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中國動態
中國動態
2016/04/14 | 河南省快速佈局碳交易建設 新資本盛宴將開啟

隨著2017年全國性碳排放交易市場即將開啟,定份額、做減排,成為2016年我省碳交易建設的主旋律。近日,河南省多地根據省發改委佈置,開始啟動第三方核查,摸底企業排放情況。將溫室氣體作為載體的碳排放交易,是刺激企業主動減排的市場化手段,而隨著國內交易大幕逐漸拉開,用減排佈局增加收益,已成為企業和地方政府通行的做法。

    

碳排放交易進入倒計時

    

歷經5年的探索和試點,被業界緊盯許久的碳排放交易,在2016年正式進入攻堅期。進入4月,河南省多家重點企業開始接受溫室氣體碳排放數據的第三方核查,而近期安陽、周口等多市地,已先後啟動應對氣候變化規劃和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項目的招標,涉及減排、測繪、檢測、環評等多個環節。多位政府人士向記者表示,這是在為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中的配額分配方案做準備,“企業能排放多少,需要買還是需要賣,都將在今年得到確定”。

    

碳排放交易,這個至今很多人感到陌生的概念,其實已經出現了20年。1997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通過艱難談判,在日本東京通過了《京都議定書》,首次將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允許進行交易。

 

 “簡單說,就是把二氧化碳排放限定一個值,比如100,然後在這個數字內,分配給每個國家,國家再繼續往下分配。如A國獲得15指標,B國獲得10指標。如果當年A國祇排放了10個指標,那麼A國就可以出售這多出來的5個指標。對企業來說也是如此,多排就需要花錢買,少排就可以把指標拿來出售。”新鄉天傑能源一位負責人解釋。

 

為從根本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對排放給予具體量化指標,2001年,我國確定7個碳交易試點,正式進入碳交易元年。在2015年12月聯合國氣候大會召開前,我國也正式確定,將於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

   

 “ 河南省已多次赴深圳取經,前兩日還專門在濟源舉辦了碳市場能力建設培訓班,各市、縣發改委主管領導都有參與。”一位市地發改委辦公室主任劉先生告訴記者,今年,河南省所有參與碳交易的企業名單將會得到確定,歷史排放數據也將核查,基本完成河南省對碳排放權配額的分配,如進度較快,可能會率先嘗試交易。

   

 根據國家發改委對於全國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計劃,碳交易企業配額的核定分配,將分兩步走,第一階段主要涵蓋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等重點排放企業,初步考慮將2013年至2015年中任意一年綜合能源消費總量達到1萬噸標準煤以上(含)的企業納入市場,並在2016年進行建設攻堅,全面開展計劃納入全國碳市場企業的歷史碳排放報告和核查工作。

    

河南省快速佈局碳交易建設

    

據了解,河南省涉及第一階段碳排放交易的共有8個行業,年能源消費總量達到1萬噸以上的工業企業數量超過900家。為加快推進力度,河南省已委託有關機構開展河南省第一批重點企業溫室氣體歷史碳排放數據核查,目標企業主要為年能源消耗總量達20萬噸標準煤以上的工業企業。

   

 “河南不是交易試點,但減排和碳排放交易的探索其實進行得很早。”省碳排放交易網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從2008年開始,河南省濟源市就開始嘗試低碳生態城市建設,並成為全國低碳城市試點市,而在工業、電力、農業等傳統領域,河南省都有企業積極嘗試加入碳排放交易體系。

   

 2013年年底,新鄉市天潔生物發電有限公司將18.64萬噸碳排放指標以每噸8.2歐元的價格,出售給高盛國際,高達1209萬元的交易額,創造了國內民營企業碳排放交易的紀錄;2015年11月,信陽市中林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現代林業​​生態園綜合開發項目獲得財政部3000萬元貸款,這也是全國首個獲批的碳匯林業項目。

   

 除了 ​​企業外,面對即將啟動的碳排放交易市場,去年年底,河南省研究制定了《河南省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和《河南省碳排放權配額分配方案》。根據第一批碳排放交易納入企業的排放特點和基礎數據,確定河南省碳排放配額的分配原則、方法和標準,初步設定各省轄市碳交易的配額總量,並將在全國碳交易市場啟動前嘗試性開展河南省納入企業的配額分配工作,為碳排放交易的開展,提供頂層設計。

    

較早切入市場也帶來了較好的成績。截至2015年,河南省通過批准的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項目已有177個,預計年減排量0.26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在聯合國註冊項目93個,註冊年減排量0.14885億噸。“節能建築、植樹造林、戶用沼氣等項目來源不斷擴展,碳排放配額的交易開展後,這些都將成為河南省新的經濟發展力量。”

    

新資本盛宴將開啟

    

雖然目前全國統一碳交易市場尚未成型,但無論是資本界還是企業界,顯然已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省內一家生物發電企業負責人表示,這對很多進行節能改造以及新能源發展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一種長線回報。

   

 “以生物發電為例,河南省 2007年第一座生物發電站投產,因為碳交易問題,一年有超過百萬噸、價值過億的二氧化碳指標白白流失。”該負責人稱,除了新鄉天傑外,當前河南省多數生物發電企業碳排放交易金額很難超過50萬元。“往國內賣,沒有體系賣不出去,往國外賣,手續複雜沒有3年時間賣不掉。碳交易的全面開展,將讓生物發電企業回暖。”

    

這種後市的可挖掘價值,正在變得更為現實。有行業人士計算,目前試點7個市場,累計成交量已超過48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全國展開後,將覆蓋超過1萬家企業、年約40億噸至45億噸的碳排放。到2020年,相關的衍生市場形成後,整體市場規模將超500億元甚至達​​上千億,成為我國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

   

事實上,河南省不少企業已在行動。包括河南投資集團新鄉中益發電有限公司、國電濮陽熱電在內的多家電廠都在積極進行超低排放節能改造;平煤、安鋼等傳統工業類企業則在減排改造同時,積極擴展如光伏發電、風力發電 ​​等新能源體系。“之前企業對低碳傾斜不足,如今除了企業本身所承擔的減排責任外,碳排放交易所帶來的額外盈利,也刺激企業提前佈局低碳產業。”義馬煤業新能源公司一位人士表示。

    

除了傳統改造外,環保節能服務、碳排放相關領域和供碳捕捉服務或碳匯相關行業同樣將獲得巨大市場良機。緯創諮詢分析師宏先生稱,以國外經驗看,市場的流動能夠帶來金融產品的創新,包括CCERs質押、碳期權合同、碳基金、CCERs預購買權、借碳業務等創新金融產品和機制,借助市場出現新的發展機遇。

    

但他表示,目前試點期間交易價格波動幅度過大,全國碳排放交易體係出台後,目前部分企業利用地區間排放價差投機的機會將消失,客觀上也會直接增加河南省企業的減排成本。“前幾年主要在完善規則,讓企業找到價格鏈接。河南不是碳排放交易試點,這也是面臨的一個挑戰,河南企業以及投資者的耐心顯然要經受考驗。”

 

來源:大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