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台灣動態
台灣動態
2019/12/13 | 全球的經濟戰是排碳量的戰爭 台灣產業將受到衝擊?

   

氣候變遷會不會影響到我們的投資?未來趨勢是怎樣?哪些公司未來看好?我們現在馬上可以做什麼?天下雜誌副總主筆呂國禎親自解答。

 

氣候變遷因為瑞典女孩在今年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會上演說引起全球重視,台灣該怎麼面對?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認為,面對氣候變遷必須即刻行動,未來全球經濟戰爭,可能會是比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戰爭,但現在不幸的是,在這次的總統競選過程裡面,沒有一個候選人能夠把危機看清楚,沒有一個候選人能夠聽更好的意見。李遠哲說,「我說我對蔡總統抱有希望,還是希望她能改變,才能真正瞭解目前的情況。以前她一直說,2025年以後的事是下一代的事,我要告訴她,下一代就是現在我們這一代,就是現在這一代的事」。

每年9月下旬的紐約,是聯合國年度大會的時間。但今年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16歲瑞典女孩通貝里的身上。

「我不該站在這裡,我本該在大西洋另一端上學,」在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上,她對60國領袖發表簡短演說,情緒幾度激動,「但你們卻向我們這樣的小孩尋求希望,你們怎麼敢。你們用空洞的承諾,偷走了我的夢想、我的童年。我還算幸運的一群。許多人在受苦、甚至死去。整個生態系統正在崩塌。我們站在大滅絕的起點。而你們所談論的卻只有錢,和經濟無止盡成長的童話。你們怎麼有這樣的膽子!」(延伸閱讀:氣候變遷大會 氣候少女通貝里:不負責的大人偷走了我的夢想與童年

幾天前,她才站在紐約街頭帶領至今全球規模最大的氣候罷課。9月20號當天,全球共有超過400萬人參加在150個國家的4500場氣候罷課行動,台灣也有近200人參加。

峰會上,來自12個不同國家的孩子們,在訴狀裡細細描述人權如何受到侵犯。他們指控,這些國家沒有利用資源「避免當前氣候危機帶來的致命和可預防後果,也並未有效與其他國家合作,解決這些問題」。

他們希望領袖們重新思考氣候目標,以及合作解決問題,也點出這些國家對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承諾「遠遠不足」,因為他們的承諾顯然不足以將氣候增溫控制在攝氏2度以下。

「未來都沒了,還談什麼經濟成長?」是通貝里與這些年輕代表們向大人們大聲疾呼的口號,也是他們最深的憂慮。而對於發展的反思,也是諾貝爾獎得主、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幾十年來心心念念的問題。

《天下雜誌》特別專訪到長期關心全球氣候變遷議題的中研院院士李遠哲,以他曾任國際科學理事會會長,以及參與未來地球(Future Earth)科學計畫的高度,深入剖析氣候變遷的現況、國際社會對氣候變遷的努力,以及台灣該如何調整現有的思維與作法,重新定義「發展」的意義,以期及時扭轉地球的命運。以下為專訪紀要:

天下雜誌(以下簡稱問):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剛在紐約舉行。在台灣,氣候變遷也愈來愈多人關注,但還是沒有成為很主流的議題,請問氣候變遷現在在全球已經到了多嚴重的地步?

李遠哲(以下簡稱答):氣候變遷已經進入緊急狀態,30年前我們經常說,「地球未來會面對怎樣的危機」,以前講的未來已經變成現在了。

從亞馬遜到西伯利亞的森林都在著火,對全球人口和環境,都造成很大影響,對台灣的衝擊主要就是極端氣候例如颱風和熱浪,農漁業也受到影響。

2008年我當選國際科學理事會會長後,將近7年,所有精力都放在氣候變遷議題上。2015年底的巴黎氣候峰會,全球90多國元首聚集在一起,我那時候還覺得欣慰,人類終於覺醒,要把工業革命以來的溫升控制不超過兩度。(延伸閱讀:暖化靠巴黎峰會來救 有救嗎?

