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中國動態
中國動態
2016/12/16 | 建立碳定價機制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

12 月10日,由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主辦2016年綠碳發展峰會暨頒獎大會在上海舉行。原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出席並發言。

以下為演講實錄:

首先,非常感謝我的老朋友約森·弗拉斯把斯國務秘書,能夠專程來參加我們這次會議。他和他的部長同時都在中國,參加我們應對氣候變化,能源環境這方面的會議,說明中德之間在這個領域有非常好的合作。

今年是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當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11月4日《巴黎協定》正式生效,11月7日到18日召開了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第22次締約國大會,也就是馬拉喀什氣候大會,在這次會議期間舉行了《巴黎協定》第一次締約大會,準備在2017年或者2018年復會。在這個過程中,要加緊進行談判和磋商,最後落實《巴黎協定》,要形成一系列的製度和細則,祝賀締約國大會能夠早日復會,最後真正的落實《巴黎協定》。

在這個大會上發布的《馬拉喀什氣候與可持續發展行動宣言》再次向國際社會傳遞了向綠色低碳轉型的積極信號。這次會議正逢美國政府換屆,美國新一屆政府氣候變化的政策是不是會發生變化,還有一些不確定性,所以在會議期間大家有一種憂慮,對《巴黎協定》到底能不能落實,能不能順利的進行下去,也有一些疑慮。所以大家將關心的目標轉向了中國,關心中國能不能堅持自己的自主貢獻的決定,從而推動整個進程。在達成《巴黎協定》,落實《巴黎協定》和讓《巴黎協定》生效的過程中,中美髮揮了領導作用,所以現在有一方有不確定性,中國到底如何,大家對此都很關心。

在前天召開的國家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的會議上,張高麗副總理代表了習主席、李總理講話,他講“中國的立場非常重要,G20峰會期間,習主席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正式交出了中國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的批准文書,這表明中國人言必信,行必果。中國《“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提出了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15年下降18%,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的控制,我們將積極提供中國的理念和中國的行動,推動環保國際合作,積極地融入國內環保工作,要把國際上的環保合作積極的和我們國內的環保工作相結合,推進綠色的“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和國家的環保合作,開展面向發展中國家的環境與發展的援助,構建南南合作網絡。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中國將積極的參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體系,為維護全球生態安全工作作出更大的貢獻”。這一講話給與會的代表和國際社會吃了一個定心丸,中國能夠堅持《巴黎協定》,繼續兌現自己的承諾,而且還會做得更好,通過南南合作來推動全球氣候變化的進程。國際社會非常關注中國的態度,我們國家的領導人向國際社會表明了中國的立場和決心。

隨著各國落實自主貢獻的目標,以及不斷的盤點,將來是每五年搞一次全球的盤點,盤點之後要提高全球的力度。這樣一個大的形勢之下,排放的空間將會越來越成為稀缺的戰略性資源。現在全球的目標是要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各國的自主貢獻現在只能控制在2.7度以內,和2度還有相當大的差距。而且《巴黎協定》要求要努力控制在1.5度,如果這樣的話,碳排放的空間越來越小,也就意味著將來這個市場會越來越大,碳的價格可能也會越來越高。最近我到歐洲去訪問,法國和德國的部長預計將來全球碳市場的價格,可能是要到每噸100美金,最高到150美金。現在的碳價是20、30美金一噸,因此這個市場會越來越大。

我們建立碳定價機制,讓市場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當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將會有效地降低全社會節能降碳的成本,同時促進制度創新、技術創新,推動發展方式的轉變,對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我們的生態文明建設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國高度重視運用碳定價的政策來促進低碳發展。碳定價有三種形式,一個是收費,一個是收稅,一個是搞排放交易。中國推行碳排放交易制度作為中國重要的改革任務,習近平主席在《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鄭重地宣布我國2017年將啟動覆蓋鋼鐵、電力、化工、建材、造紙和有色金屬等重點工業行業的碳排放交易市場,《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國碳排放權初始分配製度。《“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對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立、運行和基礎支撐的意見做出了明確的部署。

當前,我們正在加快推進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建設工作,在七個試點這幾年的工作基礎之上,我們基本上做到了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基本建立了碳排放監測、報告和核查制度(MRV體系),要使看不見摸不著的碳排放配額被市場接受,要形成真金白銀的交易,必須建立能夠保障數據質量的MRV的體系。國家發改委已經陸續發布了24個行業企業排放核算的報告指南,組織建設了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的報送系統。在支撐機構建設方面,通過七個試點地區五年的探索,以及清潔發展機制和自願減排交易機制在全國范圍內的開展,目前已經培養了一批專業的諮詢和核查機構。非試點地區在組織落實碳市場建設的工作中,也培育了一批地方的核查機構。

