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中國動態
中國動態
2016/11/14 | 從巴黎到馬拉喀什中國引領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議程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2次締約方會議於11月7日至18日在摩洛哥馬拉喀什舉行,來自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2.5萬人參加此次大會,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率團與會。本次氣候大會是《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後的第一次締約方大會,旨在為落實協定提出具體行動方案。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堅定不移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道路,大力推進國際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在本次大會上發揮重要作用。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2次締約方會議於11月7日至18日在摩洛哥馬拉喀什舉行,來自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2.5萬人參加此次大會,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率團與會。本次氣候大會是《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後的第一次締約方大會,旨在為落實協定提出具體行動方案。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堅定不移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道路,大力推進國際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在本次大會上發揮重要作用。
 
    首先,做好自己的事,講好中國故事。
 
       一方面,有信念,有作為,落實“2020年前的承諾”。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報告顯示,中國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十二五”規劃的多項指標提前或超額完成。中國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十三五”規劃重要內容,作為主席國推動G20發布歷史上首份氣候變化問題主席聲明,進一步實現《巴黎協定》、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與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的有機結合。
  另一方面,有交流,有合作,向世界發出中國好聲音。在氣候大會期間舉辦邊會是中國代表團的慣例,旨在全方位展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和行動。在馬拉喀什大會期間,中方將組織17場邊會,內容涉及南南合作、國家自主貢獻、低碳發展戰略等多個主題。11月9日,“中國角”正式對外開放,並以“生態治理提升人類福祉”為主題舉辦了第一場邊會,來自美、英等20多個國家及國際組織的近80名代表與會。
 
   其次,大力推動《巴黎協定》的執行與落實。

     

《巴黎協定》達成、簽署、批准、生效的整個過程中,中國做出了關鍵性的重要貢獻,國際輿論普遍認為,中國正在成為“應對氣候變化優等生”。但《巴黎協定》不是終點,而是開端,國際社會在馬拉喀什面臨的最迫切任務是建立有效機制,彌合分歧,確保協定的執行與落實。為此,中國派出了陣容龐大的代表團參加今年的氣候大會,以積極建設性的態度參加所有議題的談判,以開放的姿態與各個談判集團磋商溝通,爭取盡快達成落實協定的一系列規劃、安排、制度。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團結廣大發展中國家,力促發達國家提供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的支持落實到位。中國倡議本次大會應明確發達國家在2020年前實現每年1000億美元出資目標,讓發展中國家“看得見、摸得著”,2020年後要在此基礎上繼續增加,即使短期內資金難以到位,也應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據稱,經合組織(OECD)國家到今年已籌措到600多億美元,中國將與廣大發展中國家進一步研究這些資金是否符合《公約》要求,確保不重複計算。

 
第三,維護髮展中國家的團結和共同利益。
   
        一、協調立場,確保共同行動。在氣候談判中,發展中國家陣營以“77國集團+中國”和“基礎四國”(巴西、南非、印度、中國)為代表。但在巴黎氣候大會上,“雄心聯盟”打破了原有陣營,發展中國家出現分化。為此,中國積極協調發展中國家立場,“基礎四國”於10月舉行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就相關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達成廣泛共識。
  二、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大力支持。“十二五”以來中國政府累計投入了5.8億人民幣,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目前,中國已宣佈出資200億元人民幣建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並啟動在發展中國家設立10個低碳示範區、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以及培訓1000名應對氣候變化的專家和官員。
  三、強調包容性,確保不讓任何一個國家掉隊。目前《巴黎協定》雖已正式生效,但不少發展中國家因受國內程序影響,尚未批准協定。中方倡議後續談判應特別注重保持包容性,使發展中國家能夠在同等基礎上磋商談判。目前各國圍繞保持包容性已達成共識,具體實現的程序也在討論中。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大會為期約兩週,第一周主要是專業人士參與的技術談判,第二週將舉行高級會議,召開《巴黎協定》生效的慶祝活動和締約方第一次大會。可以預見,作為一屆實施、行動的大會,馬拉喀什氣候大會定會湧現更多亮點。

來源:湖北碳排放權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