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台灣動態
台灣動態
2017/03/06 | 碳交易…陸韓上路 台灣龜速爬

新加坡計畫從二○一九年起課徵碳稅,成為東南亞第一個推動的國家;中國大陸下半年起推動碳交易,納入台商在內的七千多家企業,南韓的碳交易制度則已經上路。相較之下,台灣在透過碳稅與 碳交易制度推動減碳的努力上遠遠落後。

新加坡財長王瑞杰在說明今年財政預算時表示,將針對二氧化碳排放和其他五種溫室氣體徵收每噸十星元(七美元)至廿星元之間的稅。政府的報告顯示,這項費用相當於燃油成本每桶增加三點五美元至七美元,也將使電力成本提高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四。

巴黎氣候協定通過後,全球對減碳目標訂下嚴格規定。為了協助企業達到減碳目標,全球已有四十多個國家實施碳交易,鄰近我國的南韓在二○一五年啟動碳交易,中國大陸今年將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目標是成為全球最大的國家級碳交易市場,規模可達人民幣二千億元、約一兆新台幣。

統計全球實施碳交易地區所涵蓋的溫室氣體,約七十億噸二氧化碳,是全球年排放的百分之十二。根據二○一四年碳定價現況與趨勢報告,全球碳交易總值達三百億美元。

台灣的碳交易制度遲遲不能上路,安侯永續發展顧問總經理黃正忠指出,碳權交易就像金融商品,具無形、需監理等特性,但台灣主要是環保署推動減碳,還沒看到金融主管機關加入。

大陸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第一大國,排放量占全球總量近百分之卅,減碳形勢非常嚴峻。為履行減碳承諾和目標,除傳統行政命令外,大陸官方冀望透過市場機制,建立低碳發展模式。

黃正忠表示,碳交易能夠促進節能減碳,並協助企業達到目標,有必要推動。他說,可以理解小英政府接棒後需要花一些時間銜接,但現在「政府真的該動作加快了!」

本報今、明兩天推出《挑戰1.5℃》系列專題,報導中國大陸的最新措施與挑戰,希望台灣迎頭趕上,掌握減碳趨勢與新制度商機。
來源 : 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