二是組織開展了重點企業歷史碳排放數據的報告和核查。今年初我們組織開展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的重點工作,明確了數據報送的範圍、核查的要求及工作安排,由各地方主管部門、有關行業協會和中央管理的企業組織了八大行業耗能1萬噸標煤以上的重點排放單位開展歷史碳排放報告和核查工作。各地方通過各種渠道籌集資金,遴選了百餘家第三方核查機構,對全國約八千家重點排放單位的歷史排放數據進行了核查,預計近期將完成最終數據的上報。

三是製定了碳市場配額總量設定和分配方案,確定公平合理的配額總量及分配方法,是碳市場建設的核心條件。在深入研究七個碳交易試點及專家調研的基礎上,我們起草了全國碳排放全交易總量設定與配額的分配方案,已經正式報國務院。國務院批准之後,將由國家發改委印發實施。下一步確定總量、分配配額的工作馬上就會開始。

四是逐步建立中央和地方兩級監管的體系,明確碳市場建設的管理模式,有利於劃定各方的權責,保障碳交易制度順利進行。全國碳市場將主要採取屬地化管理的模式,依托省級主管部門,建立國家和地方兩級管理體系進行管理。按照放管扶的改革精神,國家只負責確定市場的覆蓋範圍、數據標準、配額分配方法、交易規則、各方權責義務等重要製度的頂層設計,不參與直接的配額分配,到重點企業的配額還是由地方政府進行分配,省級政府依規對所轄地區的企業進行分配,同時省級主管部門要按屬地化原則對企業的履約情況進行監管。中央和地方各司其職,互相監督,互為支撐,共同構建構成有效的監管體系。隨著各地方推動碳市場數據報告和核查,相關的監管模式也正在逐步的形成。下一步待國務院《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出台之後,將進一步的加以完善。

五是加快推進全國碳市場的立法。碳市場是利用市場的手段實現碳減排的一種政策工具,屬於強制性的市場,必須通過立法對參與主體的權利、責任和義務作出明確的規定。在2014年出台的《全國碳排權全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的基礎上,國家發改委於2015年組織起草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完成了送審稿。按照有關的立法程序,已經列入了國務院2016年立法計劃,法制辦已經按照立法程序開展立法的審查。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起草了關於《企業碳排放報告管理辦法》和《碳交易第三方核查機構管理辦法》,《碳市場交易管理辦法》將結合條例的出台進展情況,適時進行發布。

下一步按照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要求,國家還將抓緊推進四項工作,打好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攻堅戰:一是積極推進碳排放權交易立法,爭取2017年上半年能夠出台條例。結合條例出台的進度,及時地印發《企業碳排放報告管理辦法》、《碳交易第三方核查機構的管理辦法》和《碳交易市場交易管理辦法》,完善全國碳交易市場的立法體系。

二是完善監測報告和核查制度。在已經發布了24個行業企業排放核算報告指南的基礎上,我們再會同國家標準委,將相關的行業核算指南以國家標準的形式聯合發布,會同國家證監委,依據《全國碳市場第三方核查指南》出台專門的規則,統一各地第三方機構資質和核查工作的程序。

三是開展配額分配工作。待國務院批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及分配方案後,根據各地方報送的企業歷史碳排放數據,組織專家團隊開展實地調研,出台與方案相配套的操作指南,在充分徵求地方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重點企業的意見後,及時發布,指導地方完成2017配額分配工作。結合“十二五”期間各地節能量的分配工作,配額的分配將是一個艱鉅的工作,分配的配額就意味著真金白銀,配額的分配會有幾個來回,最後才能把配額分配下去。

四是深入開展基礎能力的培訓,拓寬培訓渠道。針對政府管理部門、交易企業、第三方核查認證、交易機構等不同的對象,組織開展多層次大範圍的能力培訓活動,加強專業人員的培訓和儲備,切實提高各方對碳排放權交易的認識水平和參與能力,加強對碳排放權交易的宣傳,提高全社會對碳排放交易認識水平和支持力度。

目前正處於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的衝刺階段,首屆綠碳峰會的召開,恰逢其時。本次峰會也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希望本次峰會活動大家能夠圍繞全國碳市場的發展,特別是碳市場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碳定價的機制、配額分配、監測報告、核查制度等關鍵議題進行踴躍的討論,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共同將碳市場打造成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精品工程。為全球應對氣球變化的碳定價機制,貢獻中國的方案。我剛剛到日本參加東北亞名人會,在這個會上中日韓三方明確提出在東北亞地區建立統一的碳市場。昨天參加國合會,各方的代表對能不能在全球建立統一的碳市場也進行了探討。實際上要建立全球的碳市場,還有很多具體問題要進行討論。所以希望我們中國的碳市場的建設,把中國的事情做好,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去討論全球市場的遊戲規則,為全球市場作出貢獻。
來源:中國碳交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