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中國動態
中國動態
2016/05/25 | 碳交易市場啟動在望 市場規模將超4000億元
2016-05-25 張婧婧 

  2017年啟動全國碳市場時間點的臨近,意味著2016年將成為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的關鍵時期。

  自去年9月份以來,國家相關部委建設統一碳市場相關政策紛紛出台,各地方尤其是7大試點也因應加緊出台相關配套方案。

  這預示著國家層面已經開始積極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工作,如果2017年下半年順利建成全國統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場,屆時碳交易的規模將快速放大。

  所謂建立,即在2017年,交易系統、註冊登記系統要完成建設工作,準備就緒;企業能夠獲得配額的分配——八大行業、18個子行業,都完成了碳排放的核查和配額分配。而企業獲得配額,形成碳交易的基本交易產品。另外,碳排放管理條例也已經被國務院法制辦列為今年的立法預備項目,最遲將在明年頒布。

  實際上,自2011年11月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和深圳等7個省市獲批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以來,相關部門一直在為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做積極的準備,總結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省市的經驗,研究制定《碳排放權交易總量確定和配額分配機制方案》及其他配套細則,確定碳排放權交易覆蓋範圍等。

 

 

  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蔣兆理副司長在日前舉辦的“京贛碳排放權交易能力建設交流培訓會”上指出,碳市場管控的是碳排放權的配額,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產品。讓交易雙方樹立交易信心,確定交易雙方責任,顯得尤為重要,這是碳市場製度和市場體系能否建立的根本。

  在蔣兆理看來,外部環境上,政府管理必須要有保障,除此之外還得有財政的支持。內部環境上,碳市場必須確定覆蓋範圍,以及確定一個總體目標。另外,還要明確配額分配的基本準則。

  有媒體報導指出,未來我國碳市場的交易量將在30億-40億噸/年,現貨交易額最高有望達到80億元/年,實現碳期貨交易後,全國碳市場規模最高或將高達4000億元,成為我國僅次於證券交易、國債之外第三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

  專家認為,碳交易市場最核心的理論,就是通過一個透明可預期真實的價格信號,改變市場的供求結構,優化市場競爭結構,從而引導碳資源配置。通過這樣的設計管理風險,發現價格,降低交易成本。而要做到上述這些,需要有公開市場操作以及配額存儲,還有抵消機制以及准入機制設計,優化市場交易主體、交易產品、交易規則,從而形成一個有效穩定的碳市場。

  北京環境交易所總裁梅德文介紹說,前年年底國家發改委頒布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國家發改委確定覆蓋範圍、行業範圍、配額總量、重點排放單位,省級發改委根據規定確定本行政區內的重點排放名單及配額分配等,這些都在逐步完善中,並且逐步有了明確的規定。交易活動組織方面,將由國家發改委確定碳交易機構並對交易業務實施監督管理,交易原則上應該在指定的交易機構進行,交易規則由交易機構負責制定,並報國家發改委備案,交易主體是重點排放單位以及交易規則規定的機構及個人,交易產品為配額和CCER。如何維護市場的穩定,也是非常重要的。

  梅德文認為,形成一個有效、流動、穩定的碳市場,還需要金融化。如果能夠制定全國統一的碳市場標準,形成規模化的交易,就能夠形成一套比行政和財政手段更有效率、更低成本的促進中國節能減排的市場機制,甚至倒逼中國的結構轉型。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