有流動性,碳金融也不例外。碳金融作為一個新生的金融品種,市場利益相關方需要不斷地熟悉、了解這一交易品種,然後通過市場的充分交易,形成透明的市場價格信號,引導稀缺的碳排放資源配置,以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的節能減排目的,這是碳金融市場的基本功能之一。

碳金融產品還具有風險管理的功能,它能夠有效幫助企業管理生產經營風險。從碳金融產品市場的兩個功能來看,未來其產品設計也必然朝著化解市場信息不對稱、資產定價以及風險管理這3個方向發展。未來,隨著大灣區碳市場的啟動,碳市場的規模越來越大,參與的主體越來越多,市場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對碳金融產品的需求也更迫切,碳金融產品的創新步伐也會加快。成熟、穩定、健康的碳金融市場必然能夠引導大灣區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來源:“廣東環保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