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國際動態
國際動態
2023/08/25 | 核污水排放事件後,新型“藍碳”海藻或將成為重要淨化工具

日本政府宣布8月24日起將開始核污染水排海,東京電力公司也公佈了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的詳細步驟。按計劃,排放前在處理過的水中加入大量海水,如果確認濃度降低到預想的水平,將在17天內排放第一批共7800噸核污染水。2023年度預計排放約3.12萬噸,氚總量為5兆貝克勒爾,約為東電年計劃排放量上限(22兆貝克勒爾)的兩成。

中國海洋法學會會長、國際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高之國介紹,從2011年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到2021年,核污染水大概已經累積了138萬噸,並且每年遞增。“因為日本從未披露真實數據,估計現在大概有150萬噸核污染水,排放時間可能長達30到50年。”

日方主張,日本所排之水並非“核污染水”,而是經過ALPS“多核素去除設備”淨化過的處理水。但美國《科學》雜誌指出, ALPS在淨化處理過程中,會不時漏掉釕、 鈷、鍶、钚等放射性壽命更長且更危險的同位素,半衰期達到數万年。

值得注意的事,專家指出,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氚會被海藻吸收,形成穩定的有機氚。氚可以被藻類吸收。氚作為一種放射性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廣泛分佈,主要來源於核反應堆、核試驗和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衰變等,會對環境和生物體造成輻射危害。藻類在水體中的生長和代謝過程中,會通過吸收水中的氚來積累氚,從而減輕水體中氚的濃度,起到一定的淨化和保護作用。

便宜好種的海藻或許在此次核污水排放事件後會被享有“高光時刻”。根據研究,這種大型海藻主要指的是海帶,一種棕色的藻類,由葉片、柄和抱子組成。主要生長在海岸線上,附著在多岩石的海底,並從相對涼爽的淺水區吸收大量微量元素,如果藻類能夠有如此強大的淨化能力,那麼作為補救措施,必然將會被未來認定為自然淨化的重要一環。

從固碳角度來說,在全球範圍內,大型海藻被認為每年可以封存近2億噸的二氧化碳。海藻一直以來不被直接涵蓋在藍碳類別,世界上的海洋和沿海濕地所吸收的碳被稱為藍碳。此前研究的重點是紅樹林、海草和潮汐沼澤這三種濱海濕地的藍碳能力,由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向各國提供相關能力建設指導。

海藻,特別是海帶和馬尾藻。由於缺乏詳細的研究,這些尚未被列入國際氣候政策或碳融資機制,但已知它們是海底沉積物和深海固碳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可以查看此前文章:從野生海藻到高價值產品和碳信用的創新

與綠色碳匯等其他碳匯相比,利用海洋生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固定在海洋中的過程更具有優勢,這種方式被稱為藍碳。它具有固碳量大、效率高、儲存久等特點。陸地生態系統碳匯儲存週期最長只有幾十年,而藍碳固碳可長達數百年之久。我們強烈譴責此次日本一意孤行的行為,但覆水難收,如何應對接下來造成的後果,或許需要各方專業人士進行更多思考。

來源:碳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