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國際動態
國際動態
2016/11/02 | 第三批低碳城市試點11月公佈 要求設定碳排放峰值目標


全國低碳城市試點工作有了新進展, 21 世紀經濟報導獨家獲悉,第三批試點名單預計將於 11 月向社會公佈。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副司長蔣兆理近日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導獨家專訪時透露了這一消息。第三批在前兩批評估的基礎上有了更多的經驗,申報城市要有一些目標先進性和體制機制的創新。“十三五”時期,低碳試點將擴展到約 100 個。

全國低碳城市試點工作有了新進展, 21 世紀經濟報導獨家獲悉,第三批試點名單預計將於 11 月向社會公佈。

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副司長蔣兆理近日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導獨家專訪時透露了這一消息。他表示,今年在評選低碳試點城市的同時,也在總結前兩批低碳試點的經驗,併計劃年底前從中挑選出具有代表性和示範意義的城市,向全社會推廣其經驗和做法。

今年上半年,氣候司組織了三組低碳試點經驗總結評估交流會,共有保定、蘇州、南昌等 32 個試點城市的有關負責人進行了匯報。

2010 年起,國家發改委在全國范圍內挑選了 6 個省份、 36 個城市開展低碳試點工作,這些試點的人口占全國 40% 左右, GDP 佔全國總量的 60% 左右,碳排放量約佔全國 40% “十三五”時期,低碳試點將擴展到約 100 個。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胡秀蓮稱,過去的十年中,中國的低碳發展經過“十一五”節能減排政策以行業約束為主的方式,逐漸過渡到“十二五”期間以城市為主的多領域低碳試點。“十三五”時期,低碳試點將進一步突破低碳政策的行業局限,從宏觀規劃的角度對全經濟領域乃至國家的發展模式產生影響。

第三批試點更趨成熟

在蔣兆理看來,低碳試點和以往所有的試點都不同。

“低碳試點城市是全新的工作模式。”蔣兆理說,低碳試點是自下而上的試點,在沒有財政資金支持的情況下,這些試點設定低碳目標,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在公平公正公開的環境開展自發的探索,找到適合本地的低碳路徑。

經歷過三批試點評選,蔣兆理認為第三批更為成熟。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莊貴陽介紹,在徵選第一批試點時,低碳的概念剛剛受到認可,各地都沒有經驗,選擇五省八市多看重地方的積極性,沒有向社會徵集的過程。第二批組織了專家對城市進行篩選。第三批在前兩批評估的基礎上有了更多的經驗,申報城市一定要有一些目標先進性和體制機制的創新。

根據本報此前報導,與前兩批不同,這批低碳試點被要求明確提出碳排放峰值目標,申報建設體系目標包含碳排放總量、單位 GDP 碳排放量等 14 個指標。52 所申報城市中有不少是西部城市,例如新疆有 5 個城市申報。城市規模有大有小,人均 GDP 不高,但單位 GDP 能耗和碳排放強度又更高,轉型壓力更大。

蔣兆理介紹,在開展第三批低碳試點評選工作的同時,氣候司也在總結分析前兩批試點的經驗。這些試點的自然條件、經濟發展階段以及產業結構各不相同,其中一些在同類城市裡具有典型性和示範性,因此從中選出 10 個左右,提煉總結它們的成熟經驗和做法,向同類城市推廣傳播,希望更多的城市能學習效仿。

近日出版的新書《中國城市低碳發展規劃峰值和案例研究》中就列舉了一些案例。以低碳建築為例,建築碳排放佔中國碳排放的比例高於 20% ,並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持續增長。因此,既有建築的節能改造,日益成為中國各類城市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內容。

原上海長寧區虹橋地區大規模改造既有建築,基於所建立的建築能耗實時監測平台,採用多種節能低碳技術,通過國際合作引入 GEF (全球環境基金)贈款和世行貸款,並使用合同能源管理融資模式。截至今年 5 月,當地完成改造樓宇 15 幢,建築面積約 83 萬平方米,節能量達 6637.8 噸,減排量 17590.2 噸,綜合節能率達 18%

氣候司回應質疑

過去六年中,對低碳試點的質疑從未停止。有觀點認為,試點無標準、無資金、無獎懲、無實權,把產業、能源、建築、交通等多個領域的工作拼在一起,就成了所謂的低碳規劃。

對此,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副司長蔣兆理回應稱,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和傳統工作不太一樣,不應套用傳統模式。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點和路徑,如果讓城市按照統一的標準去做未必是合適的方式。 42 個試點每年的考核評估可以看到,試點比同類地區的控排效果更加明顯。

不給試點設定特定目標,不給予財政金融的特殊傾斜,在蔣兆理看來,正是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所提倡的,通過市場化、法治化的手段推進國民經濟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改善的具體體現。

比起中央給予財政支持,讓試點通過市場化的手段探索有效的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更加可持續,也更為城市所接受,這恰恰是綠色理念的體現。而且,從效果上講,國家對特定目標設定傾斜政策是對其他城市的不公平。

還有質疑稱,低碳試點對人均碳排放指標沒有約束,這將導致低碳試點達峰時很有可能人均碳排放量卻很高,這種“高位峰值”算不上低碳。

蔣兆理對 21 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碳排放總量相對於過去的大幅度下降就是低碳,它不是一個絕對量概念。不同類型城市起點不一樣,比如甘肅金昌等工業城市,有色金屬冶煉是主要產業,碳強度若能大幅度下降,就可以認為它是低碳城市。中國作為發展中的大國,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過程中,簡單設立一個指標要求城市碳排放達到某一個標準,不科學不現實,也沒有可操作性。

除了質疑,低碳試點還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在前述新書的發布會上,與會專家認為,體制機制不完善、數據基礎薄弱、理念觀念尚未完全轉變等問題阻礙了低碳城市的建設。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 NDCS )政策研究部副研究員楊秀稱,目前氣候變化方面沒有立法,許多工作不能得到有效支撐和保障。碳排放總量製度、碳評制度和配額制度等都還沒有建立,給低碳發展很多具體行動和措施帶來一定障礙。

機制方面,低碳發展牽涉到許多部門,但中國目前的決策體系條塊分割比較嚴重,部門之間有時難以互相協調以共同推動低碳發展。以碳市場為例,某試點地區知情人士稱,每年的履約進度,都會因為財政部門卡著企業核查所需要的資金而放慢。

而且,據地方氣候部門相關人士透露,相關統計部門有些怕數據之間自相矛盾而嚴格保密數據,有些則拍拍腦袋或者簡單調查就有了數據,使得低碳規劃所需數據不足,數據來源又很成問題。數據不清,更別談設定目標了。

此外,楊秀稱,很多城市的地方政府仍以經濟發展為主要目標,提出峰值目標的絕大部分城市尚未形成實現峰值的路線圖。這說明低碳發展的理念還沒有轉化為各行各業的行動,這是低碳轉型面臨的最大障礙。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