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國際動態
國際動態
2022/12/26 | 全球碳市場概況(二)

不同碳交易市場在覆蓋範圍、碳交易規則及政策上均有所不同。從碳交易體系覆蓋行業上來看,工業、電力、建築是各碳交易市場重點納入減排的行業,約76.5%、76.5%、52.9% 的碳交易體系分別對以上行業進行了覆蓋,其中,新西蘭碳交易體系覆蓋行業範圍最為廣泛, 包含工業、電力、建築、交通、航空、廢棄物、林業;從碳交易體系覆蓋溫室氣體排放比例上看,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碳交易體系、魁北克碳交易體系、加州碳交易體系覆蓋了當地溫室氣體排放比例較高,但實際覆蓋排放量較小;從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大小上看,中國碳市場、 歐盟碳市場、中國碳市場試點、韓國碳市場覆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大。

全球交易規模從高到低在2016 年觸底反彈,2018 進入高速增長階段。2018 年增長超過三倍,2019 年、2020 年增速分別為34%、20%,2020 年市場規模達到2290 億歐元。交易量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各國氣候政策逐漸積極,碳排放權稀缺性增加。歐盟碳市場是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佔據近90%的市場規模。2020 年EU ETS 交易額達2013 億歐元,佔世界總額的88%,交易量超80 億噸二氧化碳,佔世界總交易量的78%。中國奮起直追。據生態環境部,截至2020 年8 月末,中國試點碳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為4.06 億噸,累計成交額約為92.8 億元,已成長為累計配額成交量規模全球第二大的碳市場,但距離歐盟仍有較大差距。

國際主要碳交易所概況

 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 ETS)

歐盟碳交易市場在全球最為完善。歐盟碳交易體系成立於2005 年,2009 年全球1440 億美元的碳交易額中,歐盟市場的碳交易就占到了1180 億美元。它已經成為全球最具規模,最為成熟的碳交易體系,它的交易機制與《京都議定書》中的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機制是一致的,在國際交易市場上起到了示範的作用。

歐盟和澳大利亞交易體係為強制性排放交易機制,而英國交易體系和美國芝加哥交易所為自願溫室氣體排放權的交易。

歐盟交易對象主要包含了碳排放量較大、能耗較高的能源企業及部分工業企業(如電力工業、鋼鐵業、製造業等),目前已擴充到了航空業及硝酸製造業N2O 的排放。歐盟交易範圍局限於歐盟成員國內部,目前從歐盟27 個成員國擴充到愛爾蘭、列支敦士登和挪威。在2008 年——2012 年承諾階段的排放量目標為20.86 億噸CO2e,比2005 年第一交易期降低了6.5%。配額的90%通過免費分配的方式,剩下10%通過競拍形式獲得配額,同時對超過配額的企業,每超出1 噸處以100 歐元的罰款。且第二交易期的碳配額可轉入下一交易期,即跨期儲存,但不可跨期借貸。

2009 年歐盟排放量總額為18.87 億噸CO2e,比2008 年下降11%。儘管碳市場需求彈性較大,但碳價格波動相對穩定,反映了歐盟交易商看好未來稀缺的碳資源,逐步為碳排放額實行不免費機制奠定了基礎。

2013 年——2020 年,為後京都階段,歐盟減排目標為在1990 年碳排放量的基礎上減少20%。覆蓋的行業更多,新增了航空航運、石油化工、制氨業和製鋁業。歐盟非成員國也加入EU ETS 機制,配額在非成員國外也進行分配。2013 年,免費分配配額比例為50%,另外的50%通過拍賣獲得,到了2020 年,免費分配配額比例下降到25%,另外75%通過拍賣獲得。逐步形成配額拍賣比例達100%的模式,但個別特殊行業,仍可獲得免費配額分配。

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包括以下幾個交易所:歐洲氣候交易所、北歐路德普爾電力交易所、法國布魯奈斯特環境交易所、歐洲能源交易所、法國未來電力交易所。

1.1歐洲氣候交易所(ECX)

歐洲氣候交易所交易標的包括現貨和期貨,以歐盟碳排放配額現貨交易為主, 其結算方式採取逐日交割的方式。碳金融合約都是標準化交易產品,一般不包括非標準話的遠期合約產品。歐洲氣候交易所碳金融合約的市場份額較大,超過了歐洲整個場內碳金融產品交易額的80%。

1.2、北歐路德普爾電力交易所(NP)

是世界上第一個多國電力合同交易場所,也是歐洲第一個提供EUA 和CER交易的平台,是歐洲第二大碳金融產品交易所,世界最具規模的電力金融衍生品交易所。

3、法國布魯奈斯特環境交易所(BlueNext)

