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最新訊息
2022/09/16 | 極端天氣席捲全球各國減排速度不一能源結構轉變蘊含商機

據標準普爾全球商品行情(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儘管今年上半年全球電力需求增長2.5%,不少國家重啟了煤炭發電,但煤炭價格上漲制約了煤炭需求,一些地區經濟增長減速,且再生能源發電增長17%,全球碳排放減少了約1%。

據世界銀行估計,能源部門的碳排放佔總量的40%,因此應對氣候變化策略必須從能源供應側開始。同時,世界能源消費結構轉變勢在必行,否則今年的氣候災難還會上演,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只會越來越惡劣。

今年氣候極其反常,澇災、旱災和極熱天氣頻頻發生,氣候危機成為新常態。今年以來,各種氣候災難光顧地球:2月末至3月初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和昆士蘭州的澇災、3月下旬美國西南部旱災以及南部發生的218起颶風、4月初印度極熱天氣和南非誇祖魯-納塔爾省澇災、6月中旬美國黃石公園洪災以及孟加拉國澇災、7月20日前後歐洲多國極熱天氣、7月底美國肯塔基州澇災、8月10日韓國首爾澇災、8月底巴基斯坦澇災、我國許多地區極熱天氣和旱災、非洲及中東等地的極熱天氣等,異常天氣之多不可枚舉。

氣候變化是全球必須高度重視的關乎人類未來生存的重大問題。氣候變化所引發的災難(極端高溫天氣、旱災、澇災、海平面上升、海洋變化、北極冰川融化、物種滅絕等)威脅到整個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經過艱苦談判結果,世界主要國家達成了幾項重大協議,如《京都議定書》(僅限於發達國家減排)、《巴黎協議》(要求所有國家製定減排目標)。2021年11月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197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COP26(第二十六屆多方會議)倡議把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呼籲各國政府制定減排目標,許多國家確實提出了頗為大膽的減排計劃。

主要國家減排速度差異大

減排協議重在履行,而非承諾。如表所示,2011-2021年間,主要經濟大國減排速度差異很大。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和日本重視綠色發展理念,碳減排成效明顯。相比之下,美國和加拿大政府減排政策較為寬鬆,美國碳排放年均速度為-1.30%,加拿大則以-0.40%在西方七國中墊底。中國、印度和巴西碳排放尚未達峰,年平均排放速度分別為1.8%、4%和0.3%,俄羅斯碳排放速度為0.1%。

歐盟很早就將環境污染治理納入可持續發展規劃之中,並製定了具體的碳排放政策目標,碳交易市場成為實現基本目標的重要手段。歐盟實行目標管理,嚴格監控排放設施,逐年降低排放限額,減少免費排放額度,以強化碳交易市場的調節功能。以1990年為基準,歐盟最初計劃到2020年實現減排20%,到2030年至少實現減排44%,2050年達到碳中和。作為歐盟氣候和能源政策的基石,碳交易系統是減少溫室效應的主要市場化工具,為高污染行業確定了二氧化碳排放成本。2020年末,歐洲碳期貨交易價為每噸32.94歐元,2021年平均交易價上升至54.01歐元,2022年1-8月升至83.54歐元,超標企業購買排放許可配額的成本不菲。

加拿大和美國減排政策較為寬鬆,且缺乏連續性。加拿大是資源大國,重質油貿易是阿爾貝塔省的支柱產業,因此減排政策須考慮到本國國情和經濟利益。

美國減排政策因執政黨而異,能源公司是共和黨地盤上的支柱產業,因此共和黨籍總統會放寬或取消一些環保要求。特朗普擔任總統時批准的Keystone管道項目被拜登總統上任第一天以環保為由就徹底否決了。更頗具戲劇性的是,美國最高法院(共和黨總統任命的法官佔9席中的6席)裁決,環保署缺乏國會的足夠授權,不能製定有關溫室氣體排放的重大規則。換言之,儘管目前共和黨失去了白宮和對國會的控制,但他們仍能通過最高法院干預行政部門,以保護能源企業的經濟利益。

中國、印度、巴西和俄羅斯同為新興市場經濟體,但具體國情差異較大。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國、第二大商品進口國,承擔了全球較多的商品製造業務,因此碳排放尚未達峰,年均排放增速1.8%。印度國情與中國較為相似,碳排放年均增速卻高達4%。俄羅斯和巴西經濟規模不如中國和印度,但能源資源豐富,兩國碳排放增速相當低。

