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最新訊息
2024/06/03 | 歐洲議會選舉:綠色公約何以成為替罪羔羊?

歐洲立法選舉將於6月6日至9日在歐盟27個成員國舉行,如果說五年前2019年,歐洲綠黨與民粹黨是選舉的兩大贏家的話,此次選舉則很可能是極右翼民粹黨在歐盟各國取得大勝。

位於布魯塞爾的歐洲議會全景路透社

來自歐盟各國的民調都明確地顯示了上述傾向,在德國,德國地民調預測極右翼將可能增加8 個席位,而綠黨將可能失去9 個席位。法國的情況也將同樣如此,極右派預計將可能增加14 個席位。而綠黨則可能失去6 個席次。西班牙地傳統右翼以及極右翼政黨也將可能增加14個席次。而傳統右翼與極右翼政黨始終反對歐盟的《綠色公約》,而這一結果將可能會使歐盟的氣候政策遭受重挫,使2019年推出的雄心勃勃的歐盟《綠色公約》的實施受到威脅。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在氣候變遷後果日益彰顯的今天歐洲綠黨的支持率在五年內急轉直下?歐盟的《綠色公約》何以逐漸成為以民粹黨為主的黨派的攻擊目標?

《綠色公約》是什麼?

2019年,新歐盟委員會上任之後,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推出了被環保組織稱讚為是「有史以來最雄心勃勃的氣候計畫」。公約涵蓋歐洲經濟和社會的所有領域,提出在2050 年實現歐盟碳中和的路線圖,中期的目標是在2030 年將排放量在1990 年的基礎上至少減少55%,其中包括在2030 年之前使再生能源在歐洲能源結構中的比例達到42.5%等等。具體而言,《綠色公約》的目標是到2050 年將運輸排放量減少90%。歐盟希望透過開發生物燃料和燃油效率更高的飛機來解決海運和航空問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具爭議的措施是從2035 年起禁止銷售新的汽油、柴油和混合動力汽車。該目標雖然遭到德國和汽車產業的強烈反對,但仍在2022 年6 月獲得了歐洲議會的批准。除了交通,能源之外,《綠色公約》也對排碳量龐大的建築業制定了排碳量在2050年之前減少60%的目標。此外,公約加強歐盟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推廣開發生態農業以及遏制土壤人工化等進一步保護環境的措施。

《綠色公約》受到威脅?

倘若歐洲右派以及極右派黨派果然如民調預測在立法選舉中勝出,《綠色公約》的實施是否會受到威脅?

對法國永續發展與國際關係研究所(IDDRI)的研究員尼古拉·伯格曼(Nicolas Berghmans)來說,上述威脅確實存在。他向法廣解釋說:“必須了解的是歐洲極右翼黨派始終反對《綠色公約》議程,即使是那些最能達成共識的文本,他們也總是投反對票”,比如說,2021 年的《氣候法案》要求歐盟到2030 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55%,到2050 年實現碳中和,"歐洲議會的右、中、左三派都投了贊成票,但極右派卻投了反對票。而今天新的趨勢是傳統右翼黨派歐洲人民黨(EPP)也開始追隨極右翼黨,尤其是在生物多樣性問題和與農業危機相關的問題上,儘管在氣候、能源和交通問題上他們依然維持,今天極右黨譴責《綠色公約》是導致今天歐洲的安全以及購買力問題的原因之一。 ,需要大量進口,烏克蘭戰爭進一步彰顯了歐洲能源安全威脅,因此,很明顯,歐洲有必要發展可再生能源,而且可再生能源完全可以與化石能源做競爭,就拿電力開發為例,今天在許多地方,綠色能源往往要比煤炭或天然氣更加容易開發,價格也更加便宜。

攻擊《綠色公約》為選舉策略

歐洲環境局(EBB)的阿爾貝托·維拉(Alberto Vela)先生來說,《綠色公約》之所以在歐洲選舉中成為民粹黨攻擊的目標,​​原因並不在於《綠色公約》本身,他認為完全是一種選舉策略,他認為極右派一直都在使用替罪羔羊的說法。過去曾經是移民問題。布魯塞爾的官僚作風也曾經是攻擊目標,而今天則是《綠色公約》。他認為,這些都不過是同一策略的不同的形式。

氣候行動網絡(Climate Action Network)計畫主任安娜·布林高女士(Anne Bringault)也認同上述觀點,而且她認為將攻擊《綠色公約》作為選舉策略的不僅僅是極右翼民粹黨派,包括法國的傳統右翼政黨以及法國的執政黨也都採用了同樣的選舉策略,她向法廣表示:「歐洲傳統右翼黨派歐洲人民黨(EPP)曾經也是《綠色公約》的支持者,但是今天出於選舉的考量,卻也效法極右派的路線,一條非常民粹主義的路線。歐洲議會中「復興黨」(Renew group)的一部分,即使是執政黨所在的多數黨派「復興黨」的成員也開始在氣候環境問題上退縮,比如說,在工業養殖的排碳限制方面,法國執政黨議員的立場也出現了轉變,而工業養殖的碳排放巨大對環境的影響深遠。