BlueNext 的交易產品包括CER 和EUA 的現貨和期貨,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信用額現貨交易市場,佔據全球碳排放信用市場的93%。該所與我國的北京環境交易所合作,聯合發布關於核證減排額的一系列信息,這一舉措擴大了它的市場份額。

4、歐洲能源交易所(EEX)

成立於2002 年,總部在德國。歐洲能源交易所採用會員制架構,參與交易的必須是會員。會員通過交易所的平台進行交易,並通過交易所擁有的清算機構——歐洲商品清算公司進行清算,然後通過德國和歐盟的註冊登記簿進行交付。業務類型包括配額和國際碳信用的現貨期貨產品,為會員提供清算服務,為會員提供擔保和風險承擔服務。交易產品包括一級市場配額拍賣(包括航空配額)、二級市場配額、國際碳信用的現貨和配額、國際碳信用的衍生品。交易方式是拍賣交易和連續交易,並引入做市商制度。該所的碳交易量佔整個交易所業務量的5%左右。

5、法國未來電力交易所(Powernext)

成立於2001 年,總部在法國巴黎。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的市場規模逐步擴大。未來還將逐步同美國洲際排放體系、加拿大排放交易體系、瑞士排放交易體係等接軌,相互認可各自體系產生的碳配額。

美國排放交易體系(USA ETS)

       美國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其排放交易體系的發展,直接影響全世界解決溫室氣體排放的發展進度。美國促成了世界第一部旨在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的國際協議《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為全世界協同解決全球氣候問題做出了很大貢獻。

      氣候變化屬於全球性的問題,僅僅依靠一些區域性的排放交易制度和控制制度是難以解決問題的。美國區域排放交易體系,通過一系列制度和政策,為解決排放‚洩露‛提供了許多有效的創新方法,這在目前全球碳排放交易體系未能普及的條件下,對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芝加哥交易所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都設有分支機構,其在全世界的發展,很好的促進了全球碳金融的發展。

1、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CX)

       自願交易體系。成立於2003 年。交易產品名稱為由交易指標和交易補償量組成的碳交易金融合約。交易指標是根據會員各自的基準線和交易所製定的減排時間表分配給會員。補償量是因補償項目而產生的。每一份碳金融合約代表100 噸二氧化碳當量。芝加哥氣候交易所交易機制具有以下的特徵:

    (1) 參與成員的自願性。是全球第一個開展自願性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的市場平台。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成立之後,美國並未簽署《京都議定書》,在國際上不承擔強制減排義務,在國家層面上對本國企業也未規定溫室氣體強制性排放量。會員也以自願的方式加入。

    (2) 會員參與的普遍性。目前芝加哥交易所擁有的會員超過500 名,會員分為基本會員、協作會員和參與會員三種類型。

基本會員:化工、鋼鐵、交通運輸等溫室氣體直接的排放源企業。協作會員:協會、金融機構和政府等溫室氣體的間接排放源。

參與會員:減排項目集成商、投資交易商和碳抵消項目供應商。

    (3) 交易產品的多樣性。減排目標以排放總量控制基準線為基礎。交易產品根據會員以前的溫室氣體排放情況,按照交易所公佈的基準線標準確定基本年度的排放基準線,所有的減排量計算都建立在此基準線基礎上。會員通過買賣溫室氣體排放指標來達到減排目的。有現貨和期貨產品,主要產品有:溫室氣體排放配額、經過核證的排放抵消額度、經過核證的先期行動減排信用。

    (4) 具有獨立和公開的核證核查體系,市場價格公開透明。其核證核查體係是具有國際標準化的第三方核證核查體系。

    (5) 便捷的交易形式。完全電子化的交易系統。某些已達標會員可以賣出超標減排量並獲得額外利潤,而未完成減排目標的會員,可以通過農業碳匯等手段去彌補。

 英國排放權交易體系(UK ETS)

2002 年3 月,英國啟動了額排放權交易體系的建設,4 月建立了全球第一個CO2 排放權交易市場,它包括英國排放配額交易安排和英國排放配額交易團體。英國排放權交易體係是世界上第一個可以多行業進行碳交易的體系。

運作方式為自願參與。2006 年年底為了協調與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的關係,該體系結束。

 新西蘭排放權交易體系

新西蘭自簽訂《京都議定書》後,2008 年通過《氣候變化應對法案(修正案)》,法案確定建立新西蘭溫室氣體排放交易市場,並規定了相應的配額分配方式。新西蘭的所有行業和《京都議定書》列舉的六種溫室氣體都在法案覆蓋範圍之內。

在配額發放的方式上,對不同的行業和各行業內部均制定了相應的分配方式和分配額度。為了減少排放交易市場對碳密集型出口工業、漁業和林業的影響, 這三個部門將獲得免費配額。對於大多數工業生產部門,其配額需要從市場上購買,或者以每噸25 新西蘭元的價格從政府手中購買。

