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首頁 > 最新訊息 > 中國動態
中國動態
2016/07/13 | 航企和機場年內納入碳控排

 

繪圖:簡仁山

在上月底廣東碳交易2015年度履約完美收官,在所有控排企業次實現100%履約之後,廣東省《2016年度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最近亦出爐。

記者從省發改委公佈的方案中獲悉,2016年度納入碳排放管理和交易的企業繼續覆蓋電力、鋼鐵、石化和水泥四個行業(以下簡稱“四大行業”)的189家控排企業和29家新建項目企業,其中控排企業比2015年度增加了3家。

而配額總量則比上年度有所減少,在“十三五”仍需繼續大力節能降碳的背景下,這體現了碳配額適度從緊的原則。

此外,《方案》還首次提出除了四大行業的企業外,航空等新增行業企業也將在今年納入碳排放管理和交易範圍。在全國統一碳市場即將在2017年啟動運行的情況下,廣東碳市場可望率先擴容,為將來與全國碳市場對接做準備。

●南方日報記者謝慶裕

廣東碳市場擴容箭在弦上

《方案》顯示,四大行業企業繼續納入2016年度碳排放管理和交易範圍。

在控排企業方面,與往年相比,包括省內(深圳市除外)電力、鋼鐵、石化和水泥等行業年排放2萬噸二氧化碳(或年綜合能源消費量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企業,共189家,比上年度增加了3家。

“增加的3家企業不是簡單的在原有基礎上增加,而是有增有減,如水泥業有部分企業退出、關停,而石化行業則有一些新企業加入進來。”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我省還從啟動碳交易伊始就率先探索將新建項目納入碳排放管理。在2016年度中,這部分項目企業為省內四大行業已列入國家和省相關規劃,並有望於2016-2017年建成投產且預計年排放2萬噸二氧化碳(或年綜合能源消費量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新建(含擴建、改建)項目企業,共29家。備受關注的廣鋼環保遷建湛江項目、廣州超算中心分佈式能源項目等均在其中。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四大行業之外,此次《方案》還首次明確提出納入2016年度碳排放管理和交易範圍的還包括“航空等新納入的行業企業”。也就是說,控排企業的行業範圍將自廣東碳市場啟動以來首次擴容。

據悉,今年初,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碳排放權交易覆蓋行業及代碼》首度明確了全國碳市場將覆蓋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八大行業。而廣東自2013年底正式啟動碳交易以來,控排企業一直僅包括石化、鋼鐵、火電、水泥四大行業,為了與未來的全國碳市場對接,廣東近年一直在研究擴大碳交易範圍。

碳配額總量“適度從緊”

航空業、造紙業的基礎比較成熟,年內將新納入,航空的可能性最大

“今年新納入行業企業名單和配額方案將另行製定公佈。”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其中航空業、造紙業的基礎比較成熟,年內將新納入,航空的可能性最大,所以明確地寫到了《方案》中。據悉,作為交通運輸業中排碳的大戶,備受關注的民航業企業中被納入的有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汕頭航空有限公司兩家,此外還有省內的機場也將擬納入民航業控排範圍中。

去年10月,廣東已在四大行業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了排放數據報送行業(簡稱“報送行業”)的範圍,明確將陶瓷、紡織、有色金屬、化工、造紙、民航6個行業納入,為這些行業新納入碳交易做準備。“除了民航、造紙,其餘報告行業是否在今年納入控排範圍,還要視工作進展來定”。

不過,加上這些新納入行業企業也不完全等同於廣東未來納入全國碳市場的企業數量。據最新統計,廣東屬於國家規定納入全國碳市場範圍的企業有300多家。擴容後的控排企業碳排放量將佔廣東全社會碳排放的六成以上。

碳總量的確定也是控排企業關注的焦點。《方案》顯示,2016年度四大行業配額總量約3.86億噸,其中,控排企業配額3.65億噸,儲備配額0.21億噸,儲備配額包括新建項目企業有償配額和市場調節配額。

