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中國動態
中國動態
2021/04/09 | 統一碳價的思路並不可取,應採取差別碳價

伴隨著全國統一碳市場即將邁入正式啟動階段,關於碳中和政策工具的討論也幾乎到了言必稱碳市場的程度。事實上,這樣一個看似無需討論的必然之舉,可能隱含著幾個被有意無意忽略掉的重要問題,例如:把不同行業納入同一個碳市場是否合適?碳排放權被投入到不同的生產活動中,是否應該被要求面對同一個碳價?統一碳市場會不會有什麼出乎意料的溢出影響?碳市場之外,是否還有類似或者不同的碳中和政策工具值得選擇?

 

本文基於綠色溢價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探討,結果表明:適合納入碳市場的主要是電力、鋼鐵兩個行業,交運、化工、建材行業可能更適合碳稅的碳定價機制;統一碳價的思路並不可取,應採取差別碳價;相比於理論上的碳的社會成本折現,綠色溢價下的平價碳成本可能更適合作為現實中製定碳價的參考依據。

 

要點:

 

近期,生態環境部表示,全國碳市場建設已到了最關鍵階段,確保今年6月底前啟動上線交易[1]。從推動碳中和的政策工具角度看,這可能是今年最重要的舉措。事實上,自去年9月“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出以來,社會各界對於碳市場的關注熱度就持續升溫,有關部門在2020年9月即表示:發電行業已經做好了納入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相關準備,“十四五”期間要進一步加快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建設,把其他重點行業加快納入進來,包括鋼鐵、水泥、電解鋁等七八個行業[2]。伴隨著全國統一碳市場即將邁入正式啟動階段,關於碳中和政策工具的討論也幾乎到了言必稱碳市場的程度,似乎碳市場已經成為了製定碳中和政策時的必然選擇。

 

事實上,這樣一個看似無需討論的必然之舉,可能隱含著幾個被有意無意忽略掉的重要問題,例如:把不同行業納入同一個碳市場是否合適?碳排放權被投入到不同的生產活動中,是否應該被要求面對同一個碳價?統一碳市場會不會有什麼出乎意料的溢出影響?碳市場之外,是否還有類似或者不同的碳中和政策工具值得選擇?本文基於綠色溢價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探討,結果表明:適合納入碳市場的主要是電力、鋼鐵兩個行業,交運、化工、建材行業可能更適合碳稅的碳定價機制;統一碳價的思路並不可取,應採取差別碳價;相比於理論上的碳的社會成本折現,綠色溢價下的平價碳成本可能更適合作為現實中製定碳價的參考依據。

 

為闡述這些結論背後的邏輯依據,我們將在下文中探討如下幾個問題:對碳中和相關的碳價概念進行區分,作為進一步探討的基礎;剖析統一碳價思路背後存在的邏輯問題,基於社會淨成本的概念提出差別碳價思路;從綠色溢價的角度,為差別碳價提供更現實的計算方法;基於綠色溢價,去探討適宜不同行業的碳定價機制,以及碳市場交易機制的建設問題;從社會治理角度探討降低綠色溢價的可能性。

來源:易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