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最新訊息
2016/10/17 | 碳交易市場-不容錯過的機遇和挑戰

未來的碳市場有多大?

據世界銀行測算,全球二氧化碳交易需求量預計為每年7億至13億噸,由此形成一個年交易額高達140億-650億美元的國際溫室氣體貿易市場。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是最大的減排市場提供者之一,未來5年每年碳交易量超過2億噸。到2020年,全球碳交易總額有望達到3.5萬億美元,將超過石油市場成為第一大能源交易市場,而中國有望成為全球碳排放權交易第一大市場。由此可見,不論在全球還是在中國,碳交易市場都將成為潛力巨大、充滿機會和挑戰的新興金融與貿易戰場。

更重要的問題是,理論上來說,碳市場中的碳價格應該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溫室氣體減排的平均社會成本。這一社會成本不僅包括節能減排帶來的一系列技術成本,碳市場的交易成本,還應包括碳排放所導致的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生態系統、食品生產、基礎設施破壞以及其它負面作用所產生的成本。而當前全球主要碳市場的碳價從1美元/tCO2e到13美元/tCO2e不等,其中90%的碳市場定價少於10美元/tCO2e,無論是美國、歐洲還是中國的碳價格,都很難在未來15年內超過美國審計總署(US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所估計的碳排放的社會成本32-71美元美元/tCO2e。因此,各界都預期全球各地的碳排放價格將會呈增長趨勢,儘管增長速度和時間軌跡會所差異,整個碳交易市場的經濟體量將比想像中還要大。

碳市場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

從全球和長遠發展來看,氣候協議的影響主要集中在碳排放權交易和能源領域。《巴黎協定》的討論、簽署與批准過程,已經向各個碳市場傳遞顯著的信號,未來碳市場的建設,覆蓋範圍會更廣,市場規模更大,參與主體更多,交易產品更加多樣,這對於各行業、企業乃至個人的發展都會帶來巨大的商機和改變,都將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舊的化石燃料時代將被終結,將有更多的資本轉向節能技術改造、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碳捕獲、碳儲存等碳減排相關領域進行長期投資,更多的企業和個人致力於新能源技術的投資與開發,成為碳市場上出售減排額度並獲取巨大收益的賣方。這也意味著傳統能源行業的變革將加快,石油、煤炭等領域將面臨更多的環境成本和管治,並且伴隨高碳能源補貼的取消和資本撤離,中國傳統發電企業的行業壟斷和價格補貼格局勢將打破。對化石燃料消耗過於依賴的企業將面臨高成本的減排,如果不能進行有效的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或產業升級轉型,將成為碳市場上購買配額完成履約的主力軍。

擁有優質碳資產(碳配額和可用於配額抵消的CER、CCER)的公司或企業可以直接通過碳交易兌現獲利,而擁有綠色生產、綠色交通、綠色建築技術的公司與個人可以通過轉讓自願核證減排量來取得收益,生產綠色新能源(風能、光能、生物能源及再生能源等)的公司可以通過專項減排項目開發增加盈利,擁有先進能效管理方案、信息化管理技術的企業可以通過對高排放企業提供技術更新改造與信息化管理服務獲益,碳交易市場平台提供方(碳交易所)也將得到交易費和佣金收入。

隨著碳排放權作為商品的屬性不斷加強,以及碳市場的愈發成熟,越來越多的投資銀行、對沖基金、私募基金以及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看中了碳市場的商業機會。碳市場將吸引期權、期貨、遠期等衍生產品加入,刺激碳金融、碳諮詢、碳核查等行業發展,圍繞著碳資產管理的產業鏈將得到極大的發展機遇,包括碳項目開發過程中的設計與管理、碳項目投資、碳交易中介、碳數據盤查與審核、碳項目諮詢、碳信息化服務與管理、碳市場法律服務、碳管理證書培訓等。

碳交易市場的高速發展也必然帶來巨大的人才需求和新的就業發展機會。碳市場建設方、各參與方急需建立培養人才的長效機制,加快儲備專業人才隊伍,為參與碳市場建設運行和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從國內市場角度來看,不論是節能技術評估、能源消耗審計、更新技術改造、新能源技術開發,或是工業、交通、建築等產業轉型或升級,還是圍繞著碳資產管理整個產業鏈的佈局,乃至政府機構與市場監管部門,擁有先進技術和專業技能的人才必然會搶占先機。而從全球碳市場角度來看,掌握最先進專業技術、精通多種語言交流、通曉國際規則、具有國際視野、具備參與國際事務能力與全球化競爭優勢的國際化人才,才會立於不敗之地。

對於有志於進入碳交易市場從業的個人而言,根據不同的方向,需要補充的專業知識包括但不限於:與氣候政策有關的背景知識如《巴黎協定》、聯合國氣候評估報告等;與碳交易原理和碳市場機制有關的基礎知識;與能源有關的專業知識如能源動力、環境工程等;與碳匯有關的專業知識如造林學、森林管理、遙感技術、碳計量等;與碳諮詢有關的專業知識如經濟管理、統計學、供應鏈管理等,與碳資產管理信息化有關的專業知識如物聯網、工業信息化、數據監測、智能化分析等;與碳金融有關的金融學專業知識如碳期貨、碳融資、碳債券、碳保險等。

結語

美國未來研究院(Institute of the Future)的發起人羅伊·阿瑪拉(Roy Amara)曾經就技術革新提出過一個阿馬拉法則——我們往往會高估一項技術的短期影響力,而低估了這項技術的長期影響力。的確如此,低碳技術、節能技術、清潔能源、新能源技術與碳交易機制等,都已經不是新的話題了。當它們最初出現的時候,市場曾經出現一些追逐的熱潮,產生過高的期望,但由於環境和發展時機不成熟,其經濟性、可行性以及回報率有待時間驗證,又趨於平淡步入低谷,很多人甚至覺得它們不會對生產、工作乃至生活方式產生太大的影響。但隨著時間過去,大浪淘沙,有理由相信,這些都是符合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規律的,順應時代潮流的,必將給人類的未來帶來長期、重大影響的技術與手段,即將迎來穩步爬升與成熟發展的高峰期。而在應對氣候變化這個嚴峻挑戰的漫長歷程中,我們還需要更多、更先進的科技技術來幫助與支撐。全球低碳轉型已成為定局,站在這樣的風口,不論是國家、行業、企業還是個人,身在全球命運共同體中,何去何從,相信市場會幫助我們作出選擇。

(Helen Zhang, Guangyu Wang, 本文部分資料來源於UBC大學林學院碳市場項目研究組研究報告)

來源:GrizzlyBear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