儘管現在大部份國家的減碳目標落後,但還是得繼續努力。

台灣碳排不減,恐拿不到蘋果訂單

台灣因為並非聯合國一員,不夠積極,這很可惜。許多國家都說2050年時要達到碳中和,就是用減少排放或是抵減的方式,達到淨碳排為零的目標。但台灣的目標卻是2050年人均溫室氣體年排放從10噸降到5.2公噸 ,這個目標不夠大,全世界都不能接受。

我常常跟蔡總統討論,我們的努力不夠。所有政治人物都說要拚經濟,包括總統參選人,但是台灣的政治人物還不了解,如果全球氣候變遷繼續加劇,經濟是無法永續的。

2020年各國檢討巴黎協定實施進度之後,如果對減碳有更強烈的制約,台灣出口也會有問題

譬如說加州政府前幾個月說2050年要達到零排放,還附加一條:進口貨品要追蹤碳足跡,所以像蘋果可能會說,如果台灣製的晶片不把碳排減少,我們就不能買。如果全球開始追蹤碳足跡,而台灣產業碳排維持在高點,經濟是會垮掉的。

去碳化不是未來的事,而是現在的事

政治人物總以為氣候變遷是以後的事,這個世紀末或者是2050年以後的事,因為總統想的是,他的任期到幾年,所以我常常跟蔡總統討論時,她也說氣候變遷是下一代的事。

氣候議題跟政治家的時間尺度似乎脫鉤了,他們只想處理眼前的事。

問:我們看到全球投資趨勢都在走「去碳化」,但台灣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似乎普遍無感或做的有限,請問為何會如此?建議企業怎麼做?

答:這跟政府領導方向有關。我們如果政策是要把溫升控制在1.5度內,我們要能源轉型,更要社會轉型,大家要知道怎麼走。

北歐國家的高中生,都能討論他們對政府的減碳措施政策有什麼看法,但是在台灣,我們不知道政府的決心做法是什麼,這就和領導力有很大的關係。

另一方面,我們確實也在努力增加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的投資,但是努力夠不夠快?還有沒有其他努力方向?好像政府並沒有很努力去溝通這個問題。

台灣位於亞太的地震帶,太平洋沿岸像菲律賓、印尼,他們地熱利用得很多,台灣在地熱開發大幅落後,所以這是我們要好好檢討的。

台灣從以前到現在的經濟發展怎麼來的?是無止盡的從國際市場上取得化石能源,然後再無止盡的排放。如果要急速減碳,就不能再無止盡的燒這些化石燃料,未來這個條件可能不復存在,要想著未來可能有一天,市場上這些化石燃料會因為課徵碳稅,外部成本內部化,而愈來愈昂貴。

現在各個國家都要想著解決自己的問題,就是以再生能源取代進口的化石能源。台灣的水和電價在國際標準都很廉價,但是每次只要講到水電價,政治人物為了選票就沒有辦法談下去。

其實應該要把這些外在的空氣污染和排碳都變成成本,課徵碳稅,再把這些稅做適當分配,就能夠避免貧窮人口負擔太大。企業可能短期會反對,因為傷害短暫的利益,但如果企業是想要長遠經營的話,他們會支持。

地球並非無窮盡,無限消耗的路已走不通

問:現在政府在講減碳,增加再生能源固然是重要目標之一,但除了能源轉型,是否還有其他重要工作?

答:除此之外還有交通轉型,例如以單車等低碳運輸取代人人開車的移動模式,更重要的是社會整體發展模式轉型。

人類社會的進步都是以消耗比較多,消耗愈多物質和能源,才能帶來經濟成長。但地球環境畢竟是有限的,資源並不是無止盡的。

現在我們說經濟如果要一邊擴張,但是二氧化碳要減少,好像是有矛盾的。很多人說在資本主義世界,自由市場會解決一切,我說如果地球是無窮大的,你可以這麼說,但我們消耗的資源無窮增加,這條路已經走不通了。

挪威前總理、首屆唐獎永續發展獎得布倫特蘭(Gro Harlem Brundtland)來台灣參訪,她來台的時候就說,很奇怪,台灣不產石油,石化原料都是進口的,為什麼石化工業這麼大?這是她的一個疑問,當然以前十大建設裡面石油和石化企業對台灣經濟有幫助,但是現在繼續這樣走對嗎?耗能和高污染的產業,在小島上應該縮減才對。

「成長是無限的,資源是取之不盡的」這個想法,是要改變的。

未來全球經濟戰爭,可能會是比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戰爭。台灣是很吃虧的,所以我們社會要轉型,能源要轉型,耗能、高污染的工業在台灣該轉型。

問:前陣子美國民主黨在總統初選辯論中,有一天專門是討論氣候變遷,台灣總統參選人好像並不熱衷討論這議題,請給他們一些建言?

答:以前很多政治家以為極端氣候、氣候變遷是長期的事,他們的政治是短期的,所以這是下一代的事。包括蔡總統,我跟她談了好久,她都覺得這是下一代的事。(延伸閱讀:熱浪愈來愈致命 歐盟執委會首位女主席:我們要氣候中立!

