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台灣動態
台灣動態
2019/04/23 | 電動化與可再生能源發展,將可達成四分之三全球減碳目標

全球暖化造成的極端氣候越來越明顯,而減碳的努力好像沒什麼進展,該怎麼辦?別擔心,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IRENA)最新報告帶來好消息,認為靠著電氣化,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就能達成四分之三的全球減碳目標。

 

在目前,減碳的努力看來是瀕臨失敗,過去 5 年來,儘管全球大力倡議減碳,能源相關的碳排放量每年仍然平均加 1.3%,如果繼續目前的狀況下去,預期到 2050 年,全球碳排放量會與現在差不多,造成全球氣溫提升攝氏 2.6 度或甚至更高。

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於 2019 年 4 月在德國舉辦的柏林能源轉型對話(Berlin Energy Transition Dialogue)中發表「全球能源轉型,2050 年計畫」(Global Energy Transformation, a Roadmap to 2050)研究報告,報告中提出,在全球能源轉型的「REmap」規劃下,至 2050 年可達到降低碳排放量到比如今低 70%,其中,有四分之三的減碳目標由可再生能源發展與電氣化達成,若再加上能源效率,則該規劃有 90% 減碳目標都由此三項目達成。在這樣的規劃下,人類的能源相關碳排放量將在 2020 年達到高點,之後就一路向下。

當前電力只占全球能源消耗的 20%,其他主要能源消耗是諸如汽車的汽油,航空與海運的燃油等,這些當然都是二氧化碳的來源,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的「REmap」規劃中,未來隨著交通領域的電氣化,例如燃油車輛改為電動車,到 2050 年電力占總能源消耗將占 50%。

在電氣化的快速發展下,全球電力供需到 2050 年將比現在大增超過 1 倍,主要需求將來自於 10 億輛電動車,在供給方面,可再生能源將占重要角色,在成本繼續下降與加速規模化之下,到 2050 年,全球電力需求將有 86% 由可再生能源供給,而在電力以外,還將有氫燃料電池車輛,使用可再生能源製造的氫,由於可再生能源在電力領域占 86%,在電力以外領域也有貢獻,因此,總體來說,可再生能源將供應總能源消耗量的三分之二。

每年的報告愈趨樂觀

達成減碳目標的過程中,還能省錢,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認為,透過直接的減少能源成本,以及減碳所迴避的環境風險,以及避免了燃油所造成的直接污染的社會成本等,每投資 1 美元於能源轉型,將能回收 3~7 美元,到 2050 年,累計總共將能回收高達 65~160 兆美元,能源轉型不需太多補貼,能源方面的總補貼至 2050 年前將減少高達 10 兆美元,各國的能源補貼政策需要大幅轉變,從補貼化石燃料,改為補貼能源效率科技、工業與交通減碳解決方案。

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認為,要達到減碳與環境友善,至 2050 年之前,全球還需要額外投資 15 兆美元,這是相當龐大的金額,但比起先前的估算,已經大幅減少 40%,這是因為可再生能源成本大幅下降,以及電動運輸與其他電動應用的機會浮現。整體來說,至 2050 年全球總體能源投資將達 110 兆美元,約相當於全球 GDP 的 2%。

報告並指出,採用其能源轉型規劃,比起不採用的對照組,至 2050 年,GDP 將高出 2.5%,這還沒有計算氣候變遷造成的損失,若計入氣候變遷的損失,採用能源轉型規劃比起對照組,GDP 高出 5.3%。傳統化石燃料能源領域所損失的工作機會,將完全可由新能源領域彌補,還能產生更多工作機會,這些領域包括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能源彈性。總體 ESG(經濟、社會、環境)指標將提升 17%。

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自 2017 年發表減碳與長期全球能源轉型的分析報告,之後每年定期更新發表,隨著可再生能源與其他減碳科技日新月異,每年的報告也愈趨樂觀,如今減碳已經不只是為了環境而必須犧牲經濟或投入大量補貼的純粹「慈善」行動,而是在經濟上就比較划算,在經濟動能的推動下,人類的減碳目標逐漸露出曙光。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