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國際動態
國際動態
2022/12/28 | 企業為什麼要投資ESG?

自2020年以來,全世界都在遭受新型冠狀病毒的侵擾,它影響到所有人的生活,給商業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病毒最大的影響在於除了危害人類健康,還帶來了流動的阻斷,給商業帶來打擊。隨著新冠病毒流行顛覆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社交互動,和我們居家生活,我們的飲食模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改變。飲食模式越來越基於我們生活和工作中,如急需的電子商務、我們的社交習慣、和互動方式。

無論如何變化,我們人類的核心需求:獲得商品、醫療保健、教育、市政服務和其他產品和服務沒有變化。為保證消費者獲得商品,獲得口味感更好的食品和質量更高的產品,我們需要更方便快捷的高效交通方式,更緊湊的城市,無需開車,在步行和騎自行車的距離內提供大部分服務。由此我們需要提高消費效率,以較少的資源和服務滿足我們的需求,既要發展更有助於健康,在未來幾年裡,產品的營養將更加透明,關於成分、營養、卡路里等信息,更不消耗水和其他自然資源,還有關於碳排放等信息。如果只靠努力提高質量和降低成本,不一定會減少資源的消耗,可能還會增加成本,這需要更好地ESG戰略投資。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1,143,670億元,人均80976元,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3.3%。消費在拉動國家經濟增長重點作用越來越重要。告知消費者企業在可持續發展和綠色低碳方面的投入和作為,對於消費者帶來的效益,消費者可以做出更佳選擇。

2022年,給我們留下從未有過的深刻印象,然而我們還經歷了氣候變化帶來的更多影響。這是全球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年份之一。11月以來,密集召開的從11月份以來,我們看到國際上密集地召開了多個全球公約大會,如UNFCCC COP27氣候變化大會,CBD COP15 生物多樣性大會,濕地公約第14次締約方大會,聯合國製定全球塑料污染公約首次會議等分別召開。還有歐盟歐盟委員會正式公佈了關於包裝和包裝廢棄物法規(PPWR)的提案,以及歐盟達成碳關稅(CBAM)協議。讓我們更加認識到要關注地球的健康,尋找更綠色的替代品,對於地球資源和環境的投資也成為全球可持續投融資的重點。

中國發布第十四個五年計劃(2021-2025年)同時,還特別增加了《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文件,為未來15年的發展奠定了基調,首次宣佈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社會主義的目標,包括提高經濟、科技、教育和治理的國力,國家政策已經轉向包容性增長,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中等收入人口,全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顯的實質性進展。該計劃致力於以人為本,確保人民的主體地位,努力實現共同富裕,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公平,不斷幫助人民實現美好生活的願望。

中國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2020年中國宣佈到2030年達到碳峰值,2060年力爭實現碳中和目標。2030年、2035年和2060年成為重要的時間節點。十四五計劃中提出推動綠色生產和消費生活方式,綠色發展和雙碳目標成為重要任務。12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指出,大力倡導綠色低碳消費。

企業製定ESG是為了讓企業做出更可持續的投資,通過投資ESG,企業可以在公司決策上確定不同層次的治理架構,看出ESG各優先級治理為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的重要性, 並在製定ESG戰略優先事項的過程中更有效地分配資源。很多企業在總目標上,已經提出可持續發展目標和製定多個倡議運動,隨著ESG投資的不斷深入,在氣候變化碳排放中佔據更多重要作用的內容會不斷增加進來。未來企業根據需求導向方式不斷調整ESG優先級內容,將社會治理如社區、消費者都容納到企業的整體發展目標中。

目前ESG的主要目標在於建立與氣候目標一致的價值鏈、產品和市場,取代現有的碳密集型價值鏈、產品和市場。

無論是消費品行業和工業行業都與長期與自然環境、人類社會息息相關,依賴優質農產品、包裝原料、水資源和能源,都容易受到氣候影響。一方面,企業要繼續增加產量,另一方面,它需要與能源和資源脫鉤,能源和資源效率都是降低消耗的重要因素。

企業減少自身直接排放是必要的,投資100%可再生能源是第一步,提高生產過程的能源效率,減少生產現有產品和服務的能源消耗。採用高質量的可再生能源項目可以顯著降低總體碳消耗和排放,以達到範圍一和二的碳中和。

對於範圍三排放,是對企業整個運營的生命週期評估,從原材料到能源和用水、物流、包裝、廢物、員工等,所有這些影響可以分為三大類:

(a)上游原材料和包裝的生產和運輸;

(b)與工廠和產品生產過程直接相關的資源消耗;

