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綠色金融
綠色金融
2017/09/08 | 人民幣有望成為國際碳金融市場的主要計價結算貨幣

【摘要】龐大的碳排放資源將使人民幣有望成為國際碳金融市場的主要計價結算貨幣。“一帶一路”低碳項目和碳金融體系構建將推進碳交易人民幣計價的國際化進程,爭取在全球碳金融市場中的定價權。

綠色金融和人民幣國際化作為兩大重要的金融戰略,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建設普惠金融體系,鼓勵發展綠色金融”,“要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綠色金融與人民幣國際化是互相促進,協同發展的。特別是作為綠色金融重要內容之一的碳金融,目前正在我國全面快速發展,這必將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產生深遠影響。

把中國碳市場建成全球碳定價中心加速人民幣國際化

隨著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場的擴大,碳交易的計價結算貨幣綁定權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貨幣職能,將對促進貨幣格局多元化產生影響。因此,中國碳交易市場的發展將成為助推人民幣國際化的絕好契機。隨著全球“碳減排”需求和碳交易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大,碳排放權進一步衍生為具有投資價值和流動性的金融資產。碳金融逐漸成為搶占低碳經濟制高點的關鍵,為了讓碳減排獲得持續不斷的融資和資金流,更為了從碳減排權中獲得能源效率和可持續發展的收益,全球開始建立碳資本與碳金融體系。

碳金融泛指服務於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相關金融活動,碳金融市場包括碳現貨、期貨、期權等金融及衍生品市場。根據世界銀行的分類,碳金融市場主要分為基於配額的市場和基於項目的交易市場,此外還包括遠期、期貨和期權等二級交易市場。作為新興的交易市場,國際碳金融市場自創設以來,發展勢頭極為迅猛。目前,國際碳市場已成為重要的大宗商品市場。國際碳市場在經濟景氣的推動下量價齊升,劃出了一條異常陡峭的增長曲線,碳市場也因此一度被過份樂觀地認為將取代石油成為世界頭號大宗商品市場。2011年全球碳市場交易額1760億美元,到2013年交易量104億噸。目前全球碳市場在宏觀經濟普遍疲弱的背景下整體處於弱市盤整狀態,2015年交易量仍然有60多億噸,交易額500多億美元,預計2017年交易量達到70億噸以上,交易額600億美元以上。

隨著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場的擴大,碳交易的計價結算貨幣綁定權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貨幣職能,將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產生重要影響。一國貨幣要想成為國際貨幣甚至關鍵貨幣,與國際大宗商品,特別是能源貿易的計價和結算貨幣綁定權往往是該國貨幣崛起的起點。例如,煤炭催生了英磅,石油使美元崛起。而在低碳經濟和低碳能源日益重要的今天,碳資產作為大宗商品交易的主體,將會在國際貨幣市場中深刻影響到一國貨幣的地位和價值。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走向強盛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金融開放的核心利益追求。在國際碳金融體系背景下,隨著中國碳交易市場的迅猛發展,人民幣國際化面臨著新的機遇。中國龐大的碳排放資源奠定了人民幣在國際碳金融體系中的基礎地位。中國碳市場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碳現貨市場。

2016年全球碳市場覆蓋46億噸以上的排放量,中國碳市場覆蓋接近13億噸。2017年底預計全球碳市場將覆蓋74億噸以上的碳排放量,約佔全球排放總量的15%,覆蓋全球經濟總量的一半;中國碳市場將覆蓋40億噸,貢獻了幾乎所有的全球增量,占到全球碳市場一半以上。2016年中國碳市場交易活躍,以北京碳配額的價格為代表,已經名列全球前五,北京碳配額價格已經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如能開展碳期貨,中國將成為全球碳定價中心,全球的碳交易將以人民幣定價,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價值尺度職能。

人民幣有望成為國際碳金融市場的主要計價結算貨幣

目前中國碳金融市場的發展正在不斷深入。碳市場從試點過渡到全國碳市場已成為2017年深化改革的重點工作之一,而且將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同時,G20漢堡峰會召開,新能源汽車積分交易、可再生能源綠證交易等也開始試點,在此背景下,中國碳金融碳市場擴容,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

