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綠色金融
綠色金融
2017/07/13 | 2017年G20綠色金融綜合報告(中文)

二十國集團(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以下簡稱“研究小組”)的目標是“識別綠色金融發展的體制與市場障礙,並在總結國別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增強金融體系動員私人資本發展綠色金融的能力。”為支持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目標,G20領導人在2016年杭州峰會上強調了“發展綠色金融”的必要性,並提出了七項可選措施,供各國結合國情在自願的基礎上實施。

 

2017年,研究小組研究以下兩個領域:一是環境風險分析在金融業的應用;二是運用公共環境數據開展金融風險分析和支持決策。此外,研究小組還梳理了2016年《G20綠色金融綜合報告》所提出七項可選措施在G20成員內部和國際上的進展情況。

 

環境風險分析作為一項跨領域議題,是研究小組的重要研究對象。金融體系具有效率和韌性的一項重要特徵就是能夠對重大風險進行識別、定價和管理。而對於環境風險,研究小組從私人部門獲得的反饋信息表明,許多金融機構在識別、量化和運用分析工具評估這些風險的金融影響時面臨許多挑戰。不同金融機構的環境風險分析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尤其是在不同國家和不同類別的金融機構(如銀行、保險公司和其他機構投資者)之間。因而,環境風險分析在許多金融機構自身、客戶,以及金融體系層面的運用還相當為有限。許多研究表明,如果金融機構未能有效考慮重大環境因素,可能會對環境相關的短期和長期金融風險進行錯誤定價。

 

金融機構在評估環境風險時可同時考慮兩個因素:1)理解並識別會導致金融風險的環境因素;2)將這些環境因素轉換為數量和質量信息,以更好理解環境風險對於投資可能帶來的潛在影響,並對投資決策提供幫助。適當的風險分析工具和相關指標的選擇可能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一是金融風險類別(比如,市場、信用和經營風險);二是金融機構面臨的環境風險來源(比如,物理風險或轉型風險);三是直接或間接風險的敞口規模;四是國別或部門特有的環境要素。

 

通過對業界現狀進行梳理可以清楚地發現,有必要強化對環境風險分析的推廣宣傳和知識分享。我們通過研究金融機構和金融監管部門的具體做法,歸納出了一組能夠幫助金融決策者更好地理解環境風險並將其納入風險管理和資產配置決策的分析工具、方法和案例。這些分析工具的運用可能改善信貸和投資政策,降低投資組合和企業風險,推動產品創新,有利於資本重新配置,並有助於利益攸關方參與環境風險管理。

 

環境風險分析在推廣使用中面臨一系列挑戰。研究小組知識夥伴的研究和私人部門的意見表明,環境風險分析在更大範圍內的使用面臨以下障礙:缺乏清晰和持續的政策信號、方法論和相關數據的缺失、金融機構的能力不足、期限因素、投資條款和績效激勵。

 

鼓勵自願開展環境風險分析的可選措施包括:確保政策信號的連續性;提高金融機構(尤其是面臨較大環境風險的機構)對環境風險分析重要性的認識;改善環境數據的質量和可用性;鼓勵公共機構結合國情評估環境風險及其財務影響;評估並適當明確金融機構在應對環境問題方面的責任;增強金融業環境風險分析的能力建設。

 

公共環境數據是開展環境風險分析等金融分析的重要信息來源。本報告中使用的“公共環境數據”的概念指的是由非企業實體提供和報告,並能用於金融分析的環境數據。相關環境數據的缺乏和獲取困難,限制了金融企業和其他市場參與者對環境風險敞口的分析和管理,阻礙了金融資源向綠色投資機會的配置。

 

為開展環境風險分析,需要企業披露的關於“當前風險敞口”的環境數據,也需要更加宏觀層面的環境數據、環境變化的影響(如外部性)、氣候和其他環境風險因素的未來變化,以及政策和市場對於環境變化的可能反應等信息。這些信息,包括許多帶有預測性的數據,主要來自公共部門,包括政府、國際組織、科研機構或非政府組織。這些公共環境數據能夠幫助金融和非金融企業評估物理風險和轉型風險的概率及其影響,並識別綠色投資機會。當然,必須指出,對環境因素的前瞻性分析通常存在不確定性,一些預測數未必準確也未必適用所有國家,因此數據使用者應關注預測背後的假設和場景選擇,並自主決定是否和如何使用這些數據。

 

研究小組知識夥伴分析的公共環境數據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物理趨勢的歷史數據,二是預測和前瞻性場景分析,三是污染成本和減排效益數據。各類數據的性質不同,有些反映當前狀況,而有些則提供更多前瞻性信息。公共環境數據的案例包括:物理資產(設施)層面的環境數據;水資源和其他生態系統壓力;自然災害的概率;氣候變化場景分析、能源需求變化、技術變革、生產與消費趨勢變化;太陽能和風能資源數據;綠色科技數據庫;空氣、水和土壤污染的成本與減排可以帶來的效益。

 

研究小組的知識夥伴發現,公共環境數據在金融分析的運用中仍面臨如下障礙:環境風險分析和投資環境成本(效益)評估方法還不夠成熟;缺少具有可比性的未來情景,環境與氣候變化的未來政策存在不確定性;公共環境數據的表述方式不適於金融業使用;環境數據的搜索成本(包括貨幣和非貨幣成本)較高;提供公共環境數據的商業模式尚不明晰。研究小組認為,有必要編制一個公共環境數據指南,提供對各種現有公共環境數據庫的簡介以及網站鏈接。
改善公共環境數據的可得性和可用性的自願可選措施包括:G20成員與其他夥伴共同推動環境風險分析方法和環境成本與收益分析方法等領域的知識共享;政府支持私人部門改善公共環境數據的質量和可用性;研究小組支持聯合國環境署(UN Environment)和經合組織(OECD)進一步開發公共環境數據指南;各國政府可在國內推動支持金融分析的公共環境數據共享。

 

針對發展綠色金融的七項可選措施,研究小組完成了一項中期進展報告,梳理了自2016年6月廈門小組會議以來全球在這些領域進展情況。很多G20國家在諸多領域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案例包括發布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和綠色金融路線圖、強化金融機構能力建設和知識共享、發展本地綠色債券市場和推動跨境綠色債券資本流動等。通過政府間平台和各種合作倡議,G20成員內部和G20國家之間還開展許多綠色金融國際合作。

 

除了上述進展之外,一些新的領域也有望取得突破,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探索和研究。這些領域的例子有很多,包括:綠色投資機會整合框架;推動國家層面綠色金融協調發展的機制;在新興市場經濟體發展本幣綠色債券市場;公共財政和開發銀行在綠色投資中的角色,以及金融科技在綠色金融中的應用。

來源 : 綠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