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中國動態
中國動態
2021/04/09 | “碳達峰”“碳中和”將如何改變飛行?

今年全國兩會,“碳達峰”“碳中和”成為熱詞,在政府工作報告和代表、委員們的提案中頻頻露臉。

 

為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碳達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由增轉降的歷史拐點;“碳中和”則是指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

 

與任何其他人類活動一樣,航空也會帶來環境成本。2019年數據顯示,全球民航飛機碳排放佔全球碳排放比重約2%,旅客人均碳排放202千克。不過,在洶湧而來的減排壓力下,更清潔地飛行一直都是航空運輸業關注的焦點,成果也顯而易見:今天,一般旅程的碳排放量只有1990年時的一半。

 

航空業減排仍然是各國實現碳排放目標不可忽視的領域之一。在全國政協委員、東航集團董事長劉紹勇提交的關於“制定中國民航業2030碳達峰和2060碳中和的方案”的提案中,提昇機隊運行效率、鼓勵開發應用更多碳抵消舉措等建議都有不少著墨。

 

在全球範圍,儘管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客流量驟減,多家航空公司仍在採取實際行動以減少碳排放,新技術和解決方案遍地開花。

 

燃油是航空公司最大的成本項,為了減少排放量並節約成本,降低油耗勢在必行。阿提哈德航空正與波音合作,開發一款“綠色”的波音787夢幻客機,對旨在降低油耗的新產品、程序和措施進行測試。

 

在2020年的愛爾蘭國慶日,這款綠色夢幻客機優化了阿布扎比與都柏林之間的往返航班,較之該航線的標準波音787航班,不僅將正常飛行時間縮短了40分鐘,還減少了800公斤油耗,碳排放量減少了3噸。飛行員也發揮著關鍵作用,他們可通過分析洞察和飛行數據來應用關鍵節油程序,比如在機坪上滑行起飛和降落時僅使用一個發動機。

 

投資可持續航空燃料是另一個大熱門。可持續航空燃料可以由多種原料製成,包括不可食用的植物,農業和林業廢物,不可回收的家庭廢物,工廠的廢氣排放等等,安全性和加油方法與現有的噴氣式飛機燃料沒有區別。

 

全日空是日本國內首個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的航空公司。2020年11月,成田機場的首個SAF航班飛往美國芝加哥,這次航行只在現有噴氣式飛機燃料中混合了30%~40%的SAF燃料,削減了約30%的二氧化碳。如果只使用SAF燃料,可削減約90%的二氧化碳。

 

目前,達美航空、漢莎航空和芬蘭航空在內的40多家航空公司已經開始使用這種燃料來幫助減少碳排放。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在2018年發布的“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提到,如果我們要將全球變暖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實際上需要在21世紀從大氣中去除1000億噸到10000億噸的二氧化碳。減排已不夠,從大氣直接捕獲碳的技術正吸引大量投資。

 

美聯航宣布計劃於2050年前實現“零”溫室氣體排放量,成為100%綠色航司,其中一項重大舉措就是注資百萬美元發展革新的碳捕捉技術——“直接空氣捕獲(DAC)技術”。通過不同規模的運作,這一工程每年可捕獲數百萬噸甚至數十億噸二氧化碳,並把這些被捕獲的二氧化碳永久地儲存在地下深處。

 

為了實施這一計劃,美聯航將幫助1PointFive在美國建立首個工業規模的直接空氣捕獲工廠,單個工廠預計每年可捕獲並永久封存100萬噸二氧化碳,其效果等同於種植4000萬棵樹,所佔面積卻僅是目前的1/3000。

 

不過,就目前而言,推行這項技術的費用非常高昂。根據微軟今年發表的一份白皮書,直接從空氣中捕獲方式與植樹等自然方式相比,去除每公噸碳所需要的支出費用要高出50倍以上。

 

相比之下,“碳補償”是目前業界降低飛機碳排放的最直接和務實的好法子。有些航空公司將部分補償收入直接投資給環保組織,以及植樹造林和可再生能源等項目。作為飛行的參與者,購買機票時,旅客可自願選擇加入航空公司的碳補償計劃,抵消與飛行有關的碳排放,減少自身行程對環境的影響。

 

漢莎航空推出的可持續平台“Compensaid”。乘客可獲得對其全部乘機記錄的詳細評估,其中不僅包括飛行距離、時間和目的地,還會顯示各個機型的效率、個人燃料消耗量及相關二氧化碳排放。

 

例如,如果你通過新西蘭航空購買了“碳積分”,所有相關款項都會直接被轉到一個叫做“碳中和飛行”(FlyNeutral)的項目,並被指定用於保護當地的原始森林,以及部分經過精心選擇的國際可再生能源項目。

 

來源:易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