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中國動態
中國動態
2016/08/03 | 警惕“超級溫室氣體”,國際組織建言中國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行動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國已經制定並實施一系列氣候政策,對二氧化碳(CO )的減排做出了明確的計劃和目標。而與此同時,《京都議定書》所涵蓋的其餘六種溫室氣體的減排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以製冷劑中常見的氫氟碳化物(HFCs)為例,按單位重量計,部分HFCs對於氣候變化的影響比二氧化碳高出幾百至幾千倍。煤炭開採、廢棄物填埋處理及稻田和反芻動物產生的甲烷(CH )作為一種溫室氣體的效力則是二氧化碳的28倍。這些隱形的“超級溫室氣體”——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2012年排放量達到中國國家溫室氣體清單總排放量的18%,並超過同年日本、德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國家各自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然而其相應的減排計劃卻在已經公佈的具體國家政策或目標中缺席。


8 月1日,世界資源研究所在北京發布《全面減排邁向淨零排放目標——中國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潛力研究》工作論文,從歷史排放量及未來排放預測、當前非二氧化碳減排政策環境入手,結合減排關鍵經濟部門的案例研究,討論中國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面臨的挑戰,科學評估其減排潛力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與二氧化碳相比,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減排對於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淨零排放同樣具有重要影響。”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區首席代表李來來博士指出,“中國有不少省市已經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開展峰值研究,將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納入清單編制和減排整體目標中,為探索全面減排、率先達峰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本研究希望從國家層面進一步幫助識別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減排潛力,為國家和地方開展非二氧化碳氣體控制、實現全面減排提供參考。”“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要“控制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潛力研究》指出,根據技術可行性而暫不考慮任何政策、法律和經濟上的障礙,只需在所有經濟部門推廣使用現有技術,到2030年中國每年可以減少約8億噸CO 當量的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這幾乎佔當年中國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3。中國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潛力顯著。

研究為中國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提出三大政策建議:
1.制定並及時更新完整的國家溫室氣體清單。
中國公佈的最新國家溫室氣體清單反映的是2005年的情況,對於最近幾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則只有非官方的估算結果。
2.進一步製定針對具體來源的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指標,在此基礎上設置溫室氣體整體減排目標。特別是針對五個重要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源採取積極行動。

3. 將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同二氧化碳減排及空氣污染治理相結合,推動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項目進入中國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體系和籌劃中的國家碳交易市場,並探索和運用氣候變化政策和改善區域環境質量政策間的協同作用。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胡建信教授在會上介紹了國際談判對含氟氣體減排的影響。胡教授參與了7月份在維也納舉行的《蒙特利爾議定書》會談,對含氟氣體減排的國際行動有著第一線的感受。胡教授提出:通過實施CDM項目以及國務院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中國已經減少HFC-23排放超過6.74億噸CO2eq;未來每年減排潛力在2-3億噸CO2eq水平。作為化工產品生產和消費的HFCs的年排放量也已經達到億噸水平,并快速增長;採用低碳替代技術可以減少HFCs的消費進而減少其排放。
 

在今年4月舉辦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第二次協調人會議上,G20歷史上首次就氣候變化問題專門發表聲明。作為今年G20的承辦地,浙江省如何創新發展方式、應對氣候變化吸引了全國乃至世界的目光。發布會上,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應對氣候變化處處長程紀華應邀分享了浙江省溫室氣體達峰工作,包括在全國率先推行省市縣三級溫室氣體清單常態化編制,清單涵蓋能源活動、工業生產過程、農業活動、土地利用變化與林業、廢棄物處理五大領域,涉及CO 、CH 、N O 、HFCs、PFCs、SF6等六種溫室氣體。同時浙江還建立了“浙江省氣候變化研究交流平台”,應用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和信息化手段,實現對浙江省低碳發展的支撐。

本次研討會是世界資源研究所達峰之路系列活動之一。世界資源研究所將圍繞省市達峰與研究機構、NGO、地方政府等進行合作,開展峰值預測方法學、城市排放清單編制及應用、低碳數據平台等多個方面的研究和實踐。

來源:世界資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