(c)產品離開工廠後的下游運輸和冷藏。

水和能源消耗是兩個主要的自然資源考慮因素。水質和數量是水資源的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通過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是農業和自然系統的修復工程。另一個是減少產品的物流運輸對環境的影響。三是採用回收率高的材料。此外,還有廢棄物的影響。隨著國家政策和資源的壓力,關於廢水、空氣質量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政策和法規越來越多。垃圾處理作為生命週期評價的運行後期,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滿足需求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我們看到做到更好的ESG投資方法應用於供應鏈,幫助供應商實現低碳轉型。這需要企業對於上下游進行更好的協調合作,不僅實現零碳工廠,零碳供應鏈,到零碳產品。超越企業工廠的大門,與客戶和消費者聯繫起來。企業通過在供應鏈各環節的碳減排,可以更好地利用碳資本進行進一步投資,以獲得更大的回報。雖然消費品市場碳減排目前還不能直接交易,隨著公眾對於碳減排的認知不斷增加,企業在碳資產方面的投資將得到放大效應,為他們吸收的碳或者減少的碳獲得更大回報。

ESG驅動力來自於:1)政策制定者在不斷設置環境和社會目標; 2)更多考慮消費者喜好和公眾態度; 3)企業轉型,降低成本,和對能源的依賴。公司首先提出目標設定投資和減排投資,旨在實現供應鏈脫碳,這需要公司改變運營方式, 將排放目標嵌入採購策略中,並確保整體減排目標在組織內各業務部門之間層層分配下去。在減排可能導致更高支出的地方,可以製定增加零碳工廠和產品帶來更多效益的機制。在供應鏈方面,通過與供應商進行更全面的數據交換,需要建立一個能夠讓供應商參與其碳排放的組織,並將排放納入採購標準和決策。

根據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報告(2020), 產品和服務的碳排放已占到全球碳排放的45%。中國第三產業目前已超過GDP50%,這表明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以消費為主要經濟引擎的階段。打通從生產端到消費端,即可以提高資源效率,也能發現需求,推動創新和消費。在這轉型過程中,我們發現傳統的經濟模式已經受到了挑戰,超越了企業自身工廠大門,這既需要上下游產業鏈的協作,也要消費者參與其中,才可構建新的數字低碳循環經濟模式。這種以最終用戶為中心模式的創新具有顛覆性、應用領域更廣、更具影響力,但這種模式的創新也需要公司治理架構創新,並釋放尚未開發的ESG和減排潛力。

我們的食品、乳業、畜牧業、水產養殖等行業的供應鏈都與農業、水和包裝聯繫密切,與鄉村振興密切相關。人口增長和糧食消費模式的常規情景模型預測表明,到2050年農業生產將需要增加70%,以滿足全球糧食需求。而氣候變化的影響將降低生產力,並導致農業部門(作物和畜牧生產、漁業和林業)的生產更加不穩定。農業部門不僅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為脆弱的部門之一,而且這些部門應對不利天氣條件的選擇有限,它還直接造成了全球14%的溫室氣體排放。此外,農業也是造成森林砍伐和土地退化的主要驅動力,毀林占到了排放量的17%。農業部門可以成為氣候變化解決方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尋找發展更俱生產力的糧食系統與改善自然資源管理的活動之間的協同效應。

“不讓任何人掉隊”(Leave No One Behind, LNOB)也是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及其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的核心、變革性承諾,投資包容性增長是重要基石。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將需要基於生態系統方法的管理和治理實踐,這涉及多方利益相關者和多部門的協調與合作。這是向氣候智能農業轉型的關鍵因素。為了確保投資足以過渡到氣候智能農業,需要能夠混合和協調來自不同來源的資金的金融機制,包括公共、私人、農業發展和氣候融資。

我們已經意識到,沒有上游、下游、供應商、客戶、消費者,就無法實現循環經濟、供應鍊和ESG,企業掙可以利用其供應鏈合作夥伴以及監管機構和決策者組成的更廣泛生態系統,通過圍繞擴大品牌企業對綠色低碳產品的採購承諾,可以刺激行業部門層面的行動,聯手為綠色解決方案創造市場,使得綠色解決方案更加經濟。

未來五年,地球的健康將成為一個更加緊迫的問題。消費者將更有動力從投資於創新和有效可持續實踐的公司購買產品。讓消費者在消費每個產品和服務的時候,同時感受到他們不會讓地球變暖,以激發企業在節能和產品效率的投資。ESG投融資是確保過渡的重要機制,對自然和社會效益基礎設施的投資。

來源:易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