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中國動態
中國動態
2024/07/15 | 浦東發布首張“碳流量表”

綠色發展是高品質發展的底色,新型工業化之所以“新”,重要特徵之一就是底色必須“綠”。 4月24日舉行的上海氣候週2024浦東論壇上,上海浦東新區綠碳碳中和研究所(綠碳所)發布了《中小企業碳台帳評價體系-碳流量表編制與應用》研製報告和一套資訊系統,並啟動了中小企業雙碳服務體系,幫助企業減少產品生命週期的碳排放,並加速形成產業「綠鏈」。

浦東推出首張“碳流量表”

使算碳變得低成本、可操作

「我們找到一個等式。即碳排放總量-綠色投入總量=碳中和總量,這也是碳流量表的核心之一。」上海浦東新區綠碳碳中和研究所理事長金建海現場詳細介紹了最新發布的首張碳流量表,並提出了碳台帳賦能中小企業綠色發展的新思路。透過碳台帳綜合評估系統,有助於企業實現碳排放盤查、自我畫像和綠色信用等賦能,進而提升企業的碳資產管理能力及碳排放營運效率。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和環境議題日益嚴峻,綠色、低碳、永續發展已成為全球性的迫切議題。在此大背景下,各國政府、企業、研究機構和民間組織都在積極探索和實踐綠色低碳創新的路徑。

但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即便有低碳轉型的意識,也可能不知從何做起。在算碳上,碳核算和認證的專業性強、門檻高。企業面臨會計標準複雜、邊界不清晰、排放類別多元、資料取得難等問題,還需付出時間、人力等成本。而此次浦東率先推出的《中小企業碳台帳評價體系-碳流量表編制與應用》研發報告及一套資訊系統則全部開放,免費供企業使用。

「碳流量表其實是一個工具。我們編制了綠色綜合評估系統,企業只要能夠填報基礎的碳排放數據,就能產生這一張碳流量表。碳流量表用財務的視野反映出中小企業碳排放情況。成為綠色企業。

對於企業而言,有了這張“碳流量表”,不僅成本降低效率提升,更擁有了“闖世界”的“新法寶”。

上海通領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營汽車零件及配件製造等,也是多家知名品牌汽車廠商的供應商。該公司安全品質總監李蓉介紹,該公司位於浦東康橋地區,近年來一直提倡綠色製造,將清潔生產等舉措引入了生產環節,並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按照行業慣例合格率一般是80%多,自從引入了清潔生產,我們工廠的合格率達到了96%。”

在李蓉看來,浦東推出的首張「碳流量表」對企業來說,量化後的碳計算更方便操作了。 「根據這個表可以計算我們的碳排量,在生產線上引進的新工藝還能實現測算,讓我們提前優化。沒有這張表前我們是沒有目標更沒有方向的。」目前,通領汽車科技也在北美、墨西哥等國家加速佈局海外生產基地。李蓉表示,海外市場對新廠綠色標準非常看重,有了這些綠色減碳工具,將更有利於企業開啟國際市場。

中小企業雙碳服務系統啟動

浦東加速培育綠色低碳相關產業

作為上海氣候週系列活動之一,本次浦東論壇主題為“綠動浦東、碳索未來”,圍繞著中小企業綠色發展與ESG建設等展開系列的探討與對話。

近年來,浦東新區全力推動綠色低碳產業高品質發展,充分發揮創新生態活躍、產業門類豐富的全鏈條優勢,以智慧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為方向,聚焦顛覆性技術與前沿技術創新,持之以恆地探索綠色低碳轉型、優化資源利用效率的新路徑和新方法,加速催生綠色低碳領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全力推動傳統生產力向新質生產力躍遷,取得了豐碩成果。

浦東新區科技與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曉亮介紹,去年以來,浦東成功創建國家級綠色製造示範單位13家,上海市級綠色製造示範單位18家,零碳創建標竿單位6家,零碳創建單位3家,康橋工業園區、合慶工業園區的循環化改造方案通過市級評審。

活動現場,探爾科技、千渢新能源、東方環境、火山石環境、浦東星鏈數位產業研究院等,共同啟動了中小企業雙碳服務體系。此服務體系包括:碳關稅服務、碳足跡服務、碳信用服務、ESG服務、碳資產服務等相關內容,有助於企業更好的因應國際貿易中的碳關稅政策、優化供應鏈管理,幫助企業減少產品生命週期的碳排放,增強企業的永續發展能力。

此外,德國產業中心、綠碳所、環交所等機構共同發起了零碳社區倡議行動。該行動旨在遵循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以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為指導,以園區社區為單位,發展綠色能源,推廣綠色設計,創新低碳技術,倡導綠色生活,透過對園區社區在零碳設計、建造改造、營運和數位零碳管理,實現區域內二氧化碳淨排放量小於或等於零的最小社區單位。

浦東新區科經委表示,將大力推動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加速培育綠色低碳相關產業。展望未來,浦東將持續優化產業生態,搭建綠色低碳公共服務新平台,做強「綠色低碳產業發展聯盟」;持續支持前沿創新,圍繞「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新能源”,加速綠色低碳產業孵化載體佈局;支持前沿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平台等超前孵化載體建設;推動綠色低碳特色產業園區建設;持續推進產業融合,鼓勵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整合,加強從新能源、原料、供應鏈到再生循環利用的全鏈條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來源:碳中和專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