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國際動態
國際動態
2020/08/17 | 亨利·保爾森:新興經濟體應重建更加綠色的經濟

雖然許多國家採取的封鎖措施抑制了新冠病毒的傳播,但此次大流行對經濟的影響卻是毀滅性的。同時,由於上班族減少、工廠停工、建築工程受限,人類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得以顯現。

 

在世界各地,人們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慘痛損失的同時,也經歷了自然環境的重生。許多城市居民多年來第一次看到藍天、聽到鳥鳴、呼吸到清潔的空氣。

 

這一"大自然的回歸"證明,即使在低收入國家,採取果斷的政策和集體行動也能在幾週內改變人們的生活。各國政府在製定後疫情復甦政策時應注意到這一點。可以理解的是,短期措施能減輕眼前的經濟痛苦。但長期的成功需要解決結構性問題,因為這些問題早在疫情之前就引起了公眾的不滿。

 

6個月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主要城市陷入了動盪。許多因素引發了席捲該區域的大規模抗議活動,但反復出現的主題是市民們對就業機會有限、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差以及環境退化的憤怒。人們已經厭倦了在霧霾籠罩的城市中乘坐擁擠不堪的公共汽車長途通勤,受夠了不安全的自來水和不可靠的電力供應。身處自然災害頻發和領導力匱乏的經濟體中,他們對自己的前景感到焦慮。

 

疫情的破壞性暫時掩蓋了這些擔憂。但是,一年後,如果這些國家的人們感覺生活如昨日重現,他們將有理由質問為什麼決策者沒有採取一致行動來滿足他們的訴求。

 

同樣,氣候變化的威脅仍未減少。如果不早日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未來它對地球的破壞將無法避免,還會威脅到公民的經濟安全、政治穩定和身體健康。因此,疫情之後作出的政策選擇將比病毒本身更能決定我們的未來。

 

 

發展中國家面臨一個歷史性機遇,可以調整其經濟模式,為應對這些挑戰做好準備。這些國家應從交通、能源、衛生、物流和通信等可持續基礎設施領域入手,實現"綠色復甦"。

 

例如,由於新冠疫情,各國政府都在重新思考交通系統,以適應社交距離。在歐洲,一些城市正在建立大型"無車"區,以方便步行和騎車。新興經濟體應抓住這一時機,建設下一代公共交通系統,如電動公交車、火車或地鐵,在減少碳排放的同時,讓市民們能夠安全地上學或上班。

 

在能源方面也可以做出類似的選擇。儘管當前的石油價格極具吸引力,但各國政府應該擺脫對化石能源發電的依賴,充分利用最近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重大突破,這些突破將使可再生能源價格降低。

 

熱帶或毗鄰熱帶的國家尤易受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洪澇、乾旱、颶風,以及將在未來引發更多流行病的氣溫升高的嚴重影響。保護和恢復濕地、重建沿海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具有氣候韌性的低成本住房和供水系統,適逢其時。以熱帶為主的區域生物多樣性豐富,而生態系統甚為脆弱。投資這些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恢復將產生高額回報。熱帶森林除了在儲碳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外,對居住在其中的土著民和生態旅遊也極為重要,這意味著恢復自然棲息地可以創造許多就業機會。

 

我們可以通過更明智的公共支出和積極鼓勵私人投資相結合的方式來為這些舉措提供資金。在分配給財政刺激措施的巨額資金中,很大一部分應該用於可持續基礎設施和相關舉措。以前用於燃料補貼的數百億美元現在可以用於資助清潔交通。牛津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與傳統的財政刺激措施相比,"綠色復甦"項目能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政府支出回報也更高。

 

新興經濟體還可以利用外部收入來源為這些舉措提供資金。投資者目前正在尋找投資綠色債券的機會。去年綠色債券吸引了2,550億美元的私人資本。此外,全球非政府組織和外國政府有可能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資金用於保護和恢復自然棲息地,債權人可能願意免除財政拮据國家的部分債務,以保護熱帶生物多樣性。

 

這次疫情迫使人們停下腳步,思考人類對地球的影響,以及對未來世界的期許。現在還有時間。面對新冠疫情,政府能通過制定綠色復甦計劃,為子孫後代留下積極的遺產。

 

來源原創:保爾森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