再生能源受重視

煤炭是高污染能源,原油次之,天然氣被許多國家確認為過渡性綠色能源,因此減排基本策略就是限制煤炭和原油消費、增加天然氣消費、發展再生能源。如表所示,2015至2021年期間,巴西大幅度降低了對原油的依存度,日本、英國和印度也如此,但仍然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巴西、英國、德國、中國和加拿大提高了天然氣的消費佔比。此外,英國、中國、德國、美國和意大利較大幅度降低了煤炭消費,但總體而言,全球煤炭消費增長較快。除了巴西、加拿大、德國和英國外,其它國家對化石燃料的依存度超過80%。

全球其它能源消費變化因國家而異。自2011年福島核電站災難發生以來,出於安全考慮許多國家謹慎發展(限制)核電,但日本和中國是例外,其消費佔比分別提高了2.9%和1.06%。就水電而言,巴西增長最快,但中國水力發電量為12.25艾焦耳,居世界第一。

各國普遍重視發展再生能源。2015至2021年間,全球再生能源消費佔比提高了3.52%,其中巴西、英國、德國、中國、美國和日本佔比上升較快。世界再生能源發電量由2011年的9.52艾焦耳增加到2021年的35.81艾焦耳,取得了年均增速達14.2%的好成績。中國增速更是達到26.4%,市場份額佔31.1%;美國增速為11.1%,市場份額佔16.7%;德國增長速度達6.8%,市場份額為6%。

美國8月生效的《降低通貨膨脹法案》也包含了關於再生能源開發和使用的刺激政策。該法案計劃撥款3690億美元以應對氣候危機、加強美國能源安全和再生能源開發。美國政府稅務部門通過稅收優惠鼓勵以下項目:風能、太陽能和地熱生產與投資;電池儲能和沼氣投資;核能、氫能、生物燃料和化石燃料電廠的碳捕捉技術。為了激勵企業和家庭選用清潔能源,美國政府對房頂安裝的太陽能、熱泵和小型風能係統按成本補貼30%費用。

建立全球統一碳價格定價市場

事實表明,經濟增長加速碳排放,各國必須平衡經濟增長與碳減排的關係。2021年,世界碳排放速度普遍提高,因為為了維持經濟引擎的正常運行,一些國家使用了較多的化石燃料,全球碳排放水平上漲5.9%。減排關乎全人類命運的重大問題,所有國家和地區應真誠合作,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承擔起自己應盡的義務。

減排政策應當履行相對公平原則。據碳觀察(Carbon Monitor)數據,1850年至2018年間,美國、歐盟、英國和日本的碳排放分別為5979億、3852億、972億和761億噸,許多國家提出的誰排放誰治理的說法不無道理。目前,發達國家主要以服務業為主,製造業佔比較小,但是他們在過去的發展過程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理所當然應當承擔更大的責任,並且有義務從資金和技術上幫助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減排。新興市場國家起步較晚,經濟發展水平不高,而且承接了來自發達國家的製造訂單,合理負擔減排費用是公平原則的體現。

減排是每個國家和地區對世界長期承諾,但單靠每個國家和地區的自覺努力是完全不可行的,而是應該建立全球統一的碳價格定價市場,將碳排放成本納入經濟考核和信貸成本之中。未來碳減排最終需要科技手段來解決。基於雲端構架和區塊鏈基礎的元宇宙碳資產數字化交易平台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搭建多向對接世界各地的碳市場,在聯合國機構的監管下通過創新數字碳金融產品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減少和消除本地與國際碳市場間交易壁壘,最終建立起全球統一的碳交易市場,形成統一的碳交易價格。

能源生產與消費結構轉變意味著人類經濟社會活動的重大改變。溫室氣體排放(主要是二氧化碳)涉及能源部門、農業林業及土地利用、廢料處理和工業,而減排將影響到許多經濟部門,包括交通(陸上交通、航空和船運)、建築行業(住宅和商業房產)、建築材料(水泥)、化工、廢石處理、畜牧業、農業土壤、稻穀種植、土地開墾、漁業、鋼鐵冶煉、石化工業、食品及煙草行業、紙業等。碳減排意味著巨大的商業機會,搶占有利賽道也意味著在新經濟中獲得了一席之地。(21世紀經濟報導 王應貴,劉宗)

來源:易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