林業部門在國內經濟所佔權重較高,並且林業是新西蘭減緩氣候變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林業部門在排放交易的設立初期即被納入排放交易市場。單一行業內部可能同時存在配額的免費發放、配額購買和配額抵充的情形。

日本自願排放交易體系(JV ETS)

       2005 年5 月,日本環境省發起了日本自願排放交易體系(JV ETS),該體系的運行為後來日本排放權交易體系的建立奠定了經驗基礎。2008 年10 月,日本國內排放交易綜合市場正式實施。該市場可交易對象由四部分的碳信用額度組成:

       1、來自《京都議定書》機制的碳信用額度;

       2、來自日本國內清潔機制的碳信用額度,這是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自願環境行動計劃中,不在計劃內的中小企業的項目所產生的減排額度;

       3、第三方核證的,比公司自願承諾的減排目標更多的減排信用額度,其以自願

行動計劃為基礎,如果公司的碳排放量比在自願環境行動中分配的配額少, 那麼未使用的配額可以作為信用額度出售;

       4、由環境省執行的日本自願排放交易體系產生的碳信用額度。2010 年4 月,東京都限額交易體係正式啟動,是亞洲第一個強制性限額交易體系。東京都限額交易體係是全球首個為商業行業設定減排目標的限額交易體系。

韓國排放權交易體系

       2005 年韓國自願減排項目計劃正式啟動。該計劃主要目的在於鼓勵韓國公司積極參與開發碳信用額度,並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2008 年8 月,韓國總統李明博在韓國國慶60 週年慶典上提出了‚低碳綠色增長‛戰略。2010 年3 月, 韓國兩個排放權交易制度啟動,分別是以工廠和大型建築物為對象的溫室氣體管理系統(GEMS)和以廣域地方政府為對象的地區性溫室氣體排放交易系統(MEETS)。目的是在‚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制度‛正式運行之前,通過引進並運營適合國內情況的製度來提高制度效率,讓參與者積累經驗。

 新加坡的碳交易體系(CIX)

        2019 年新加坡政府通過了碳定價法案,對每噸溫室氣體排放徵收5 美元的碳稅,政府將利用徵收碳稅獲得的資金投資有價值的綠色項目,幫助企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星展銀行(DBS)、新加坡交易所(SGX)、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和淡馬錫(Temasek)今天宣布,四方將聯手採取行動解決氣候問題,通過建立合資企業Climate Impact X(CIX),一個高質量碳信用額度的全球交易所。Climate Impact X 將利用衛星監測、機器學習和區塊鏈技術來提高碳信用額度的透明度、完整性和質量,從而對環境產生切實和持久的影響。

據估計,在氣候承諾的推動下,到2030 年,全球自願碳市場對高質量碳信用的需求將增加至少15 倍,達到每年1.5 至2 千兆噸二氧化碳(GtCO2)。儘管有這樣的預測,在今天的市場上仍有挑戰亟需解決。例如,由於碳項目的風險和有效性缺乏透明度,投資者和買家之間的信任可能仍然受到限制。因此,供應商在開發新的碳減排項目時可能面臨挑戰,從而導致流動性問題。

       CIX 將提供不同的平台和產品,以滿足不同的買家和賣家的需求。這些項目包括預計將於2021 年底啟動的交易所和項目市場。該交易所將主要面向跨國公司和機構投資者,通過標準化合同促進大規模高質量碳信用額度的銷售。CIX 將重點幫助促進NCS 市場,其中涉及森林、濕地和紅樹林等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恢復。NCS 具有成本效益,通過支持生物多樣性和為當地社區創收, 提供了可觀的收益。亞洲擁有全球三分之一的供應潛力,因此是全球最大的NCS 供應方之一。CIX 將在其平台上展示來自全球各種高質量NCS 項目的碳信用額。它還在與全球評級機構進行對話,為這些項目提供獨立評級。CIX 的總部將設在新加坡,並將利用該國國際公認的金融和法律基礎設施。這些基礎設施是培育可擴展全球自願市場所需的可信賴的合作夥伴生態系統的基礎。此外,新加坡一直支持加強碳信用的信任度和可驗證性的舉措,這也顯示了該國成為全球碳服務和交易中心的雄心壯志。

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溫室氣體減排體系(GGAS)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早實行強制性溫室氣體減排計劃的國家之一。澳大利亞沒有加入《議定書》,但是也建立了溫室氣體減排體系,並將澳元作為國際碳結算貨幣推出。早在2003 年1 月1 日,澳大利亞就啟動了新南威爾士州溫室氣體。減排體系(NSW GGAS),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強制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之一。該體係與歐盟排放交易體系機制類似,對企業超標的排放量處罰,罰金比歐盟更高,為11.5 澳元/tCO2e。

來源:碳中和專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