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最新訊息
2025/03/27 | 碳市場的另類補貼:歐盟批准德國50億歐元的碳價差計劃

德國政府近日獲得歐盟委員會批准,啟動了一項價值50億歐元(約54億美元)碳價差計劃,計劃旨在變相幫助和補貼受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TS)約束的行業實現脫碳,旨支持企業符合德國的氣候目標以及促進可持續增長的同時保持企業競爭力。 

碳差價合約:降低碳減量成本的關鍵工具

該計劃的核心是碳差價合約(Carbon Contracts for Difference,簡稱CCfD),這是一種金融工具,旨在為企業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降低其過渡到低碳生產過程中的額外成本。 

在碳差價合約中,政府或相關機構與企業達成協議,設定一個固定的碳價格(行使價格)。若市場碳價格低於該行使價格,政府將向企業支付差額,以彌補其減排成本;反之,如果市場價格高於行使價格,企業則需將超出部分返還給政府。這種機制有效地為企業提供了價格保障,減少了碳價格波動帶來的不確定性,並激勵其投資於低碳技術和生產方式。 

德國計劃的實施細節

根據歐盟委員會的批准,德國將透過碳差價合約支持企業採用電氣化、氫能利用、碳捕集和提高能源效率等措施,以減少生產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該計劃將資助實施電氣化、氫氣使用、碳捕獲和儲存(CCS)、碳捕獲和利用(CCU)等技術以及其他減排解決方案,是歐盟委員會2024年2月批准的類似計劃的延伸。

資助的項目將包括水泥和石灰行業向替代燃料轉型、化學品生產電氣化以及從傳統煉鋼方法轉向基於氫的直接還原工藝等努力。為了獲得資格,專案必須證明其排放量在三年內減少60% ,並以ETS基準所概述的基線排放量為基準,到專案結束時減少90% 。有資格獲得支持的項目將透過公開和競爭性的拍賣程序選出。提案將根據每減少一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所需的最低財政援助金額進行評估。這筆資金將以雙向碳差價合約(又稱「氣候保護合約」)的形式提供,為期15年

碳差價合約在全球範圍的應用

碳差價合約作為一種市場化的碳減排工具,已在全球範圍內得到關注和應用。例如,中國也正在探索類似的機制,以鼓勵企業投資低碳技術,並確保在過渡過程中獲得合理的回報。透過實施碳差價合約,政府能夠為企業提供明確的減排價格訊號,降低其減排成本,同時確保減排效果,有助於實現全球氣候目標。已有類似的碳差價合約計劃,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包括:

1. 英國:碳差價合約(Carbon Contracts for Difference, CCfD)

英國早在2010年代中期便提出「碳差價合約」(CCfD),以保障低碳技術投資者能夠有穩定的碳價格,推動工業部門快速實現深度脫碳。英國能源與氣候變遷部(DECC)曾在2012年明確提出CCfD,鼓勵企業投資於碳捕獲與封存(CCS)、綠色氫能和工業脫碳技術,並提出當市場碳價格低於協議設定價格時,政府將支付差價以彌補企業因減排而額外產生的成本。

2. 荷蘭:SDE++補貼計畫中的碳差價機制

荷蘭政府在2020年推出了SDE++計劃,將CCfD模式與補貼機制相結合,旨在透過設定固定的碳減排價格,補償企業的脫碳成本,從而激勵工業企業加速減排投資。該計畫為企業設定碳價格的基準水平,當實際碳價格低於設定價格時,政府提供差價補貼,以降低企業的投資風險,推動碳捕集儲存(CCS)、綠氫能、工業熱能和廢棄物再利用技術的發展。

3. 歐盟層級:歐洲綠色協議(European Green Deal)中的CCfD工具

歐盟委員會在2020年發布的《歐洲綠色協議》中,首次在聯盟層級建議引入「碳差價合約」機制,鼓勵工業企業在低碳技術方面的投資,以實現工業部門的深度減排目標。歐盟提出CCfD的機制,作為支持歐盟工業轉型並實現氣候中立的重要措施之一。該計劃旨在保護工業企業免受市場碳價格波動影響,提供穩定的長期碳價格訊號。

總結

上述英國、荷蘭和歐盟的案例均屬於較早應用碳差價合約機制的典型代表,特別是英國的CCfD為歐洲和全球其他國家提供了較成熟的經驗參考。此次德國推出的碳差價合約(「氣候保護合約」),正是在現有實務基礎上的進一步推進與拓展應用。德國的碳差價合約計畫為工業脫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實務經驗。透過政府與企業的合作,利用市場機制降低減排成本,可望加速全球轉型為低碳經濟的步伐。

來源:碳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