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綠色金融
綠色金融
2016/08/23 | 即將舉行的G20峰會,綠色金融為何唱起了主角?

在即將於今年9月舉行的G20峰會上,作為輪值主席國的中國在“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的主題下,首次將綠色金融納為G20峰會重點議題進行探討。
其實,綠色金融在中國已不是新鮮的話題,經過近十年發展,我國在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證券等領域已經有政策相繼出台。談及未來,中國綠色金融發展仍然離不開國際間緊密協作,而我們面臨最大的挑戰是資金、技術需求和供給不平衡,這也正是本屆G20峰會需要商討並攻克的難題。

資金和技術是最大挑戰
 
   這些年,好像沒有什麼話題比霧霾更能引起民眾的廣泛關注。而霧霾問題與中國的污染性經濟結構有重要關聯。 有數字顯示,我國重工業佔GDP的比重是主要經濟體中最高的,而重工業產生的空氣污染是服務業的九倍;我國能源結構中煤炭消費佔2/3,而給定當量,燃煤產生的空氣污染是
清潔能源的十倍。 民眾對治理霧霾問題的參與熱情,為綠色金融發展提 ​​供了基礎,反過來,綠色金融的意義在於可以幫助推動改變投資結構,從而改變污染型的經濟結構。 所謂“綠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門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政策,在投融資決策中考慮潛在的環境影響。“綠色金融”的作用主要是引導資金流向節約資源技術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產業,引導企業的生產注重綠色環保。

  在即將於今年9月舉行的G20峰會上,作為輪值主席國的中國在“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的主題下,首次將綠色金融納為G20峰會重點議題進行探討。 “中國發展綠色金融的國內機遇在於全民已較強烈的環保意識對於政府的推動作用以及商業的促進作用。”

中國金融四十人
論壇(CF40)特邀成員、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 他認為,中國的全民環保意識雖然啟蒙較晚,但是在霧霾等公共環境問題的直觀刺激下,加上人口老齡化和城鎮化的發展對環境改善更為迫切的需求和由此所凝聚的社會共識,需求和共識意味著人們願意為環境付費,由此不僅影響了政府政策導向,給予了政府政策執行的動力,也奠定了商業上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在頂層設計上,我國對綠色金融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
2015年9月,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中國首次明確了建立中國綠色金融體系的頂層設計;
2016年1月,在中國的倡議推動下,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成立,開始研究如何推動全球綠色金融的發展,以動員更多的金融資源加快全球經濟的綠色轉型;
2016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的《“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建立綠色金融體系,發展綠色信貸、
綠色債券,設立綠色發展基金”。

構建綠色金融體系已經上升為中國的國家戰略。不過,綠色金融未來發展還面臨著很多挑戰。魯政委指出,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技術需求和供給不平衡:發達國家掌握資金和先進技術,而環境相對較好;而發展中國家缺乏資金和技術,但是環境問題非常嚴重。如何讓發達國家的技術惠及發展中國家,綠色金融的國際合作需要解決這個難題。 
 
各國需達成更多共識

 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全世界對於氣候與環境的關注開始從民間運動上升到政府間談判合作的重要議題之一,綠色低碳的概念也逐漸開始融 ​​入到包括金融在內的經濟部門發展中。2015年年末,196個締約方聚集在法國巴黎達成了自1997年《京都議定書》以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氣候變化全球治理協定《巴黎協議》。這標誌著氣候環境議題在世界範圍內取得共識,將共同致力於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巴黎協議》不僅設立了控制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2攝氏度之內的理想目標,也關注到了實現目標所需的資金、技術支持等問題。 魯政委認為,相比起以自願為基礎,缺乏強有力的執行機制的聯合國氣候大會
平台,G20 平台更具有執行能力、協同能力以及推動能力,將綠色金融放在G20的平台上探討將會推動《巴黎協議》目標的逐步落實。 

 G20成員國不僅有包括美國在內的傳統發達經濟體,也有“金磚五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總人口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國土面積佔全球的60%,而且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的90%,貿易額佔全球的80%。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綠色金融分會委員會主任、
北京大學教授曹和平認為,中國在G20平台上推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可以有所作為。他期望在G20平台上,各國能夠達成以下共識: 首先,在對於像新能源等稀缺性公共品配置上政府的作為能和市場的作用相結合,政府肩負起責任支持綠色金融發展; 其次,在項目投資上,發達國家能夠在知識產權“敞開心扉”,精誠合作,惠及需求大的發展中國家;再者,在數字智慧經濟發展上,各國應該引導投資突破綠色金融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瓶頸,使綠色金融和數字技術相結合;最後,在人才團隊上,能夠建立更加緊密的綠色金融聯繫合作體制,培訓綠色金融全球治理專業人才。


來源: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