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中國動態
中國動態
2017/12/25 | 中國如何建立碳市場?

中國為何要建立自己的碳市場?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解釋說,中國經濟體量大,高能耗產業比重高,應對氣候變化任務十分艱鉅,建立全國性的碳排放交易體係其主要目的是利用基於市場的手段,以盡可能低的成本,履行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承諾,以及實現國內約束性的碳減排目標。

 

從國家發改委印發的方案中可以看出,中國現階段並沒有讓碳交易市場覆蓋全行業,而是從電力行業開始,將碳市場逐步推開。

 

之所以選擇電力行業,和中國溫室氣體排放特點有關。數據顯示,能源使用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中國最主要的溫室氣體排放來源。

 

張希良指出,選擇電力行業率先啟動全國碳市場,是把電力行業作為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建設的一個突破口,多個重點排放行業未來將逐步納入。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未來將覆蓋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等重點排放行業。

 

他強調,上述行業中,年能耗一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企業大約有7000家。估計這些企業的總排放量占到工業部門碳排放的75%以上,管住了這7000家左右的企業,就管住了工業部門碳排放的大頭,同時政府的管理成本也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不過,要從無到有建立一個市場,需要對相應的市場要素進行匹配。中電聯專職副理事長王志軒介紹說,碳市場的主要要素是交易主體、交易產品、配額分配、排放量核算、交易平台、市場監管。

 

其中,碳市場排放的總量和配額至關重要。總量直接決定了碳排放配額的稀缺程度,配額分配則決定了交易主體的市場行為。如果其排放高於所分配配額,則需要購入配額,排放低於所分配配額,就可以在市場上售出配額獲益。

 

在總量方面,張希良指出,交易體系的總量設定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工作,一方面,不僅要考慮碳市場覆蓋範圍的特徵,也需要把握不同年份國家碳減排目標和對碳排放交易體系貢獻的期望值,還需要對未來一個時期的經濟增長率和交易體系覆蓋行業的成長情況進行一定預判。另一方面,產業和企業的承受力和競爭力也要納入到考量中來。

 

值得注意的是,歐盟碳市場此前以失敗告終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總量設定過松,導致碳價奇低,市場名存實亡。因此業內人士預測,中國碳市場的總量設定將處於相對偏緊狀態。

 

從配額分配上來看,張希良介紹說,常見的配額分配方法有兩種,有償分配法(以配額拍賣為代表)和免費分配法。

 

其中,拍賣法的優點是簡單,配額配置效率高,缺點是會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的經營成本。他指出,為了讓碳市場更易於為有關企業接受,中國碳市場的配額分配要以免費分配為主。

 

張希良表示,經過七個地方碳交易試點3年多的實踐,中國發展出了兩種符合國情的配額免費分配方法,一種是基於當年實際產量的行業基準法,另一種是企業歷史強度下降法。這兩種方法應該成為中國國家碳市場主要的配額分配方法。

 

總量設定和配額分配確定了市場的主軸,而市場要建立,還需要很多細節上的工作和協調。

 

王志軒介紹說,雖然碳市場頂層設計中對相關部門及交易主體在碳市場建設中的責任做了明確分工,但是這些政策工具涉及到政府各個部門,各種政策工具之間可能會產生重複管控,因此未來還需要統籌考慮碳交易政策與其他政策的協調,形成合力。

來源 :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