按照2016年1月國家提出的碳交易規劃,全國碳市場啟動第一階段將涵​​蓋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等八大行業的重點排放企業。考慮到碳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後性,包括行業數據基礎、交易系統等尚未完成,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初期,將不會納入原定的八大行業,而是先納入電力、水泥、電解鋁等行業,目前這三大行業配額分配方案難題已經解決。作為碳減排的主力軍,電力行業的節能環保水平相對比較高,先進機組在一半以上,採用歷史法確定配額,壓力會小一些。水泥和電解鋁是用行業先進標杆法,碳減排壓力會大一些。

碳市場的擴容無疑值得期待,但進程卻非一蹴而就。除了市場因素,還需要逐步克服非市場因素:一是繼續完善行業數據基礎。部分省份碳排放核查與復查工作進度嚴重拖後,而且數據報送質量較低,這也是國家層面決定首批只納入電力、電解鋁、水泥三個數據基礎較好、佔比較大行業的主要技術原因。碳排放歷史數據作為碳市場的基礎設施之一,離不開財政資金支持,部分省份在碳市場建設中投入的預算不足,導致數據基礎建設滯後。

二是地方利益的平衡。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要求,碳交易試點省市各自提交全國碳排放交易系統和註冊登記系統的建設方案,各省份都希望全國碳交易系統落戶當地,互相展開激烈競爭,紛紛重金投入,引起重複建設,導致財政資源的浪費。隨後在5月上旬的方案評審時,北京提出各省市聯合組建這兩個國家級平台,得到專家和監管部門的高度認同。

三是地方碳市場和國家碳市場的協調。全國碳市場年底前啟動,跟8個試點市場並行。全國碳市場和試點市場未來如何合理銜接將成為市場趨勢的熱點。這種趨勢有三種可能:第一種是多層次市場結構,即全國碳市場覆蓋八大行業門檻以上企業的交易,地方碳市場在所在區域內覆蓋八大行業門檻以下的企業和八大行業以外的企業交易;第二種是交易所和做市商的會員結構,即各試點交易所成為全國碳排放交易所的做市商會員,從事開戶、經紀、自營交易、保薦和融資等類券商業務;第三種是總分公司結構,類似總行和分行,全國碳排放交易所負責總部管理,地方碳排放交易所負責各地區交易業務執行,全國一盤棋。這一結構需要解決現有交易所股權分配問題,週期較長。

上述分析說明,中國碳市場將會快速發展。龐大的碳排放資源將使人民幣有望成為國際碳金融市場的主要計價結算貨幣。這就需要努力將人民幣與碳排放權綁定,推進碳交易人民幣計價的國際化進程,爭取在全球碳金融市場中的定價權,將成為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途徑之一。中國碳市場的開放是必然趨勢。碳市場開放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允許國外投資者開戶交易,二是加快與其他國家碳市場的聯接。這兩方面的進展都能擴大人民幣計價的碳貿易量。目前,中國的碳市場只有深圳湖北允許外資參與,導致外資開戶數和交易量都很有限。而且只有上海與香港碳市場探討了碳市場聯接願景,但並沒有實施。在國際資金結算方面,目前參與中國碳市場的離岸資金只能先以其他通道入鏡,兌換成人民幣再參與交易,交易成本高。隨著碳市場的國際化,碳交易項下的外匯進出需要進一步便利化。   

“一帶一路”低碳項目和碳金融體系構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除了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項目外,投資“一帶一路”國家的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積極參與東道國的碳市場建設,擴大人民幣在“一帶一路”碳市場的影響力,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尤其是在南太平洋島國地區,應對氣候變化投資更受歡迎,這也是中國履行國際氣候責任的義務。應對氣候變化項目可以覆蓋水利、農業、森林、建築等各個領域,而中國具有相關經驗,可以採購國內的相關服務和技術,擴大人民幣經常項目項下的國際流通。目前,“一帶一路”國家的碳市場發展緩慢,俄羅斯、泰國、土耳其、越南、哈薩克斯坦等國家的碳市場正在考慮建設,需要中國輸出碳市場經驗,包括信息系統、行業技術、核查服務、碳金融服務等,具有潛在的技術貿易價值。

更長遠來看,在“一帶一路”國家碳市場設計階段,考慮與中國碳市場聯接,將事半功倍。碳市場聯接後以碳信用為標的以人民幣計價的國際碳貿易將更加頻繁,這將為人民幣的跨境使用提供更廣泛的發展空間,從而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