現在很多人已經驚醒,因為我們說「不見棺材不流淚」,而現在很多地方,是已經見到了棺材。從人造衛星看整個地球,看到西伯利亞在燒、歐洲在燒,亞馬遜也在燒。

遭遇極端氣候侵襲 ,日本舉國重視氣候變遷

氣候變遷的威脅已經壓到我們頭上來了,不能不改變。今年是因為颱風較少,如果有一兩個颱風帶給台灣很大災害,我想很多政治人物就可能會醒過來了。因為颱風是跟全球暖化有密切的關係的,暴雨會更大,風也會更大。(延伸閱讀:比恐龍滅絕還快速的第6次大滅絕,人類難以避免的未來?

日本對於氣候變遷的態度,尤其從去年到今年,比起台灣可說是驚醒很多,就是因為極端氣候的關係。

日本最近對極端氣候愈來愈敏感。東京大學最近就成立了不分系的東京學院(Tokyo College),做綜合型的研究,探討人類未來,一個項目就談到2050年的人類社會。
 
所以我們常常在談全世界的「永續發展」,我常常有意見。什麼叫發展?一個人躺在床上不做事,一天需要的能量是100瓦特,美國一個人一天花的能量是1萬瓦特。瑞士人就說,其實一個人2000瓦特就足夠了,但如果全球每個人都向美國發展的方式看齊,才叫做發展,這是有矛盾的。

所以我常講,大家對「永續發展」的觀念要改變,如果不改變,東南亞國家都要跟著美國走的話,不可能的,地球沒有這麼多資源。

永遠衡量發展的指標,就是產量多少?可以賣出多少?消耗多少資源?哪裡有市場?成長是建立於消耗和生產上,所以才有工總主席跟政府說,要幫助我們解決五缺。所以他們不考慮到兩多:污染多、溫室氣體多,五缺還無法解決,這兩多就會把他掐住了,因為地球不是無窮大的。

學術界、年輕人都應該要有一個討論,我們應該怎麼走,現在政府一直覺得他們很努力提供再生能源,增加太陽能跟風力,但是在這努力之外,我們目前社會在發展的方向,能夠把問題解決嗎?這是一個很大的討論。

對抗氣候變遷,全球每個國家都該貢獻

問:在挽救氣候變遷上,台灣究竟可以做什麼?該做什麼?

答:我看到像德國很努力,但是我也跟德國教授說,德國2050年要達到零排放目標,我相信你們可以做到,北歐國家可以做到,但很多亞洲國家做不到,全世界無法做到的話,還是不行的。全球要合作,合作就會牽涉到能源轉型跟儲能怎麼做。

台灣目前的碳排放量很高,人均一年超過10公噸,目標是2050年減少到5.2公噸,這是我說世界不能接受的,如果台灣社會真正能做到人類永續發展的榜樣,那我就會很高興。

但是要做榜樣,我們要先去計算在這塊土地上,太陽給的能量有多少?風力可以用到多少?然後慢慢的計畫說,我們在能源轉型、社會轉型上面,怎麼樣走才能達到目的。

如果我們替東南亞的國家做一個榜樣,走出一條路,那我們就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了。(延伸閱讀:氣候少女通貝里怒吼後,這麼小的台灣能做什麼對抗氣候變遷?

台灣立即該做的觀念翻轉有三點。

一個是對發展的觀點。我十幾年前在日本演講,說人類社會是過度開發的世界,有位主席不同意我的看法,不瞭解為什麼是過度發展。十年後,有一天他看到我就說,李教授,我終於知道你為什麼講說人類世界是over developed。

我們談永續發展,好像大家只講發展、發展,而把永續這兩個字忘掉了。

地球資源跟人口多少都有一定,我們的消耗都是過度開發。所以對於「發展」的觀點,台灣也要改。我們到底要拼經濟,還是拼人類的未來?台灣居民生活的改善,不是說錢愈多愈好或是規模愈大愈好,這在國際上已經有很多共鳴。

第二個是全球合作。在國際市場上,大家常說,資源分配問題可以透過貿易解決,但是溫室氣體的排放,是每個國家都要解決自己的問題。當然每個國家不各自努力的話,全球目標是達不到的,但是如果全球不合作的話,也不會解決。

第三個就是即刻行動。現在不幸的是,在這次的總統競選過程裡面,沒有一個候選人能夠把危機看清楚,沒有一個候選人能夠聽更好的意見。我說我對蔡總統抱有希望,還是希望她能改變,才能真正瞭解目前的情況。

以前她一直說,2025年以後的事是下一代的事,我要告訴她,下一代就是現在我們這一代,就是現在這一代的事。

我們不是沒有希望,只要大家覺醒就有希望。

來源: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