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中國動態
中國動態
2016/09/09 | 碳交易市場遭區域分割未來或釋放真實價格信號

自2013年以來,我國已在7個省市陸續展開碳交易試點工作,在市場體系構建、配額分配和管理、碳排放測量、報告與核查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索,為全國碳市場的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截至目前,碳市場已經從地方試點走向全國統一,可以預計,一旦建立完成,將對中國的節能減排甚至經濟轉型做出重大貢獻。

2014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為為97.6億噸,佔全球排放量的27%,已超過美國和歐盟總排放量(97億噸)),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仍處於緩慢上升中,而美國、歐盟已進入下降通道,預計未來排放量差距仍將繼續擴大。我國碳減排勢在必行,碳交易市場的建立同樣刻不容緩。

鑑於此,2011年年10月,發改委發布《關於開展碳排放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深圳、廣東、湖北七個省市地區在2013-2015年開展碳排放交易試點工作。此後,配套文件相繼下發,各試點相繼開始運行。

2016年9月6日,北京環境交易所總裁梅德文在上海舉行的“綠色金融國際研討會”上表示,2013年中國開始試點碳交易以來,目前已經有7個試交易點,包括中國GDP第一大省廣東。不過,當前存在的問題是:因為區域分割了碳交易市場,交易量並未呈現規模性。截至今年上半年,三個完整履約期共交易6758萬噸,交易金額23.25億元,與歐盟等國家存在差距。

儘管如此,我國碳交易市場試點所取得成功已然可圈可點。譬如碳衍生產品方面,廣州、湖北先後推出了碳配額現貨遠期產品,上海也計劃於今年下半年推出遠期產品;北京推出了碳配額場外掉期合約。全國碳市場啟動後即將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各市場遠期產品的整合。針對非標準遠期以及掉期合約等場外交易的衍生產品,也需要出台針對性的監管規則,避免投機行為放大市場風險。

此外,2014年5月發布的《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又稱“新國九條”)特別提出:加大期貨品種創新步伐,研究發展商品期權、商品指數、碳排放權等新交易工具。隨著全國碳市場的啟動,碳市場總體規模和流動性將大幅提高,碳期貨的發展條件也將成熟。2015年4月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提出,在廣東自貿區研究設立以碳排放為首個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意味著國家已經在為即將到來的全國碳市場框架下的碳期貨交易作準備。而全國各大期貨交易機構也已先期展開了碳期貨產品和交易的研究工作。

上海、深圳、北京試點碳市場過程中,已經納入了服務業以及部分公共建築設施,但考慮到全國其他地區的基礎條件,這些部門沒有納入全國碳市場。但如前所述,隨著碳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行業覆蓋範圍也將逐漸擴大,而這些市場的試點經驗也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根據權威消息,2016年10月,國家發改委將啟動全國碳市場的碳排放配額分配,到2017年一季度或二季度完成所有配額的分配。而在2020年之前的全國碳市場初期運行階段結束之後,將會降低門檻對碳市場納入企業進行擴容,並對碳市場體係以外的排放企業徵收碳稅。2020年前為全國碳市場第一階段,參與企業範圍涵蓋石化、鋼鐵等八大行業,根據國務院要求,新能源汽車的配額也將納入碳市場的管理。這就是說,新能源汽車的碳交易將在全國碳市場的平台上進行,而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是否納入碳市場還不清楚。

為了開展統一的碳市場,中國將在電力、石化、化工、建材、航空、造紙等八大行業年排放量超過10000噸標煤,22000噸二氧化碳排放的企業進行強制排放,梅德文表示,“這樣中國就會形成全世界第一大碳交易市場,這樣的市場建立後,會對中國的節能減排甚至經濟轉型做出重大貢獻”。

任正非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講過一句話,“華為要將能力中心建立到戰略資源的聚集地區”。這一原則同樣適用於國家碳市場。總結起來,碳市場最核心的功能是最低成本的促進節能減排,通過一個透明真實的價格信號,也就是經濟學上真實的減排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均衡點,來引導稀缺的碳排放權資源配置,以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的節能減排。

怎樣才能夠實現透明真實的價格信號?建設一個具備有效性、流動性和穩定性的碳市場,擁有規模化的交易主體、市場化的交易產品和開放化的交易規則。這樣的碳市場也具備真實的價格信號。

來源:中國環保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