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國際動態
國際動態
2020/01/20 | 讓每個產品都有碳足跡(含2019低碳十大事件)(一)

自2019年春節上班後的第一天(2019年2月18日),碳阻跡服務號定期每月18日20:00發布一篇原創文章,轉眼已經到了年末歲尾,這是年度原創系列的第12篇文章了,也是最後一篇文章。這裡感謝所有關注著持續的關心和支持,2020我們再接再厲,做更多的原創,多看多想多寫,與大家共勉!

在按原計劃分享“讓每個產品都有碳足跡”之前,覺得有必要總結一下2019年的十大低碳新聞,重溫過去,展望未來。

一、 

 

 

地球衛士及燈塔獎

 

螞蟻森林的成功令人振奮,也給了中國其它企業或者類似產品足夠的自信,中國在環境領域對全球的貢獻也可以像經濟對全球的貢獻一樣巨大。

三、垃圾分類大勢不可逆

上海在2019年7月1日強制推行垃圾分類後,不僅是上海,全國各個地區(至少全國46個無廢城市試點)都掀起了垃圾分類低碳環保的熱潮。 

北京也將於2020年5月1日正式強制推進垃圾分類。其它無廢城市試點也將陸續將強制垃圾分類排上日程。

 

 

更多信息請關注:清華大學

 

五、中國碳交易負重前行

 

中國國家碳交易在2017年12月19日宣布正式啟動,時間已經過去兩年。儘管離真正交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也看到積極的進展:控排企業碳排放信息報送以及核查如期實行、生態環境部《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徵求意見稿)》的發布、財政部《碳排放權交易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電力行業節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發電企業碳排放權交易技術指南》的發布都為碳交易的真正落地執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六、公眾人物對推進應對氣候變化進程的正向影響

 

我們不可否認公眾人物對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的正向影響,“瑞典環保女孩”Greta儘管被詬病其宣傳過程中的高碳以及過激的言語等,但不可否認公眾人物本身的影響力對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減緩全球變暖、推進低碳消費等是非常高效,也是非常稀缺的。

 

鄭爽參加馬德里氣候大會的演講閱讀量突破7億,戈爾、王石們持續努力的推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並將其逐步在生產生活中落地實施,使更多的普通人、企業了解並參與到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看到的。

 

七、極端氣候災難頻發

 

2019年,全球範圍內極端氣候災難頻發。英國慈善機構Christian Aid近日表示。今年至少有15起與氣候變化有關的自然災害造成了超過10億美元的損失,其中七起自然災害的損失至少達到100億美元。自9月以來,澳大利亞大火已經連燒4月,5億動物慘死、1/3考拉喪生,在本次大火發生之前,澳大利亞平均氣溫上升幅度已比人類工業化前的水平高出1.4℃,其比如今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要高0.3℃。

 

2019年的地球超載日第一次進入八月之前了,來到了7月29日(相當於到7月29日這天,全球就已經用完了2019年地球能夠提供的資源)。

 

受溫度上升影響,到2050年,全世界目前用於種植咖啡的土地有一半以上可能不再適合種植。同時,全球森林和綠地的消失將進一步破壞對維持濕地極為重要的生態系統。除了香蕉由於全球變暖導致某種更為頑強的致命真菌出現而面臨滅絕的危險外,咖啡也是另一種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消失的資源。

 

八、產品碳足跡中國團體標準發布

 

低碳消費正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同和接受,而推動低碳消費者最主要的基礎設施“產品碳足跡”標籤的使用就顯得格外重要。為建立健全產品碳標籤認證評價體系,引導中國企業低碳轉型升級,促進綠色貿易,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低碳經濟專業委員會聯合相關產學研用單位2018年先後啟動編制了《電器電子產品碳足跡評價通則》、《低碳建築產品碳標籤評價規範》、《LED道路照明產品碳足跡評價》、《微型計算機碳足跡核算技術規範》、《移動通信手持機碳足跡核算技術規範》、《液晶顯示器產品碳足跡評價規範》等10餘項團體標準,並正式發布了《電器電子產品碳足跡評價通則》、《LED道路照明產品碳足跡評價規範》兩項標準,在2019年度對標准進行逐步的落地應用和實施。更新信息,請查看:產品碳足跡及碳標籤團體標準發布

 

九、減塑成為2019最熱門的環境議題之一

 

2019年最熱的環境議題之一(或許可以把“之一”去掉),就是減塑。根據“廢棄物新觀察”的信息,2018年10月底,在印尼召開的“我們的海洋”大會上,艾倫·麥肯阿瑟基金會和聯合國環境署共同發起“新塑料經濟全球承諾”,目前,已有400多家全球領先公司企業加入,這些企業代表全球20%塑料包裝生產量,該承諾聯合企業、政府和各非政府機構,承諾到2025年100%實現可回收,可堆肥,使用超過25%的再生材料。企業落實減塑的更多信息:寶潔、多芬、可口、百事、雀巢等多家品牌推動包裝減廢

 

十、互聯網公司數據中心碳減排成為新的熱點

 

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根據Google之前的數據,每Google搜索一次產生的碳足跡是0.2克,主要排放來自於支撐互聯網平台的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是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時代的基礎設施,同時也是能耗大戶。中國數據中心去年產生了9900萬噸二氧化碳,相當於約2100萬輛汽車在路上行駛的排放量。

 

人們在通過互聯網獲得了便利,某種程度上也減少了很多因交通出行產生的碳排放,卻在使用互聯網過程中產生了數據中心的碳排放。究竟網購和線下購物哪種方式更低碳,請參考之前碳阻蹟的一篇原創:綠色消費

 

根據綠色和平與華北電力大學發布的《點亮綠色雲端:中國數據中心能耗與可再生能源使用潛力研究》報告,2018年中國數據中心總用電量為1,608.89億千瓦時,超過上海市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預計到2023年,中國數據中心總用電量將進一步大幅增長66%至2,667.92億千瓦時。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互聯網公司也紛紛採取不同措施降低其數據中心的碳排放,例如Facebook將數據中心放到北極圈附近,利用自然低溫降低用電量,從而減少碳排放;阿里巴巴將數據中心放到千島湖;騰訊的服務器則在貴州的山洞中。

 

【讓每個產品都有碳足跡】

 

低碳消費繼續推進,2019年也很欣喜的看到了越來越多的產品開始體現碳足跡或碳減排信息,這也正是碳阻蹟的理想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