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國際動態
國際動態
2020/03/12 | 綠色+ ?= 應對氣候變化(二)
中國就是一個例子。從2020年起,監管機構將要求所有中國上市的企業都必須披露ESG信息。這將使得企業更好地了解ESG因素的重大影響,因為若要提高衡量標準和報告質量的成效,就必須嚴格遵守規定,並確保系統合規。這些規定還將大大提高投資者以ESG為主要指標評估企業的能力。中國不斷增長的國際投資將進一步加強高質量的ESG披露和風險管理。
 
同樣,香港交易所(“港交所”)最近宣布“升級”其ESG報告規則。自2020年7月起,港交所上市企業須報告董事會在ESG治理、披露及落實方面的角色。企業還必須報告對氣候變化影響的評估、對社會關鍵績效指標的披露,以及ESG數據的外部認證。

 

影響資本流動

 

最終目標是引導資本流向那些推動經濟向綠色低碳、具有氣候韌性和有利於可持續轉型的活動。
 
中國的“十三五”規劃要求引導更多的資本投入到可持續發展領域。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香港綠色金融協會會長馬駿解釋道:
 
“綠色金融體系推動著綠色信貸、綠色債券和綠色基金的發展,我們看到在2019年上半年,21家主要銀行為支持綠色行業發展提供的信貸達到10.6萬億元人民幣(1.54萬億美元) 。”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最新數據顯示,綠色信貸餘額佔中國12家主要銀行未償貸款總額的9.6%,與2013年上半年相比,年復合增長率為13.9%。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還修訂了其宏觀審慎評估框架,將綠色貸款和綠色債券納入其中,鼓勵銀行更多發展綠色金融業務。自2016年以來,中國一直是全球領先的綠色債券發行國,綠色債券累計發行量超過一萬億人民幣,未償綠色債券總發行量為7375.7億元人民幣。
 

2019年5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分階段推動綠色及可持續銀行業發展。第一階段製定了一個共同框架,以評估各銀行的“綠色基準”;第二階段確定具體目標;第三階段要求落實、監測和評價銀行的進展情況。香港還首次發行了10億美元的綠色債券。

 

 在中國以外,我們還見證了2019年韓國可持續債券發行量的激增。韓國共發行了5億美元的主權可持續債券,支持綠色議程和社會發展,成就令人矚目。韓國的企業和金融機構也紛紛效仿,競相在全球範圍內利用ESG資本。2019年,韓國發行的美元和歐元可持續債券總額達到55.4億美元,超過中國。
 
◢ 在東南亞,各監管機構正在身體力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將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做法納入其監管評估體系。同時,鼓勵本地銀行採用行業標準,並加強ESG披露,包括完成企業客戶的ESG評估。
 
◢ 馬來西亞中央銀行似乎從歐盟汲取了靈感,計劃為銀行和保險公司建立一個“基於原則”的綠色分類系統,以識別和標記可能有助於實現氣候變化目標的經濟活動。印度尼西亞對於綠色債券鄭重其事,分別於2018年和2019年發行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綠色伊斯蘭債券,未償總額達27.4萬億印尼盾(20億美元)。
 

總體而言,從2016年到2019年,亞洲發行的可持續債券每年增長了約48%,表明需求和供應強勁。

 

在債券市場之外,ESG投資取得積極進展,但仍處於落後位置。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版《金融穩定報告》,廣義而言,有近2000只基金在ESG策略下投資了8500億美元的管理資產。亞洲缺口仍非常明顯,亞洲投資者需要逐步填補。
 
亞洲證券監管機構可以藉鑑日本的經驗。根據《全球負責任投資評論》,日本是ESG投資的第​​三大市場,基金公司爭相投資於一系列ESG投資策略。ESG投資成為日本的主流,離不開資產所有者的大力推動,包括資金規模達159.21萬億日元(1.45萬億美元)的政府養老金投資基金(GPIF),以及日本郵政保險等壽險公司。
 
馬駿認為,香港顯然還有更多工作要做:
 

“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香港證監會)最近開展了一項調查,以確定持牌資產管理公司在投資決策中如何看待ESG因素及氣候風險。在接受調查的660家持牌資產管理公司中,始終將ESG因素納入投資和風險管理流程中的只佔35%。只有23%的資產管理公司製定了程序來管理氣候變化風險對財務的影響。”

 

香港約有20只ESG主題基金,與香港作為國際公認的金融中心的地位形成鮮明對比。香港證監會於2019年底發布的一則通告發出了明確的信號,即需要加大整合ESG因素的力度。管理著4萬億港元(5100億美元)外匯基金的香港金管局公開承諾將開展ESG投資,並於近期簽署了《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
 
在東南亞,新加坡金管局設立了一個20億美元的綠色投資項目,以加速新加坡綠色金融生態系統的發展。馬來西亞證券委員會於2017 年發布了《可持續和負責任投資基金指南》,介紹有關可持續和負責任投資政策等方面的詳細信息。

 

決戰2020

 

2020年是氣候政策的成敗之年,繼2015年簽訂歷史性的《巴黎協定》之後,各國將重新評估其“國家自主貢獻”(NDC)。亞洲國家必須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戰役中繼續取得進展,其融資政策是一關鍵突破口。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法國巴黎銀行亞太可持續資本市場主管黃超妮說:
 
“綠色金融只能繼續向前發展。隨著亞洲決策者紛紛貢獻一己之力,我們預計隨後的資本流動將加速整個亞洲在緩解和適應氣候變化過程中的影響。政策制定者應繼續發揮領導力,為綠色債券發行人和ESG投資者鋪平道路,以推動私營部門的進一步參與。”
 
 
目前,亞洲有三家主權綠色債券發行機構,分別來自印度尼西亞、韓國和香港。然而,正如黃超妮所指,這意味著佔全球60%人口的51個國家和地區尚未利用綠色融資來資助其氣候轉型。
 
貝恩公司估計,過去三至五年來,90%的亞洲投資者加快了可持續投資的步伐。2018年至2019年,簽訂《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的亞洲基金經理數量增加了15%。
 
這讓人看到了希望,因為前路漫漫,道阻且長。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指出,到2030年,必須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10年的基礎上減少45%,才能在本世紀將全球升暖幅度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我們需要從所有公共和私營部門籌集上萬億美元的資金,為整個亞洲的可持續轉型提供資金。

 

本文由黃超妮根據馬駿、黃超妮在Asia Asset Management發表的英文文章Climate Flight翻譯和改編。

 

本文轉載自法國巴黎銀行微信公眾號文章《綠色+ ?=應對氣候變化》。本轉載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不允許用於商業等盈利目的。點擊“閱讀原文”,獲取原始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