記者對比發現,與上年度相比,配額總量減少0.22億噸,其中控排企業配額減少0.05億噸,儲備配額減少0.17億噸。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多年的碳交易實踐,廣東控排企業實現了碳強度和總量雙下降的效果,企業節能降碳的意識進一步提高,考慮到'十三五'我省降碳壓力仍然大,所以在2016年度碳配額總量確定上適度從緊。”

碳普惠減碳量首次對接碳交易市場

《方案》同時顯示,2016年度企業配額繼續實行部分免費發放和部分有償發放。

其中,電力企業的免費配額比例為95%,鋼鐵、石化和水泥企業的免費配額比例為97%。配額有償發放以競價形式發放,控排企業可自主決定是否購買,新建項目企業須在新建項目竣工驗收前購足有償配額。2016年7月10日至7月20日,控排企業在配額註冊登記系統獲得免費配額。

廣碳所相關負責人透露,從2015年度的情況看,四大行業中交易最活躍的是電力和水泥業。電力行業居首,佔年度交易量的19.2%;水泥行業佔8%。

該負責人分析,電力行業的交易活躍主要有兩方面因素:一是免費配額的發放量由2014年度實際排放量的97%調整為95%,免費配額的減少給部分企業帶來了一定的履約缺口;二是電力行業企業多為大的電力集團控股,旗下多家控排企業的配額交易可由集團統籌調配進行集團化管理,這也促進了電力行業的交易活躍。“水泥行業的交易活躍則主要由於業內民企居多,企業參與碳交易的內部審批環節較為簡易,因此參與碳交易效率較高。”

值得關注的是,2016年度我省還首次允許企業將碳普惠產生的減碳量,用於抵消碳排放進行履約。

“廣東自去年在全國率先啟動碳普惠制以來,已在6個試點市陸續實施,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將碳普惠產生減碳量對接碳交易市場,體現了對這種創新機制的進一步認可。”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

■觀察

碳市場擴容或加速“去產能”

全國碳排放達峰時間已明確為2030年,碳交易市場建設作為降碳的重要機制和抓手,正加快推進。據新華社不久前報導,目前有關部門正在設計全國統一碳排放交易市場機制及配套實施細則。在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送審的同時,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中的配額分配方案也在醞釀中,計劃將於今年出台並實施。

從目前的思路來看,相關部門將在總結國內七個試點碳市場經驗的基礎上,重新制定出一套頂層設計。根據“十三五”節能減排目標和2020年排放峰值的要求,估算出碳排放總量並分解至各地,預計西部以免費分配為主,東部會引入部分有償分配。

按照要求,目前各試點省份正在“摸家底”,進行培訓人才等能力建設並核定重點排放行業企業名單和歷史碳排放數據。

除了激勵降碳,碳市場發展更可望在優化產業結構中發揮作用。

“三去、一降、一補”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其中“去產能”被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以鋼鐵行業為例,2015年我國粗鋼總產能約為12億噸,產能利用率為67.17%,過剩產能約為4億噸。鋼鐵、煤炭、化工、有色等產能過剩產業均屬於碳排放密集行業,這些行業均已明確被納入未來全國碳市場,有專家指出,未來“去產能”必將對碳市場的建設和運行產生影響,而碳交易或將成為“去產能”進入深水區的催化劑。

在碳交易市場中,“歷史排放法”及“基準線法”通常被用來計算不同行業所能獲得碳排放配額的數量。其中基準線法是選取一個碳排放強度作為行業基準,並乘以企業當年生產活動水平及調整係數來計算控排單位所能獲得的配額。

專家分析認為,即將被納入全國碳市場的產能過剩行業主要採用基準線法進行配額分配,隨著“去產能”的不斷深化,過剩行業企業的關停與整合,有先進技術和市場競爭力的企業將有機會在各自行業中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落後產能的陸續淘汰,先進產能的不斷加入,將意味著行業整體的碳排放強度將有所下降,按同樣選取標準得到的碳排放強度的基準值會因此而降低,企業獲得的配額會相對減少。

來源:南方日報