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國際動態
國際動態
2023/03/27 | 碳信用買賣作弊“弄髒”綠色經濟

碳權買賣作弊,企業減排造假,全球碳信用交易頻頻出現作假醜聞,引起了反對“漂綠”(greenwash)的抗議聲浪。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在2022年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前夕曾鄭重警告:我們的世界再也負擔不起漂綠行為、冒牌貨還有後進者。

2021年11月,示威者齊聚格拉斯哥街頭,抗議企業的虛假碳交易“漂綠”行為。(路透社)

為了響應在2050年之前達到碳中和目標,各大企業紛紛投入碳信用(carbon credits)買賣,這讓全球碳信用交易市場的總值在2022年創下了8650億歐元(約1萬2443億新元)的新紀錄。

碳信用的價格也自2018年以來不斷飆升,從每單位不到8歐元(約11.5新元)一路飆升至每單位近100歐元(約143新元)。

但在碳信用交易的熱潮背後,摩根大通、迪士尼、達美航空、瑞信銀行等許多國際知名企業都被媒體爆出購買虛假的碳信用,抵消他們超標生產的碳排放量。這類虛假交易若無法被遏制和監督,勢必會阻礙碳中和目標得到落實。

為什麼會出現碳信用的虛假買賣?這對全球的碳中和目標會帶來什麼影響?

《世界大解說》邀請台灣省零碳美妝品牌歐萊德董事長葛望平,剖析碳信用交易市場的漏洞和發展趨勢。

森林碳匯淪為虛假交易品

森林也稱為吸收二氧化碳的天然儲存庫,或者“森林碳匯” (forest carbon sink)。為了不讓森林受到商業砍伐的威脅,森林碳彙的保護工作成了防止碳排放增加的重要一環。企業可以通過投資防止森林砍伐的項目獲得碳信用,這種方式也稱為:碳抵消(carbon offset)。

2022年3月,美國田納西州一家林木業公司Lyme Timber 向媒體揭露,這家公司利用旗下約9萬公頃的森林,向各大企業出售碳抵消,兩年內獲益5300萬美元。

但公司總裁烏爾德坎(Jim Hourdequin)解釋說,這些樹林有的早已屬於保護地區,有的根本不適合林木砍伐,因此花錢保護這片樹林並不會帶來任何額外的環保作用。烏爾德坎希望揭露真相,改變虛假碳交易的現狀。

如今,企業買賣虛假碳信用的問題層出不窮,這對其他真正從事綠色轉型的公司並不公平。

台灣省零碳美妝品牌歐萊德董事長葛望平受訪說,實際落實綠色轉型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須花多年時間做出改變。

歐萊德早在2006年就開始轉型,生產零碳美妝產品,堪稱全球第一家將零碳概念融入時尚美妝的企業,並且在2020年,達成全品項產品工廠和組織的碳中和目標。

葛望平認為,資訊不透明,碳權交易不夠公開,是導致類似詐騙或碳信用品質低劣等問題出現的重要原因。

第三方碳交易具有認證風險

“如果你是透過第三方交易,我覺得風險比較大。所以到底那個認證是什麼地方來的,品質如何?第三方驗證機構是什麼,它的方法學是什麼?”葛望平受訪說,在碳信用和碳抵消交易上,各國的政府和民間企業都在各自進行,但橫向的連結不夠,沒有很好地制定準則。所以就會產生很多資訊不透明,就是比較混亂。

在新加坡,企業從2024年起,可以通過購買碳信用抵消最多5%的碳排放量。但政府闡明,將對碳信用的來源進行審查,之後提供一份清單,新加坡企業必鬚根據這份清單選擇交易對象。

另一方面,一些國際組織也在號召企業設定符合科學的碳目標,並在2015年發起了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

隨著許多碳信用交易醜聞被陸續曝光,不少企業都有所收斂,不敢輕易地購買碳抵消。但從長期來看,為了緩解碳排放所帶來的嚴重氣候變化,把全球碳中和目標真正落實到位。我們還須更嚴厲地把關碳信用和碳抵消的虛假交易問題。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