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國際動態
國際動態
2021/08/11 | 《自然》建議:中國、美國和歐盟組建氣候俱樂部

美國拜登總統的上任為一個長期討論的解決全球變暖的方法帶來了機會:組建氣候俱樂部 美國、歐盟和中國共同排放了世界上一半的溫室氣體,他們必須聯合起來減少國內排放,並對進口產品徵收碳稅,進而激勵所有國家減少排放。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William Nordhaus在2015年提出了氣候俱樂部的想法。他建議,一些國家應同意將排放量控製到嚴格的水平,並協調從其他國家進口的關稅。這樣一來,各國將主動願意加入俱樂部以避免貿易懲罰。

 

如何做到這一點?例如世界貿易組織(WTO)制定規則,規定對"碳邊界調整"進行收費——即對進口商品製造過程中釋放的碳排放徵稅。對世界三大經濟體的進口徵收碳稅,可能會推動全球採取強硬的氣候行動。否則,各國仍將保持自由減排量——許多國家將等待其他國家採取行動,而不是推進代價高昂的減排。

共同利益

中國、美國和歐盟首次在氣候變化問題上表現出共同的決心。歐盟的目標是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為實現這一目標,歐盟已做出調整碳定價體系、加強環境監管和引入“碳邊界調整”等一系列承諾。這些政策調整將阻止企業將生產過程轉移到環境規制寬鬆的國家,從而有效減少碳洩漏。

 

美國也做出了類似的承諾,政府承諾將把投資對像對準綠色項目,並加強法律法規以推動減碳脫碳,國內本土企業也將不得不承擔其碳污染的成本。此外,還將對從未履行其氣候和環境義務的國家進口的商品進行碳邊界調整。同樣地,中國承諾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

 

氣候俱樂部的組建將帶來地緣政治利益。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這符合美國在氣候變化和一些其他共同感興趣的領域與中國進行合作的戰略。從歐盟來看,歐盟願意與美國就氣候問題進行探討,包括引入碳邊界調整。從中國來看,一個三方合作協議將支持國內“綠色革命”的呼籲,同時避免出口成本的增加。

 

美國、歐盟和中國三大經濟體佔據了全球GDP的61%,商品進口貿易的43%,這將有力促使其他國家加入。例如,歐盟和英國的貿易協定中包括了減少排放和實施碳定價的共同承諾。作為向美國出口碳密集型產品的主要國家,加拿大可能會尋求加入。

 

隨著減排成本的下降,加入俱樂部的成本也會下降。太陽能和風能已經是大多數國家最便宜的發電方式,到2025年可能成為最大的發電來源。在過去的十年裡,風能發電價格下降了70%,太陽能光伏成本下降了90%。

 

公眾輿論會對氣候行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歐盟委員會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93%的公民認為全球變暖是一個嚴重的問題。2019-20歐洲投資銀行氣候調查顯示,近四分之三的中國人將氣候變化列為社會面臨的最大挑戰。近三分之二的美國民眾認為,保護環境應成為總統和國會的首要任務;大約一半的人對全球氣候變化也持同樣的看法。2019年,超過3500名美國經濟學家呼籲美國碳稅和碳邊界調整措施。

 

加入挑戰

加入氣候俱樂部同樣具有一些挑戰。例如碳邊界調整措施從未在全國范圍內實施過。到目前為止,只有加州採用了這種措施。在其電力市場上,電力進口商要對其他州產生的排放負責,但碳定價低且環保法規寬鬆。目前的碳定價僅涵蓋了全球22%的排放量,平均每噸僅為2美元。其他一些措施僅用於防止碳洩漏,例如在歐洲碳排放市場向排放者發放限額。因此為了實現更雄心勃勃的氣候目標,需要調整氣候政策,也要加強對跨境貿易的控制。

 

另一種批評的聲音認為,該原則要求高收入國家,由於其歷史上對氣候變化貢獻更大,因此要比其他國家承擔更多的減排責任。其中一種方法認為可以免除非常低收入國家的邊境費用,但最好用部分收入為低收入國家的氣候技術提供資金支持。對世界上的一些國家來說,如孟加拉國和安哥拉等國,能夠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實現經濟發展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此外,氣候俱樂部應擁有更廣闊的視野。例如,它可以將投資投入到有價值但目前成果十分有限的研究和開發領域,比如碳去除技術研發。或者在大量甲烷氣體從凍土土壤中釋放出來之前,投入緊急資金到控制永久凍土解凍的措施上,例如恢復草原和增加大型畜群放牧等。

四個步驟

經濟體需要採取四個步驟來組建或加入氣候俱樂部。

 

首先,必須強化和調整國內目標。每個經濟體都可以選擇自己的方法——無論是碳稅、排放交易計劃還是加強環境監管。但每個國家都應該設定短期承諾,以實現碳中和的共同目標。並且為了避免碳洩露,里程碑計劃應該保持大致相似。例如,在今年晚些時候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談判之前,美國和中國應該與歐盟制定的更強有力的目標保持一致。去年12月,歐盟宣布將把2030年的減排目標提高到1990年水平的55%,而不是40%,並且他已開始為此目標調整立法。

 

需要通過研究來幫助每個經濟體選擇最佳的脫碳策略。例如,模型可能表明,一些國家將從優先轉向可再生能源生產中受益最大,而另一些國家則最好減少對碳足跡較大的進口的依賴。同樣,一個可行的碳排放協議可能對某些經濟體是適用的,但對其他經濟體來說,在政治或技術上是不可能實現的。在這種情況下,模型需要評估達到排放目標所需的最低環境監管水平。

 

其次,各國必須就比較不同氣候工具的方法達成一致。研究人員應該開發出可靠的方法來評估環境法規中提到的碳定價。在將此類措施與碳稅進行比較時,這一點至關重要,並將最終確定碳邊界調整的水平。

 

第三,各經濟體需要就衡量複雜商品碳含量的標準達成一致。了解任何產品的碳足跡將使徵收“碳附加稅”成為可能,類似於增值稅。每個生產階段的排放都可以被徵稅,這樣最終用戶就可以支付產品的全部碳成本。

 

每個生產商都需要測量並標註其產品的碳含量。國際標準已經規定瞭如何做到這一點。2013年推出的ISO 14067就是其中之一。但是,與製造汽車或電視相比,評估生產一噸鋁所釋放的碳的計算要簡單得多。因此研究人員需要簡化評估過程,還需要碳評級機構去監測評估報告的合規性和準確性,類似於審計師如何核實公司稅賬目。

 

第 碳邊界調整要符合世貿組織製定的規則,中國、美國和歐盟作為世貿組織的成員國,這一點至關重要。這些規則要求經濟體對進口產品徵收與國內稅"相當"的稅項,也可以製定"保護人類、動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如碳稅),只要這些措施不是隨意的或歧視性的。如果碳邊界收費與國家氣候目標不一致,則可能被視為保護主義。

 

透明度對於處理世貿組織成員之間的爭端至關重要。如果碳稅歧視外國生產商,該如何制定解決機製成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因此,氣候俱樂部將需要一個仲裁機制——類似於國家間爭端解決機構或WTO多邊小組。如果一個成員國違背其氣候政策,另一個俱樂部成員可以報告給這個機構得以處理。

下一步行動

要實現避免氣候災難所必需的快速脫碳,需要有針對性的研究,支持大膽的經濟刺激措施等。今年11月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締約方大會將是中國、美國和歐盟成立氣候俱樂部的一個理想機會。

 

來源:氣候變化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