幾個月前,歐盟多個國家的農民舉行示威,抗議他們的艱難的生產以及生活條件,許多國家的政府都在對農藥的使用以及其他環保標準上做出了讓步,不過,對環保組織來說,儘管環境保護問題並不是農民最關心的問題”,但是,農民是環境污染以及氣候變遷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反對歐盟在一些限制集約農業對環境和氣候影響的環保措施上打了退堂鼓。

當然,歐盟以及各成員國之所以在環保以及氣候政策上做出讓步,其原因首先離不開國際大背景,延續了兩年多的新冠疫情以及烏克蘭戰爭都使歐洲民眾對環境以及氣候方面的擔憂退居其二。此外,除了歐盟境內農民的示威抗議,歐盟的農產品加工集團以及農化集團的大規模遊說活動也是歐盟國家的環境政策退縮的一大重要因素。

工業遊說團體大舉出動

反對歐盟《綠色公約》的不僅是歐盟境內的保守派政黨,更主要的是勢力強大的農產品加工業遊說團體,他們提倡開發大規模的機械化工業農業,這種農業開發模式損壞環境,但對大農場以及生產化肥和殺蟲劑的化學公司來說卻是一本萬利。

歐洲環境局(EBB)的阿爾貝托-維拉先生(Alberto Vela)就此評論說,對農產品製造集團來說,農業模式的改革從來都不是時候,先是有新冠疫情,之後便又是烏克蘭戰爭,對他們來說,農業改革永遠都不是時候,否則歐盟的農業將會失去其競爭力,而對他來說,類似的兩難選擇其實並不存在,但是,面對強大的農產品加工集團的遊說壓力,歐盟選擇了在環境的退宿。

而對環保活動組織來說,歐盟當然應該支持歐盟的農業向生態農業轉型,轉向選舉可持續的、生產力同樣高的農業技術,但是,生態農業的支持者們在布魯塞爾的影響力是微乎其微,無法與資源龐大的工業遊說集團相抗衡,而且,歐盟的許多政治人物,許多歐洲議員在社群網路上毫不掩飾地使用工業遊說集團的公關語言。

《綠色公約》是《中國公約》?

最後,來自國外尤其是美國與中國的威脅也常被民粹黨派用來作為攻擊《綠色公約》的論點。歐洲議會歐洲人民黨黨團主席德國人曼弗雷德·韋伯(Manfred Weber)五月初在接受德國馮克媒體集團對話時聲稱,“中國從歐盟目前的氣候政策中受益太多”,歐洲對燃油車的禁令是一個嚴重的產業政策失誤,應在今年6月的歐洲議會選舉之後對此問題作出「補救」。韋伯聲稱,由於中國電動車製造商近期越來越多地湧入歐洲市場,諸如大眾和寶馬等德國車企在電動車領域的競爭中落後於中國的競爭對手。韋伯警告稱,歐盟氣候政策「綠色協議」不應該成為所謂的「中國協議」。

對此,歐洲能源轉型智庫「戰略遠景」(Strategic Perspectives)組織的負責人尼爾‧馬卡洛夫(Neil Makaroff)回應說:「毋庸諱言,中國在新能源科技方面卻是佔據世界領先地位,這也是為什麼下一屆歐盟政府任期應該是歐洲打造自己的太陽能,風能以及電動車企業的時候,在這一屆歐盟機構的任期內,歐洲大規模落實推動歐洲能源轉型的有效政策《綠色公約》,使太陽能電池板以及風力渦輪車在歐洲各地被廣泛使用,汽車電池的開發也得到了巨大的推動,比如說,自從歐洲議會通過了2035 年起禁止銷售新的汽油、柴油和混合動力汽車之後,我們看到了大量對汽車電池的投資開發,這在2030年前將在法國北部創造兩萬多個工作崗位,所以,《綠色公約》其實已經初見成效。的競爭將十分強大,今天中國製造的電池的價格比歐洲的生產的電池便宜30%,因此,如果歐盟要在自己境內生產新能源產品,那就必須進一步落實《綠色公約》,而這一步必須在歐盟機構的下一屆任期完成。中國,所以,這與極右翼黨派代表所提出的目標恰恰相反。

法國永續發展與國際關係研究所(IDDRI)的研究員尼古拉·伯格曼先生補充說(Nicolas Berghmans)「中國生產的產品在某些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這些產品是能源轉型成功的關鍵,如太陽能光電發電和電動車使用的電池。強化了這一優勢,從而推動了這些產品的出口。是如何在這些關鍵產業中發展製造業基礎,並在每個產業的國內生產和依賴進口之間取得適當平衡,以協調環境、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目標。歐盟付出巨大代價:在能源危機最嚴重的2022 年,能源進口將達到7000 億歐元,佔歐洲國內生產總值的4% 以上。

非常感謝歐洲能源轉型智庫戰略遠景(Strategic Perspectives)組織的負責人尼爾·馬卡洛夫(Neil Makaroff)先生,法國永續發展與國際關係研究所(IDDRI)的研究員尼古拉·伯格曼(Nicolas Berghmans)先生以及氣候行動網絡(Climate Action Network)計畫主任安妮·布林高(Anne Bringault)女士接受法廣的專訪。

來源:易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